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兩個概念進行詳細的解答,一個是「髖關節痛」,一個是「股骨頭壞死」,並且需要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有個清晰的認知。全文提綱如下:
1.髖關節是什麼樣的?
2.髖關節痛可能有哪些原因?
3.股骨頭壞死是怎麼回事?
4.髖關節痛在哪些情況下可能是股骨頭壞死?
本文共1937字,閱讀時間6min:
髖關節是什麼樣的?
我們來看一下百科上有關髖關節的解釋: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
看了半天,其實也看不明白這麼複雜的醫學解釋,那麼下面給大家看一個簡單的視頻,有關髖關節結構的說明,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髖關節痛可能有哪些原因?
髖關節痛並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引起的,因為除了股骨頭壞死外,也還存在著許多其他誘發髖關節痛的病因,如:
1.當髖關節疼痛時,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也出現脹痛、彈響以及髖關節的內旋、外展運動困難等病症,這時則可能是患上髖關節炎。
2.除了髖關節疼痛外,身體還伴有腰背疼痛,脊椎運動受限等症狀,則要考慮病人是否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
3.椎間盤脫出也是引起髖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從腰部至整個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在打噴嚏和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情況時,疼痛還會加劇。
4.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會引起髖關節疼痛。類風溼本身滑膜炎會造成髖關節內積液,滑膜水腫,就會造成關節痛,另外,滑膜進一步腐蝕軟骨,逐步造成軟骨變薄,也會形成關節炎,出現關節痛。
股骨頭壞死是怎麼回事?
通俗來講,老百姓常說的「股骨頭壞死」一般是指「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股骨」,就是大腿骨,「股骨頭」是指股骨靠近髖部的那一端,與髖臼共同構成髖關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指的是各種原因導致股骨頭血液供應受損從而導致的股骨頭細胞缺血死亡。新生骨的速度趕不上骨壞死吸收的速度,於是股骨頭骨質變得脆弱,不能承擔正常的重量,產生局部疼痛,嚴重時股骨頭內部產生微小的骨折和囊性變,甚至塌陷變扁平,髖關節的光滑的磨擦面被破壞,被繼發髖關節骨關節炎,從而導致下肢的疼痛不適,活動受限。
具體可參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這些症狀預示股骨頭壞死來襲!
在股骨頭壞死初期一般的臨床表現都是關節部位疼痛,這種疼痛可分為間歇性的和長期性的疼痛,而且這種疼痛會隨著關節用力而加深,當用力走路或奔跑時會感到刺骨的痛。另外,也有部分股骨頭壞死患者會出現關節部僵硬,這往往會有走起路來像鴨子走路的現象,活動不便行走困難,不過這種症狀一般在患病早期較少出現。
如果股骨頭壞死前期沒有及時治療的話,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患病程度不可避免的都會加重也就是說病情極有可能會惡化發展。這時關節處的疼痛會更加嚴重,骨關節受損也會更加嚴重,甚至關節周圍的肌肉會發生萎縮壞死,從而引發一系列相關的骨骼肌肉方面的疾病比如肌無力,甚至是連走路都走不了,也就是走路障礙。
具體可參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股骨頭壞死都有什麼表現?
髖關節痛在哪些情況下可能是股骨頭壞死?
首先,我們從臨床表現上來看:
臨床上,股骨頭壞死的確會引起髖關節疼痛,並且這還是股骨頭壞死時的重要發病表現,但與之相伴的是發病初期時,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至膝內側會有放射性疼痛,且疼痛的次數較多,疼痛時間短;發病中期時會患者會出現行走困難,甚至是跛行;後期時,前面的症狀消失,但會開始出現患處疼痛加劇、肌肉萎縮、股骨頭塌陷、髖關節半脫位等的嚴重病症。只有當發生這些體徵病況時,我們才可初步診斷為股骨頭壞死。
其次,從影像學輔助檢查來看:
除了臨床表現的鑑別意外,我們必須通過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因為股骨頭壞死在影像上有自己特殊的表現。
可以大致把股骨頭壞死的過程想像成一個蘋果被蛀蟲吃掉的過程:先是早期的看不出來有蛀蟲,到果皮下的骨肉被緩慢吃掉,再到果肉大部分變壞,整個蘋果腐敗變形。X線檢查有其局限性存在,對於早期的壞死來說,比較難以做出判斷,需要藉助核磁共振。X線能看得出股骨頭壞死,往往已經比較晚了。但對於股骨頭壞死的患者,骨盆正位片因為價廉,仍是首選的輔助檢查。
具體可參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如何在X線中觀察股骨頭壞死程度深淺?
因此,髖關節痛並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髖關節痛是股骨頭壞死時的典型發病表現。股骨頭壞死是骨傷科中常見而又難醫治的慢性疾病,其起病隱匿、後期致殘率高,若不能及時地發現和治療,嚴重時會導致癱瘓。總之,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髖關節疼痛,都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病況,去醫院進行一次X線片或CT檢查,在醫生的幫助下及早確診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