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在哪兒?——漢語未來或將成最易掌握的語言

2020-12-12 騰訊網

11月9日下午,《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交流研討會在西影大廈19樓舉辦。《漢字工程密碼》解密人雷二虎、長安大學附屬小學教導主任馬瑩、陝西省教育督導學會專家組成員楊蓮、西安航天第二小學教導主任王晶晶、西北大學陝西文化產業研究院讀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智魁等教育界專家出席研討會,共同探索漢字奧秘,解讀漢字工程密碼。

據悉,雷二虎是在翻看《新華字典》的時候偶然發現漢字基本規律的。後經反覆驗證探索,解密漢字工程原原碼近13000個、應用密碼2000多萬個,驗證例字20000多例,系統破譯和證明出了漢字工程密碼真相。他說,「一旦掌握漢語拼音的基本規律、掌握漢字的基本規律,漢語未來一定會成為最簡單、最易學習的語言。」

5年來,雷二虎致力於漢語拼音研究,形成了《漢字工程密碼》專著、各類《申報方案》和諸多《應用方案》等寶貴文字資料。根據國家審核專利的進度和國家審批《應用方案》所著的《漢冤》《漢證》《漢密》(統稱《漢解》)三部理論文稿已初步完成,有關語言學專家看過資料後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目前,雷二虎的漢語拼音研究已批准到位的發明專利、著作權、商標等智慧財產權達二三十個。

與其他語言文字研究者最大的不同是,雷二虎並非中文專業,更不是文字學家。理科出身與工科思維,讓他的漢字研究之路註定不凡:他不是用「文」的辦法,而是用「理」的辦法、用《河圖·洛書》數列矩陣等一系列自然科學的辦法,系統解密漢字的基本規律。

雷二虎認為,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國家統一之本,也是國人立命之神。漢字是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的文化符號,是哲理的符號,智慧的符號,思維的符號,但它更是一種極具規律的文化符號。掌握漢字規律,是開啟中華文化巍巍大廈的金鑰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最卓絕而無與倫比的偉大貢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漢語未來或將成為最易掌握的語言
    《漢語拼音方案》字法依據在哪兒?——漢語未來或將成最易掌握的語言未來,一旦掌握漢字造字法「切音」(而不是現行的拼音)的基本規律,就能全面掌握漢字形、音、義三大基本要件的基本規律,活化石中文一定會華麗轉身蝶變為世界語林大家庭中最簡捷、最易學、最智慧之語言文字。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古代為了給漢字注音,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來標註漢字的讀音。如:「畢,音必。」反切法「反切」法就是用兩個漢字相拼來給一個字注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 評論員隨筆丨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中國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而近代以來,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流於「紙上的藍圖」。
  • 《漢語拼音方案》今年有望修訂
    他連續兩次提出提案,建議根據現代社會的實際使用情況,對1958年版《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修訂。據悉,教育部有關部門準備啟動修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漢語拼音方案》已落後於時代李藍給記者介紹了他此次向大會提交的提案,呼籲修訂1958年版《漢語拼音方案》。提案裡列舉了12個在《方案》中作了規定,但現在計算機中仍然不能正確顯示和輸入的字符。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始創有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蹟》,後來又有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創製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利瑪竇於明萬曆十年(1582)來中國。直到1610年 5月11日逝世。 1605年,利瑪竇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
  • 著名語言學家楊耐思逝世 他曾說八思巴字是史上首個漢語拼音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楊耐思先生於3月5日逝世圖片來源: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封面新聞了解到,在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5年出版《語文應用漫談》一書中,收錄了楊耐思所寫的《歷史上第一個漢語拼音方案》一文。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字的注音方法才有了「拼音」的味道。反切法經過不斷地補充完善,也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一種注音方法。當時的文化界高呼:「今日欲救中國,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識之字不可;欲為易識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1913年,在讀音統一會中,確定了三十八個字母,二十個聲母,十四個韻母,用於審定國音。
  • 漢語拼音是語言信息處理的有效工具
    1986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紀要》指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漢字仍然是國家的法定文字,還要繼續發揮其作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語、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進一步推行並擴大其使用範圍,但它不是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可以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了,它的鼻祖是傳教士寫的這些書
    今年2月11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吸收和繼承了章太炎注音符號、趙元任等人國語羅馬字、瞿秋白等人拉丁化新文字的特點,但是漢語拼音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明朝。1958年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官方也表明了這樣的態度:「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已經經歷了350 多年的歷史。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最原始拉丁化拼音字字彙的先河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廣州塔的英文名稱Canton Tower即沿用了傳統拼法隨著漢語拼音的推行,中國內地大部分地區的地名的拉丁轉寫均採用了以漢拼拼地名漢字的做法。這在以普通話為標準語言的漢語地區並未遇上太大的阻力。甚至在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也並未採用當地語言拼寫。
  • 與漢語拼音相伴60年:從國家規範到國際標準
    /一/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標準。漢語拼音也成為了中國初等教育的內容,每一個學生都應學習和掌握,通過漢語拼音來給漢字注音,提高了漢字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文化和科學技術。此外,在電報拼音化、視覺通信、文獻編目、排序檢索、人力資源管理中,漢語拼音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來源:CCTV國家記憶 周有光,中國語言文字學家。他從49歲起半路出家,投身於中國漢字改革。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 微歷史⑱▎以西音之法 通中國之音:近代漢語拉丁化的歷史
    威妥瑪在華期間,為了方便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學習和掌握漢語和漢字,大約於1847年草創了第一份《北京話音節表》,收入他1859年所寫的《尋津錄》一書中。1867年,威妥瑪又將修訂完善後的音節表收入了他在世界漢語教育史和中國語言學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代表作《語言自邇集》中。
  • 漢語會超越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嗎?專家告訴你:漢語才是未來
    而中國的崛起和漢語漢字的表達海量信息優勢是不可阻擋的。第二個問題,漢語有哪些優勢?漢語比英語等拼音語言更輕鬆地表達海量信息英語等拼音語言表達信息比漢語費時費紙費空間,入門容易精通難,同類單詞造毫無關聯的新詞,組詞冗長而不方便,查記海量的單詞。
  • 由中國大學的英文名稱 淺談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
    威妥瑪 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古人常用的漢字注音方法有直音(同音字注音)和反切(取上字聲母及下字韻母和聲調)等等。後來,西方傳教士及外交家為了學習漢語、傳教和翻譯的需要,開始嘗試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英國外交家、劍橋大學教授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1859年出版的《尋津錄》和1867年出版的《語言自邇集》中創立的威妥瑪拼音法。後來他的學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對該方案進行了改良,因而又稱「威翟方案」。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語文研究者一般側重於從宏觀角度介紹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過程,從語言文字應用角度來解讀漢語拼音方案的功用,而較少關注漢語拼音方案制訂過程中決策者的主觀動機以及政治和社會影響因素。新中國成立前夕,吳玉章曾就文字改革問題致信毛澤東:「根據文字應當力求科學化、國際化、大眾化的原則,中國文字應改成拼音文字,並以改成羅馬字的,也就是拉丁化的拼音為好。不要注音字母式拼音與日本假名式的拼音。」[3]在接到吳玉章的信後,毛澤東並沒有立即做出答覆。他將信轉發給郭沫若、馬敘倫和茅盾,並希望他們研究後提出意見。
  • 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漢語拼音~
    」時期,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國語羅馬字;  20世紀30年代,開展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1977年,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按照《漢語拼音方案》來拼寫中國地名的決議。
  • 您好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代形成 ,是誰發明的?謝謝了_澎湃新聞-The...
    1605年,義大利利瑪竇在他的書上,用拉丁文字給漢字注音,這書《西字奇蹟》。1625年,時屬比利時的金尼閣在他的基礎上改良拼音方案,寫成《西儒耳目資》。他倆的拼音方案被稱做「利—金」方案。不過這個方案對後世基本沒影響。我國第一個半官方方案,也是世界首個漢字拉丁化標準轉寫是「威妥碼—翟理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