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咱陝西人不在怕的,俗話說:「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陝西人怕不辣!」
「老闆,加辣,多加點!」
陝西人吃麵必須得給老闆多囑咐一句,生怕辣得不發抖!吃辣這件事上,陝西人從來不嘴,必須用實際行動表達,你看全國還有誰把辣子列為一道菜的?愛ta,就把ta放在心尖上!
熱情直爽的陝西人離不開油潑辣子,香氣四溢的油潑辣子離不開秦椒,秦椒離不開八百裡秦川沃野的滋潤!
八百裡秦川,又稱陝西關中平原,是秦嶺北麓渭河衝積的一個平原,最早的「天府之國」 。自古以來,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也孕育了秦椒的「辣味濃鬱、體形纖長、肉厚油大」,因此秦椒被稱為「椒中之王」,又因富含多種維生素、芳香油、脂肪、蛋白質和鈣、磷、鐵等營養成份,有「紅色藥材」之稱。八月,是興平、武功、寶雞一帶人最忙碌的時候,豐收的季節,秦川沃野上風一吹,一顆顆紅色秦椒搖晃著身姿,被收入筐中,掛起,焙乾,再送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滋潤著、喚醒著一個個陝西胃!
香得不行,但做法炒雞簡單,油潑辣子憑一己之力carry了陝西美食的半壁江山。
基礎版的油潑辣子,幹辣椒麵加點芝麻,甚至連芝麻都可以省去,直接油一潑就好了;
豪華版的油潑辣子常見於各大媒體平臺,幹辣麵輔以八角、茴香、蔥姜蒜等各種調料,博主熱油滋啦一潑,香得屏幕前的人只是個饞!就這麼看似不起眼,卻可以和陝西絕大多數美食搭在一起,不會搶這道菜的風頭,還能為這道菜增色不少,並且每一個組合都能讓你嗑到,從油潑麵、涼皮、粉湯羊血、餄烙……到洋芋片夾饃,哪個能吃出違和感?與其說油潑辣子百搭,不如說它是陝西胃的命定CP!
每一個想家的陝西人,心裡都裝著一抹油潑辣子的味道!80後的王偉是地地道道的關中漢子,關於油潑辣子,對他來說不只是纏繞舌尖的一種味道,更是鄉愁!那滋啦啦一聲油響,總能將他帶回母親的灶臺旁!
王偉說,小時候生活條件所限,零食不多,辣椒就成了零食擔當,把辣椒麵倒在手心舔著吃,和饃蘸油潑辣子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同回憶,如果用一種味道來形容童年,那就兩個字:辣子;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油潑辣子!
上小學的時候,幾乎每個同學都有一項潛藏技能——和辣子面,每天一進教室,就能看到小夥伴像切磋武藝一樣從書包裡掏出各自調的辣子面,慷慨地請大夥品嘗,然後用期待和驕傲的眼神等待大眾評審給出好評,大家在一屆屆「廚王爭霸賽」裡樂此不疲,有品嘗美味的快樂,有分享的快樂,還有競技的快樂!放學後是油潑辣子的重頭戲!經過在學校一天的學習和蹦躂,放學回家的小學僧們已經飢腸轆轆,可大人下地還沒回來,油潑辣子夾饃這時候就登場了,饃的敦實補充了體力,油潑辣子刺激了味覺,使肚子和舌頭雙雙得到滿足!但最讓王偉難以忘懷的,還屬母親那碗油潑辣子面了。母親碗裡的面總是紅彤彤的,父親吐槽母親說,家裡的辣椒都讓母親一個人吃了,母親立刻回懟:「沒有辣子,怎麼吃飯?」每次吃飯,王偉都會對母親碗裡的面垂涎,父親阻止說小孩吃多辣椒不好,但經不住他一頓鬼哭狼嚎,最後他總能如願把母親的碗吃穿!一晃幾十年,母親碗裡的辣子面變成了母親手裡的油潑辣子面,他不再搶母親的飯碗了,但只要是母親調的,一樣好吃!
如果說油潑辣子是陝西美食的靈魂,那麼綠辣子就是陝西人的夏日繆斯!對於關中農村地區的孩子來說,母親把一碗綠(liu)辣子端上桌,就預示著夏天就來了!第一批次上桌的綠辣椒還帶著些許稚嫩青澀,對某些人來說也許辣度不夠,但卻夠鮮夠嫩,而且自帶一種奇異的香,嫩嫩的口感好像整個初夏在嘴裡被輕輕嚼碎了!這種奇異的香僅限初夏,後面再上桌的就沒內味了,只會越來越辣,顏色越深越辣!再辣又怎樣,執著的陝西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這口,一年就逮住這麼一個季節,必須狠狠地吃!
於是你看到各種綠辣子的分身,加蒜末,加西紅柿,或者剁碎用鹽五香粉醃製再用油潑。夏日的夜晚,端一碗綠辣椒拿著饃坐在家門口吹著晚風,聽鄉黨諞閒傳,是夏夜裡最愜意舒服的事,風與火之歌,是夏日最動人的歌!人們常說,要想了解一個地方,就去菜市場逛逛,那麼來到陝西,能直觀反映陝西人性格的非辣椒莫屬了!它就像陝西人一樣樸實、熱烈,是它的主場,那就鮮豔奪目;它當配菜,那就充分發揮配菜的作用,不喧賓奪主,只錦上添花!油潑辣子,這味很陝西!這味嘹咋咧!
來源:西安潮生活
編輯:忒C 餃子
審核:忒別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