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變奏 註冊制迎考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IPO變奏,註冊制迎考

  註冊制下IPO企業的「註冊周期」正在延長。以創業板為例,從試點之初最短耗時6天,到11月平均耗時已延長至55天。而進入12月以來,僅有3家企業註冊成功,平均耗時超過70天。

  暢通上市入口是本輪註冊制改革的一大目標,為何存量改革剛推開不足4個月,入口就又「堰塞湖」了呢?甚至市場上再次傳出,監管層設5000萬元利潤紅線進行窗口指導的消息。

  第一財經多方採訪發現,伴隨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大批優質企業被保薦上市,不過,之後不少質地不佳的項目也陸續申報謀求上市,而個別中介機構在工作量高壓之下開始遞交「粗製濫造」的申報材料。

  「開始有所收緊了。」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他看來,控節奏此前也出現過,預計未來IPO不再擁擠之後,要求就會放鬆。

  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記者分析,交易所審核周期沒有明顯改變,但批文下發速度放緩,「這可能是基於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註冊制改革降低盈利門檻,設置多元化上市指標,讓更多企業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上市。但是,註冊制改革並未改變監管層對合法合規的要求,「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證監會的「零容忍」原則從未改變。

  批文放緩

  截至12月10日,有51家企業在等待證監會下發註冊批文。其中科創板提交註冊25家,創業板提交26家。

  數據顯示,無論是創業板抑或科創板,進入10月份以後,註冊過程均出現了放緩的跡象。

  從創業板的情況來看,12月至今,僅3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71天,其中,研奧電氣在註冊環節用時92天,也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久的發行人。

  11月,有9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55天,其中,有3家發行人超過70天,最短的也有33天。

  10月,有6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42天,最短的潤陽科技為29天。

  而之前,9月,有15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28天,山科智能銅牛信息僅耗時12天。8月,有17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18天,維康藥業金春股份天陽科技7天完成註冊。7月,有16家發行人註冊成功,註冊環節平均耗時8天,回盛生物6天完成註冊,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環節耗時最短的。

  從目前創業板等待批文的企業來看,IPO材料受理日期多在6月~7月份。其中,德必文化、讀客文化、盈建科、信測標準等4家發行人,9月份就提交了註冊,但到目前仍沒有收到註冊結果。其中,信測標準自提交註冊至今,已過去了99天。

  科創板也呈現類似趨勢。在目前處於提交註冊階段的25家發行人中,5家等待天數已經超過90天,其中,3家超過100天。去年12月底受理的天能股份,於今年7月6日成功過會,7月8日提交註冊,目前還未拿到註冊批文,截至目前已等待了155天。

  另外,在註冊生效的224家科創板發行人中,7月~9月份,在刨除極端案例的情況下,註冊環節平均耗時在40天左右,而進入到10月份以後,則出現了明顯變化,註冊環節周期持續拉長,從10月份的平均61天,升至11月份的64天。

  12月截至目前,僅有5家發行人拿到註冊批文,這5家平均耗時73天,與創業板相當。

  質地參差不齊

  對於IPO節奏放緩,有市場消息傳,「創業板變相提高門檻,要求擬申報企業最近一年淨利潤不得少於5000萬元,若達不到標準硬性申報,深交所將視情況啟動現場檢查一事」。

  就此,第一財經採訪多位投行人士,但均表示未收到相關信息。「關於IPO審核目前沒有收到任何窗口指導。」一位投行人士說。

  而且,12月8日,深交所新受理的3家創業板IPO企業中就有淨利潤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其中盛幫股份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3691.68萬元、3080.41萬元、3402.40萬元,祥明智能為3993.11萬元、6267.71萬元、4475.39萬元。

  「這段時間註冊周期在變長。前期有些太快了,導致企業質地參差不齊。」廣東一位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從歷史數據看,IPO節奏經常時快時慢,所以在他看來這種改變也比較「正常」。

  創業板自首批註冊制企業發行上市以來,交易所審核正在穩步推進。不過,也有部分企業上市進程推進緩慢,到目前為止,5個月了還處在問詢階段,時間主要花在了多輪問詢上。

  多輪問詢往往意味著企業申報材料質量不夠過關。

  深交所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0家發行人回復了第3輪審核問詢函,甚至有3家發行人進行到第4輪問詢,還有個別企業的申報材料信息和數據錯誤百出,明顯是「帶病闖關」。

  在監管層反覆強調「把好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背景下,為何還有企業和中介機構頂風而上?在王驥躍看來,投行一方面產能跟不上,另一方面又要搶時間申報上市材料,由此導致招股書等上市材料質量不夠過關。

  與此同時,科創板與創業板齊現「終止潮」。

  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滿200家,還有在審企業127家。今年前8個月,除5月有4家終止審核外,其餘月份終止審核數量多為0~2家。不過,9月份以來,終止審核數量明顯增多。9月終止6家,10月、11月分別終止4家,而12月僅9個工作日,就終止了6家。

  創業板存量平移企業消化完畢之後,新申報企業中,撤回材料、暫緩審核、審核不通過的情形陸續出現。11月以來,已有9家企業終止審核。

  從撤材料的企業來看,原因與規範性運作等因素關係較大,比如有項目此前曾經歷監管層現場檢查,現場檢查體現出震懾效應。

  12月8日終止上市的新中冠,其申報會計師事務所早在7月8日就收到過廣東證監局出具的現場檢查結果告知書。告知書指出了該IPO項目中存在的多個執業問題,包括未對新中冠獲得的部分返利按照採購量以及返利合同約定進行充分的覆核計算,審計底稿《審計人員獨立性的聲明》中審計人員籤名不全,部分審計工作底稿編制說明不完整等。

  新中冠的IPO材料於7月23日受理,8月19日開始問詢,三輪問詢之後,最終主動撤銷了申報材料。

  在王驥躍看來,「資本市場改革面臨兩大任務,一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二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政策上首要保障直接融資的可持續性。所以,更需要投行、交易所把好關。」

  「而堰塞湖只是個時間問題,不會持續出現的。」他說。

  加快破解體制及執行障礙

  註冊制改革之後,交易所負責審核、證監會負責註冊,各司其職。從交易所定位來看,主要審核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更多實質性評價,則由市場來發揮效能。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市場是否有效——交易所審核到位嗎?制度規則健全了嗎?中介機構定價能力足夠嗎?投資者都理性投資嗎?這些似乎都尚需畫個問號。

  目前A股市場有投資者超過1.7億,其中99.7%以上仍是個人投資者。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輔導讀本中,發表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文。

  「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特徵明顯、發展還不充分,制度包容性有待增強;中介機構資本實力弱、專業服務能力不足;投資者結構還需優化,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文化有待進一步培育;市場誠信約束不足,有的方面管制仍然較多,跨領域制度協同還需加強。」易會滿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快破解這些體制及執行障礙。

  目前,投行「產能」問題逐漸凸顯,監管層也在健全保薦代表人相關制度規則。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發布《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強調建立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機制、保薦代表人名單分類機制等六大機制,同時對保薦代表人的登記管理、專業能力水平測試等做出調整。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樸學謙對第一財經稱,在向全市場推進註冊制的前提下,修訂後的規則尤其注重保薦代表人的經驗和執業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保薦代表人的人才質量,對於未來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也有幫助。

  交易所層面也在不斷「迭代」改革規則。12月4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對審核環節作出進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在逐步推進中。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範和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有序健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不過,在市場生態形成之前,註冊制改革仍需循序漸進。如易會滿在上述撰文中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系統工程。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註冊制助力A股IPO活動保持強勁 上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
    A股IPO活動勢頭強勁籌資額創十年新高EY Greater China IPO Leader2020年A股市場全年預計有395家公司首發上市,由於多家百億級企業上市以及註冊制的實行,今年籌資額達到了人民幣4707億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平均籌資額也保持在近年來的高位。
  • 市場化機制顯效 註冊制IPO申報首現「主動撤回」
    市場化機制顯效 註冊制IPO申報首現「主動撤回」
  •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下再受理6家企業IPO申請
    摘要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下再受理6家企業IPO申請】深交所今日公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新一批獲受理企業。截至7月23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申請IPO企業合計308家。
  • 每日一詞∣創業板註冊制 registration-based IPO system on ChiNext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
  • 創業板註冊制「多米諾效應」來襲 高淨值群體與創投爭奪額度
    科創板與創業板相繼啟動註冊制放寬高科技企業上市門檻,樂壞了一大批熱衷PE投資的高淨值人群。「兩年前投資的一家PE基金,至今才完成3個項目IPO,但今年在創業板啟動註冊制後,基金管理人(GP)告知年內將有5個項目有望實現IPO 。」一位高淨值人士向記者坦言。這令他對基金年化投資回報率的預期一下子調高至25%以上,較當初募資資料整整高出10個百分點。
  • IPO募資超4000億元,註冊制勿只注重融資規模與數量
    2020年新股發行取得不俗的成績,試點註冊制功不可沒。比如去年上市的107家創業板公司中,註冊制下共64家公司上市,IPO募資金額約660億元。綜合來看,科創板及創業板去年註冊制下共209家公司上市,累計IPO募資金額約2886億元,分別佔去年IPO數量與募集金額的52.78%、61.42%。顯然,這一比例並不低。
  • 安永:註冊制帶動A股IPO發行活躍 籌資額創十年新高
    安永:註冊制帶動A股IPO發行活躍 籌資額創十年新高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 21
  • 上海城記|現代變奏,重返二十年前的精神樂園
    剛剛上」變奏「時候的王碩和健崔。 高遠 攝   20年後頭髮都沒了的健崔。  因為「現代變奏」,健崔第一次知道了大自鳴鐘,也是後來他第一次來上海就去打卡的地方。他在「變奏」認識的幾個人,後來是他來上海約見的第一代網友。
  • 創業板註冊制IPO申請被否首現(附最新IPO排隊...
    創業板註冊制IPO申請被否首現(附最新IPO排隊列表) 2020-11-15 12:06:34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的影響
    註冊制是股票上市發行的制度之一,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科創板、創業板推出了註冊制,近日國務院相關文件又提到:「全面推行、分步實施證券發行註冊制,支持優質企業上市」,那麼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呢?
  • 註冊制改革全面推進蹄疾步穩 主板和中小板IPO標準成關注焦點
    市場人士認為,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順利,市場運行平穩,上市公司信披質量有所提升,價值投資理念正逐步形成,近日,刑法修正已經通過,退市新規正式發布並實現全市場覆蓋,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經具備。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過程中,主板和中小板註冊上市標準是全市場成功推行註冊制的重中之重,未來仍需強化投資者教育、提高信披質量、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 註冊制是什麼意思? 註冊制利好哪些股票
    註冊制是什麼意思?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其中,註冊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註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註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註冊制是什麼意思 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其實證券發行註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 創業板註冊制中止IPO增至9家 更新財務數據成主因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截至9月7日,創業板註冊制下中已有9家擬IPO公司中止審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7日最新中止IPO的浩通科技,因為發行人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而申請中止。截至目前,創業板註冊制已受理368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69家已通過創業板上市委審議,35家已獲證監會同樣註冊。隨著浩通科技公告中止IPO審議,目前創業板註冊制下已有9家首發企業中止受理,1家終止首發審核。
  • 逆戰2020丨註冊制改革的中場戰事:A股IPO年募資額重返4000億
    另一方面,A股市場的註冊制改革還在逐漸步入深水區,在精選層小IPO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新三板轉板改革或已箭在弦上;而註冊制能否在2021年在主板、中小板等市場獲得全面推進,無疑也備受市場矚目。監管層的公開表態或許回應了這一市場預期。
  • 註冊制什麼意思 註冊制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前段時間,官方發布消息稱,將延遲推出註冊制。現在兩會召開,股民又問到何時推出註冊制?無疑,註冊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那麼,股民經常提起的註冊制什麼意思呢?推出註冊制,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呢?註冊制對股市的影響 股民不知道註冊制什麼意思?那就太失敗了!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註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
  • 「三項市場化安排」展示註冊制包容性 科創板企業「集齊」七套IPO...
    2020-10-19 來源:證券時報註冊制設置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激發了處在不同發展模式、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積極申請上市的熱情。10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證監會從實際出發,初步建立了「一個核心、兩個環節、三項市場化安排」的註冊制架構。其中,「三項市場化安排」為: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建立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承銷機制、構建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審核註冊機制。
  •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 再受理8家擬IPO企業 半數來自新三板
    摘要 【創業板試點註冊制 再受理8家擬IPO企業 半數來自新三板】7月14日晚間,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再受理10家企業,包括江蘇揚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阿萊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萊德」)等8家申請IPO企業和中飛股份等2家申請再融資企業。
  • 福田區委副書記黃曉鵬到和平縣調研對口幫扶和平扶貧成效考核迎考...
    11月26日至27日,福田區委副書記黃曉鵬到和平縣調研對口幫扶和扶貧成效考核迎考工作,要求全體派駐幹部全力以赴備戰2020年度省級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迎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迎考視頻調度會27日,黃曉鵬主持會議研究部署省級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迎考工作,連線區迎考工作組、廣西環江、羅城駐縣工作組召開視頻調度會,並與和平縣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及全體福田派駐幹部召開迎考工作座談會。
  • 13家公司IPO同日迎考全部過會!A股首家IPO過會教育企業誕生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李曼寧11月19日,A股13家公司IPO同日迎考,最終全部過關。值得一提的是,擬登陸中小板的傳智播客,所屬於教育行業,並且為A股首家直接通過IPO方式實現上市的教育類企業。
  • 全面註冊制股票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對散戶影響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在科創板在2019年推行註冊制後,創業板也開始試點運行,並最終將推動A股完全走向註冊制,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