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桿支持和公然唱反調的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代表性人物則「兩頭堵」。
▲資料圖。
文 | 陶短房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再拖沓的計票也會得出結果:儘管川普團隊在發起訴訟,但美國大選結果已無太多懸念。
問題來了:在拜登一方宣布勝選、川普堅稱「如果在公平狀態下我才應該是獲勝者」並發起訴訟的情況下,川普身邊的人又是持何態度、作何反應?
「其實不想走 其實我想留」
眼下,川普和他的團隊仍執著推動在喬治亞、威斯康辛、密西根、賓夕法尼亞等州進行一連串投訴、指控,控訴「計票違規」、「拒絕共和黨監督員監督計票」、「將超過截止日的郵寄選票計算在內」、「未按要求及時停止計票」……
目前看,除了在喬治亞等少數州他們要求重新計票獲得支持外,其他訴求或因缺乏證據得不到普遍認同,或徒勞無功——由於拜登在選舉人團票上遙遙領先,即便重新計票申訴結果都有利於川普,也難以撼動大局。
在發起訴訟之外,川普在人事任免上也刷遍存在感:11月9日,國防部長埃斯珀被川普在推特上解職,由全國反恐中心主任米勒代理該職務;同日美國媒體證實,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執行董事庫珀伯格在11月6日就被威特希德所取代。
權力交接前的總統任免重要閣員,在美國是絕對異乎尋常的,儘管埃斯珀和川普自「教堂事件」後存在齟齬,但他已是川普任內幾任防長中最「乖」的一個。
川普一直想炒而沒炒他是選舉需要,擔心選前在關鍵位置上換將自亂陣腳。如今強行炒人同樣是「選舉需要」——既然「拜局已定」,那就要極盡攪局之能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擾亂拜登的陣腳。
而共和黨則已被川普的動員、籌款能力所「劫持」。目前共和黨仍保有參院的多數席位,但明年1月5日喬治亞州將進行參議員改選,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珀杜和洛夫勒雙雙敗北,15天後民主黨將憑藉副總統自動獲得的參院議長資格,奪回參院控制權,屆時共和黨將面對白宮和國會兩院「三大皆空」局面,這是共和黨難以接受的。
美國兩黨制下,政黨只是個選舉機器,平時「存在感」有限——但既然選舉在繼續,共和黨政要們就不能不顧忌川普「鐵桿粉」強大的動員力,及他勝過共和黨內當前任何其他人的籌款能力。既有所求,則必然投鼠忌器。
「漫漫的長夜 我串起你的承諾」
11月3日後,共和黨及川普團隊很多人的立場,開始發生微妙分化。這主要分為三種:
一,「鐵桿追隨者」。
包括川普的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在推動就投票上訴方面比川普還積極;
南達科他州長諾姆,是唯一在怒斥「選舉和計票充斥著欺詐和虛偽」方面和川普始終保持口徑一致的州長;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格雷厄姆,則是最早跳出來無保留支持川普上訴的共和黨議員之一;
佛羅裡達州參議員盧比奧,人稱「川普的跟班」,是國會山最親近川普的議員;
佛羅裡達州長德桑蒂斯,川普在政治家中最早的盟友之一,11月5日公開提出「各州立法機關可以不認本周投票結果,直接宣布川普在本州獲勝」;
川普的兒子小川普及女友吉爾福伊,CNN曾報導稱二人有意從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RNC主席、參議員羅姆尼的侄女麥克丹尼爾手中奪權,為川普2024年再參選鋪路;
當然,還少不了曾經的「影子沙皇」班農,「川普的小迷妹」、白宮新聞秘書麥克納尼等。
二,且跟且打鼓者。
其中包括9日才附和川普「投訴權利」的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和眾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眾院民主黨黨團發言人斯卡利賽;還有麥克丹尼爾、俄亥俄州共和黨主席鐵姆肯、佛羅裡達州參議員斯科特、共和黨州長協會競選人、亞利桑那州長杜西等。
他們泛泛地附和川普團隊的訴訟請求,卻也並不熱忱。
而11月9日要求聯邦檢察官「在總統選舉結果得到證實前應調查選民欺詐行為指控」的聯邦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巴爾,也應劃入此類。
三,背道而馳者。
前總統小布希和他的弟弟傑布,以及包括緬因州參議員柯林斯在內的4位共和黨溫和派參議員,已向拜登發出了祝賀當選的公開信息;
喬治亞州長拉芬斯佩格,儘管川普「鐵桿粉」對他存心放拜登一碼的攻訐是捕風捉影,但他也並未掩飾自己對川普團隊死纏爛打的不悅;
川普的私人朋友、前新澤西州長克裡斯蒂,以及參議院規則委員會主席、密蘇裡州參議員布朗特,他們都表示「要麼拿出鐵證,要麼乾脆到此為止」,主張川普將投訴之類問題交給律師,或強調一切都該有個度,不能沒完沒了地把開啟過渡期拖延下去;
當然,還少不了猶他州參議員、前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他不僅是首個祝賀拜登當選的共和黨議員,還早早直言不諱指責川普團隊「選舉是操縱、腐敗和竊取勝利」的說法是錯誤的。
總體上,共和黨政要們在11月3日後對川普的態度呈棗核狀:鐵桿支持和公然唱反調的都是極少數,前者幾乎都是川普的「私黨」,後者大多為近來頗感失意的黨內建制派。
絕大多數代表性人物則是「兩頭堵」,既不想在川普及其鐵桿粉的陰影下「委屈一輩子」,又對他們的「剩餘價值」戀戀不捨。
▲資料圖。
「會有那麼一天 會有那麼一天」
那接下去怎麼辦?
如今,對川普的「輿論逆轉」早已開始:儘管他從來不是媒體寵兒,但仍有些公認傾向於他的主流傳媒,如福克斯新聞、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等。
可隨著他在選後「不按牌理出牌」,這些原本和他關係不錯的少數媒體,也加入了對他「貼標籤」和「掐麥」行列。
差不多自投票日當天起,川普和鐵桿粉就開始被推特、Facebook等主流社交網絡平臺「打入另冊」,動輒「控評限流」。
從兩黨勢力對比看,若明年1月5日的聯邦參議員喬治亞州選舉中,珀杜和洛夫勒中能勝出至少一位,共和黨就能守住參議院多數。
到那時,在保住參議院和聯邦最高法院控制權、眾議院議席沒有大損失的情況下,共和黨內多數可能都會覺得「結果不壞」,屆時跟川普的切割也會更直接。
而若參議院多數席位不保,那麥康奈爾等人或許會默認共和黨縱容川普團隊繼續「任性」。反正出了事,黑鍋也是川普一方來背,輪不到在國會山的他們。
此外,當地時間11月10日,眾議院投票結果塵埃落定,民主黨再次獲得眾議院多數黨席位。雖然民主黨在本次選舉中押注郊區選民,想進軍保守地區。然而結果顯示,民主黨人只獲得了共和黨一個席位,在川普受歡迎的農村和工人階級地區,包括新墨西哥州和俄克拉荷馬州,失去了多達七個席位。
可以預見,接下來,波瀾還會迭起。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馬小龍 校對:王心
推薦閱讀:
女患者被男護工致孕,精神康復醫院甩得了鍋嗎?| 新京報快評
用記錄去丈量紛繁的世界 | 新京報記者節社論
拜登宣布勝選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讓川普心甘情願離開白宮 | 新京報快評
「一天校長」不只是讓學生「過把癮」 | 新京報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