1、速度線—力量的象徵
英國著名賽鴿家、眼志專家—戈林·奧斯曼先生的名著《眼志論》將鴿眼從內向外(即從瞳孔處向外)按順序依次劃分為五個圈:第一圈,適應圈(俗稱內線口);第二圈,相互關係圈(俗稱眼志);第三圈,內虹彩(俗稱底砂);第四圈,外虹彩(俗稱面砂);第五圈,薄膜圈(俗稱外封砂)。這五個圈在鑑別信鴿的優劣時會有著不同的標準和要求,而且在育種和競翔中也會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本文所談到的賽鴿速度線就位於鴿子眼的第二圈上,即相互關係圈(眼志) 上。為了進一步了解速度線的確切位置,我們就應當先從鴿眼中的相互關係圈(眼志)談起。
先我們可以觀察到鴿眼的瞳孔外緣和內虹彩(底砂)內緣之間有一個有色的環圈,它不但具有各種色澤而且有著一定的寬度,其寬度會因鴿而異。作一形象比喻,如果將鴿眼的瞳孔比作一座城堡,那麼這個有色的圈(即眼志)就是圍繞在該城堡一周的護城河。但是,據筆者長期觀察發現,有少數信鴿的眼志並非是完整的360度環圈,而是部分片段殘缺不全。藉助明亮的光線,並仔細觀察鴿眼的相互關係圈(眼志)靠近喙的一邊(即前眼角),我們就會發現前眼角黑色區域(立、臥志)內的色澤越濃黑越好,越強勁有力越好,如此色澤呈鋸齒狀向內虹彩(底砂)延伸則更佳。具有此種眼志的賽鴿往往就具備了較理想的速度線,這就是速度線的確切位置。如果這羽賽鴿其他方面均可達標,那就不失為一羽優秀的賽鴿。現將三種常見的速度線介紹如下:
放射型速度線:
此種速度線是以放射狀的線條從相互關係圈(眼志)的內緣靠近瞳孔之處向外部延伸,並橫穿過眼志的寬度,其色彩各異,有黃、白、黑等,但以黑色居多。放射狀線條清晰且強勁有力的賽鴿為最佳。還有部分賽鴿的速度線不只局限於立志和臥志的黑色區域內,而且還佔據了全圈眼志的很大比例,但一般主要集中在鴿眼中靠近喙的一面。
邊緣型速度線:
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在相互關係圈(眼志)的外緣和內虹彩(底砂)的內緣之間有較為特殊的呈迴圈狀的線條。其色澤呈深黑色,粗獷有力,且伴有鋸齒狀的突起向內虹彩延伸,其長度約佔全圈眼志的1/4左右,形狀及色澤與立志和臥志的黑色素相比較涇渭分明,可一目了然。
車轍型速度線:
此種速度線主要分布在前眼角。在明亮的光線下即可看到靠近喙的一面的眼志有車轍狀的痕跡。如果將相互關係圈(眼志)比作一條環狀道路的話,那麼在路面上就能看到類似於車輪壓過後留下的印痕。此速度線色澤較深。如以左手持鴿,鴿子頭部向右的話,該速度線的確切位置應分布在類似時鐘的3~6時處。
2、賽鴿速度線(眼志)與競翔的關係
如果我們在欣賞書刊中鴿子的精美彩圖並對鴿眼進行認真觀察後就不難發現,鴿眼中的速度線的確是存在的。既然鴿眼的速度線是現實存在的,且有著諸多作用,那麼是否所有賽績優異的信鴿都生有高品質的速度線呢?是否生有高品質速度線的賽鴿就一定能穩操勝券呢?筆者在此就拋磚引玉地談談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我對眼志論的看法是:相信眼志論,但不惟眼志論(鴿眼的速度線也屬於眼志論的範圍內)而獨斷。之所以相信眼志論是因為通過長期觀察,我發現在賽績優異的信鴿中,尤其是在中短程500~700公裡之間大羽數競翔後獲勝的賽鴿中,具有高品質速度線的賽鴿所佔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