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作者 李雪峰

2020,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民進黨當局有意阻撓,兩岸經貿仍逆勢增長。特別是大陸「十四五」規劃建議涉臺部分擘畫前景,更令兩岸經貿合作深化發展的大勢難以阻擋。

巨額對陸順差支撐臺灣經濟

在大陸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背景下,兩岸經貿對於臺灣經濟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臺灣方面數據顯示,1至11月,臺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額為1367.4億(美元,下同),佔其出口總額逾四成,同比增長14.0%。據大陸方面海關總署統計,同期,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2356.9億,為臺灣帶來1277.3億貿易順差。

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12月在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直言,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大陸帶動,臺灣經濟今年難以維持正增長。

兩岸經貿難以「脫鉤」

兩岸貿易額大幅增加的同時,兩岸間相互投資的亮麗數據對判斷雙方經貿關係同具重要參考價值。

今年以來,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海峽論壇、「臺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介對接等一系列兩岸經貿活動吸引大量臺商臺企參與其中。

以9月「魯臺會」為例,100多位臺商在線下參會,首次移到「雲上」舉辦的海峽兩岸博覽會吸引436家臺企參加,是去年的1.4倍。同月「贛臺會」,休閒農業、智能移動終端、汽車製造等產業對接活動籤約項目為63個,投資總金額39.6億。

臺灣方面數據亦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商對大陸投資額為56.0億,較去年同期增長50.4%;同期陸資赴臺投資金額同比增加31.5%。

對於2020年兩岸經貿合作逆勢上揚,專家並不感到意外。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大陸市場巨大,成長動能強勁,是臺灣最佳經貿合作夥伴。兩岸經貿不可能「脫鉤」,這是經濟規律決定的。

立足大陸就是布局未來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近日在例行發布會強調,「十四五」規劃建議涉臺部分描繪的機遇、利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創造更廣闊空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將為臺胞臺企立足大陸、布局未來帶來重大利好。

與大陸方面展現開放姿態形成鮮明對比,民進黨當局持續以意識形態操弄經貿事務;高喊RCEP不重要,要搞所謂「經濟脫中」,並繼續推行所謂「新南向政策」。

但數據會說話。臺灣對東協國家出口額已連續3年下降,特別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衰退尤其嚴重;對比同期臺灣對大陸出口額持續上漲,愈發相形見絀。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日前在北京表示,大陸堅定不移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是堅持和維護兩岸關係發展的制度性安排。大陸主張維護臺灣同胞利益,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政策。

龐建國對記者說,老百姓圖的是安居樂業,臺海和平臺灣人民才能安居,經濟繁榮臺灣人民才能樂業,「營造良性互動的兩岸關係,才是臺灣方面的當務之急。」(完)

相關焦點

  • 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朱鳳蓮強調,大陸臺商臺企積極參與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在兩岸融合發展中造福臺灣同胞,為臺灣經濟保持增長作出了不可抹黑的貢獻。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造福廣大臺灣同胞。兩岸貿易誰依賴誰?
  • 長春臺灣經貿融合發展企業家們怎麼看有何盼
    央廣網長春12月14日消息(記者於中濤)14日,由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以下簡稱全國臺企聯)、吉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委統戰部、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承辦的「2020長臺經貿合作洽談會」開幕。
  • 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新華社南寧11月29日電 題: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新華社記者盧羨婷、徐海濤儘管世界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中國和東協貿易依舊逆勢上揚,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雙方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
  • 年終特稿:變局中前行 兩岸關係融新局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變局中前行 兩岸關係融新局  中新社記者 路梅  「複雜嚴峻」,已連續4年成為大陸方面對臺海局勢研判的關鍵詞,2020年更不例外。這一年,兩岸關係波折不斷,但民間交往依然熱絡,贊成和平相處、交流互動仍為海峽兩岸主流民意所在。
  • 不平凡的2020!嘉興港逆勢上揚,全球百大港口排名上升五位
    禾點點1月13日訊 (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沈甜)極不平凡的2020年,對嘉興港來說,也經歷了先抑後揚的走勢,最後以一條漂亮的上揚線圓滿收官。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17億噸,同比增長7.34%;完成貨櫃吞吐量195.57萬標箱,同比增長4.85%。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銳看臺灣報導 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教授在日前由臺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COVID-19衝擊下臺灣產經的關鍵解析」研討會上,以「兩岸與區域經貿的鑑往與知來」為題,對臺灣在後疫情時代的外貿發展發表看法。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盛九元表示,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美國對華貿易戰不斷升溫、兩岸關係態勢惡化等疊加因素影響,但兩岸經貿仍逆勢上揚,成為2020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亮點和暖色。當年1月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大陸對臺出口53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自臺進口達到18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
  • 2020年兩岸關係回顧:極不平凡的一年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殷亮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2020年,面對複雜嚴峻的臺海形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兩岸經貿交流逆勢上揚,兩岸民間交往不斷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同時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陷入低潮,臺灣對大陸出口與投資雙雙衰退。2020年,國際政治格局與兩岸關係發展變數依然頗大,臺灣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大,預計持續呈現低速平穩增長,但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大。    經濟增長率兩度上調    2019年,中美經貿戰持續,日韓經貿摩擦升高,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增長率普遍下滑,但臺灣經濟卻「逆勢上揚」,成為中美、日韓經貿摩擦的「受益者」,貿易「轉單效應
  • 攻芯戰蘇州發新力 集成電路產業逆勢上揚
    蘇州集成電路產業今年逆勢上揚,聚創新之勢破晶片之困­——「我國在所有製造領域都對晶片有著非常巨大的需求,過於依賴外來供應,就必然受制於人。」蘇州一家集成電路企業負責人如此描述晶片困局。如何脫困?唯有創新!
  • 瑞立集團逆勢上揚
    汽車零部件產量同比上升21.98%瑞立逆勢上揚有何秘方?在如此背景之下仍能保持業績逆勢上揚,瑞立的秘訣是什麼?對此,瑞立集團總經理餘錦瑞並不諱言:「多年來堅定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就是瑞立的秘訣。」「復工先遣隊」率先打響戰役時間撥回三個月前,作為溫州唯一被省商務廳首批優先復工「綠名單」外貿企業,也是首批入選瑞安復工復產「白名單」企業,2月18日,瑞立集團按照政府有關批准有序復工復產。
  • 年終特稿:西藏走過2020,以一種承上啟下的姿態
    (年終特稿)西藏走過2020,以一種承上啟下的姿態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題:西藏走過2020,以一種承上啟下的姿態  中新社記者楊程晨  2020年暑期,中國社交平臺掀起了一股「去西藏」的打卡曬圖熱潮。
  • 良福製藥:誠信創新雙驅動 實現企業逆勢上揚
    在濟寧市梁山縣,就有這麼一家傳統製藥企業,面對疫情他們積極響應,迅速謀劃,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在困境中做到了努力創新謀發展,實現了產品的逆勢上揚。在疫情防控期間,免洗手消毒凝膠,可謂是每個人的日常防護必備品了。面對疫情防控需要,在政府各級部門的幫助和協調下,不到兩天時間,良福製藥新上一條免洗手消毒凝膠生產線,迅速投入生產。
  • 2020年臺海局勢波濤洶湧 兩岸關係穩中有進
    [新聞頁-臺海網] 今年年初以來,兩岸關係遭遇了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許多複雜嚴峻情況,但在大陸方面積極識變應變,主動作為,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之下,兩岸關係發展保持了總體穩定。縱觀年初到年末,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不少積極進展。
  • 電競賽事逆勢上揚,打開商業化更大想像空間
    電競商業化發展逆勢上揚        5月初,艾瑞諮詢發布了一份《2020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它對於電競行業的預判為產業打足了氣。2020年2月,在疫情最吃勁的時候,上海宣布出臺《全力支持服務本市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多條措施與電競有關,包括「鼓勵電競開展線上賽事,並參考線下賽事扶持標準予以支持」「加快電競遊戲相關網絡出版內容產品的行政審批速度」「全力籌辦S10,積極部署新一輪國際頭部賽事落戶」等等,為這個新興體育業態的逆勢上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貝恩: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 達到3460億元
    原標題:貝恩: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48%,達到3460億元   12月16日,貝恩
  • 2020臺灣這一年|「經貿孤兒」隱憂逐漸呈現
    >作者 羅慶生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  從經濟角度,2020年是臺灣表現異常豐碩的一年。然而展望未來,有利的外部因素將逐漸消退,不利的因素卻逐漸呈現,外環境將轉趨不利。預測明年或許仍有機會亮麗,但3到5年內卻將出現轉折。長期來說,臺灣地區經濟展望並非樂觀。
  • 社科院專家:經貿合作仍是中拉關係的壓艙石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拉美黃皮書:拉美和加勒比發展報告(2019-2020)》。新華社記者 徐四海 攝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張源培、徐四海)「面對變局和風險,經貿合作仍是中拉關係的壓艙石,數字經濟和新基建將是未來的新突破點。」
  • 兩岸經貿教育交流參訪團考察武漢創意天地
    」一行40人參觀考察了武漢創意天地,對武漢創意天地園區文化創意企業的集聚發展表示肯定,對合美術館內陳列的多個精美展覽讚嘆不已,並表示:參訪團要積極推動兩岸經貿教育及文化方面的多種交流與合作。「兩岸經貿教育交流參訪團」參觀考察武漢創意天地▲中國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國民黨臺北市信義區黨部副主委陳威丞表示,海峽兩岸雖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但兩岸人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著共同的傳統歷史文化
  • 中國-東協合作逆勢上揚 數字經濟、次區域合作成新亮點
    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中國和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東協貿易總額達48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0%,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東協全行業直接投資達107.2億美元,同比增長76.6%。「這些成績的取得,進一步印證了中國-東協關係歷經近30年風雨已臻成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