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華興街展現出城市文化與歷史 本報攝影部供圖
華興街,這條以煎蛋面聞名的街道實現了「煥顏」——充滿復古氣息的建築門臉,展現著城市文化與歷史;猛追灣,很多成都人都熟悉的地方,將城市煙火與街巷氛圍有機融合,重塑豐富的消費場景,成為新的城市打卡地……這些都是我市城市更新的經典案例。
作為「十四五」時期深入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城市更新旨在按照片區綜合發展理念,系統謀劃環境提升、民生改善、場景培育,讓「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營造新場景
老建築「蝶變」
重塑城市形象
●讓廣大市民、遊客找到成都記憶、體味慢生活
一環路,成都主城區重要環線,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城市更新工作。作為「中優」重點、城市更新的「主戰場」,這場旨在重整功能、提升品質,全力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的「蝶變」完成後,將讓廣大市民、遊客在這裡找到成都記憶、體味慢生活。
「整治好了肯定更巴適噻,看著都要舒服些嘛!」家住成華區八二宿舍的張阿姨對記者說。作為成華區城市更新的片區之一,這裡為原宏明電子廠宿舍,建築陳舊,但極具年代風貌特點,也是老成都人記憶中重要的城市節點。結合一環路整體改造,片區決定進行提升,具體內容包括內部院落空間全要素及周邊建築的協調整治。「以成華區工業建築風格為基礎,結合現代建築材料和構造方式,打造富有工業文明氣息的文化休閒產業特色風貌園區,引導區內的功能與業態轉型,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示範點位。」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位於長順上街西側、寬窄巷子景區出入口的匠造所,今年元旦迎來不少打卡遊客。作為我市重要城市更新項目「天府錦城」中的一個子項目,這裡曾經的酒店,將以改代拆打造成城市級文創加速器。「我覺得這個建築很潮,很獨特。」拿著手機在這裡拍照的遊客劉小姐表示。「通過改造,建築外觀具有了高顏值,使其『可觀』,適合被框進畫面,拍成照片,利於傳播。與此同時,不時舉行的豐富活動,多元業態的商鋪,讓其『可進入可參與』,形成與市民和遊客的互動。」 項目方負責人表示,目前這個城市更新項目還在進行後續的優化和打造。
建政策體系
以公園城市建設
引領城市有機更新
●實現城市布局更科學、功能更強、產業更優、品質更高
城市更新過程中,群眾可以看到、可以感知的建築、街道等的變化,是顯性的;這項工作的推進中,還包括建立政策支持體系,搞好頂層設計。
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我市以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為使命,以推動產業升級和功能轉換為核心,對標國內先進城市,結合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在去年制定出臺了《成都市城市有機更新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該《實施辦法》的出臺,旨在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步伐,以公園城市建設引領城市有機更新,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增強城市永續發展動力;同時,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定位和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目標,結合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及導則,將城市有機更新與公園城市建設、TOD綜合開發有機融合,實現城市布局更科學、功能更強、產業更優、品質更高。
《實施辦法》提出保護優先、產業優先、生態優先。在挖掘和傳承城市文脈的基礎上,著力培育特色文態。依託區域業態本底,科學確定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推動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場景、新功能。以生態為引領,將公園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少拆多改、注重傳承。採取留改建相結合,以保護傳承、優化改造為主,拆舊建新為輔。對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進行全方位保護,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融入現代城市發展理念,推動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行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對保護保留建築進行活化利用。
與此同時,我市住建部門還邊試邊行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體制機制,逐步構建「1+N」政策體系,探索形成「一套工作機制、一套政策體系、一個專項規劃、一個專項資金、一套融資模式」的「五個一」整體推進體系,建立「市統籌、區主體」的工作推進機制。
構建生活圈
延續市井文化
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
●營造有歷史記憶、有文化故事、有商業氛圍、有生活氣息、有生態涵養的公園城市新場景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都決定在「十四五」時期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市民反映最強烈、感受最深刻、需求最迫切的重點領域,統籌推進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把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成果轉化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會認同,讓市民得實惠、讓企業得發展,建成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其中提出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按照片區綜合發展理念,系統謀劃環境提升、民生改善、場景培育,全面完成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動社區商業重整布局,讓「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以天府錦城、一環路和錦江兩岸子街巷改造、二環路高線公園建設等城市品質提升重大工程為牽引,堅定貫徹「留改建」城市更新理念,不斷優化改進工作措施,推進政策體系、體制機制的完善,形成重大項目、資金保障齊抓並進的工作推進模式,著力推進成片、連片更新,營造有歷史記憶、有文化故事、有商業氛圍、有生活氣息、有生態涵養的公園城市新場景,構建宜居宜業生活圈。「以打造高品質公園城市歷史示範區為出發點和著力點,完成一批街坊、街巷的整體更新工作,通過實施『拆一片、改一片,建一片、成一片」,聚焦搬遷改造、開工促進、景觀營造等關鍵環節,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功能品質,保留城市記憶,延續市井文化,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用城市體檢促進城市問題解決,將城市體檢結果作為開展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依據;全面加速老舊小區、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進程,提升老舊小區硬設施軟環境,完成6100個老舊小區的分類提升改造,在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實現電梯加裝全覆蓋;重構老舊片區市井煙火氣,完成棚戶區改造10000戶、「城中村」改造6800戶。(記者 袁弘)
原標題:老建築改出高顏值 老成都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