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後,詹姆斯和其他三個好兄弟搞了個四人組,發誓同進同退,就差桃園結義了。他們相約一起加入了聖文森特聖瑪麗高中,然後順理成章地全夥加入了高中籃球代表隊「戰鬥的愛爾蘭人」。在接下來的一個賽季裡,「戰鬥的愛爾蘭人」27戰全勝,拿到了州冠軍。上一次這個球隊奪冠,還是詹姆斯出生那年。儘管球隊中的其他人也各有美妙表現,但世界的眼光只在詹姆斯身上。不只因為他場均近20分外加籃板、助攻、搶斷都領先全隊,還因為他的早熟意識和團隊觀念。人們常常會問:他是否真的只有15歲?
2000年夏天,情況有些出格了。全俄亥俄高中籃球界聽到了個噩耗:勒布朗·詹姆斯長高了近10公分,已到201公分。來到聖文森特聖瑪麗高中的球探中,開始有NBA球隊的工作人員出現。圍觀「戰鬥的愛爾蘭人」打球的群體,開始有點兒朝大學籃球甚至NBA規模靠攏。
「戰鬥的愛爾蘭人」在2001年夏天蟬聯了州冠軍,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摧枯拉朽。決賽當日,17000名觀眾到場,盛況不下一場NBA季後賽。萬人矚目下,勒布朗無懸念地統治了比賽,半決賽和決賽合計轟落54分,也毫無懸念地獲得了錦標賽MVP獎。那一季,勒布朗場均25.3分7.4籃板5.5助攻,外加39%的三分命中率。在當賽季,他以一個高二生的身份進入了全美高中最佳陣容,並被票選為俄亥俄籃球先生——州史上第一位高二籃球先生。
詹姆斯的高中成績並不頂尖,但穩定在B,足夠保證他進大學。2001年,包括加州大學、佛羅裡達大學、密西根大學、俄亥俄大學和杜克大學在內的各大名校爭先恐後拋來媚眼,向詹姆斯發出邀請,勒布朗不聲不響。但他的準繼父埃迪傑克遜感覺到了:他不想讀大學。詹姆斯太有名了,在他周圍形成的一層層喧嚷的期望、讚美、歌頌、誘惑,將他逐漸推上一個無法回頭的臺階。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家爭得頭破血流,都想早早籤下他做商業代言;紐約的報紙鋪天蓋地地宣揚,這個高中生一旦籤下合同,總金額可能超過2000萬美元;ESPN派了團隊,開始跟蹤拍攝他,他的每個動作都會被用來供專業球探分析。你無法想像他還能過大學生活。他只能去NBA,別無他途。
2003年春天NBA選秀抽籤大會上,丹佛、克裡夫蘭、孟菲斯和多倫多各個提心弔膽地等待著狀元籤的出爐。當最後克裡夫蘭騎士得到狀元籤時,全城狂歡。興奮之餘,騎士老闆也用一句冷幽默來調侃道:「我們拿了狀元籤,讓我來好好考慮下。嗯,也許,大概,我們可能會給勒布朗一個機會!」不過在當時,沒有人會懷疑騎士將用這枚狀元籤選下詹姆斯。而詹姆斯也打趣地回應:「的確的確,我很希望克裡夫蘭考慮一下我。」 對位於俄亥俄的克利夫蘭來說,沒有什麼比得到俄亥俄的本土天才—勒布朗·詹姆斯更加完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