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76字,需閱讀約6分鐘
日前,中核華興公司國際工程事業部的全體黨員先後深入到各基層項目工地,與職工展開結對共建活動,大家共同學習黨的理論、交流理論知識、業務知識,共同探討工程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並展開攻關。這是中核華興公司推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個鏡頭。
作為江蘇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110家試點企業之一,中核華興公司嚴格按照產改試點工作要求,立足全球核電建造龍頭企業的優勢資源,以核電站主體工程建設的核心技能工人為主體,以建立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為目標,確立了「543」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體系。
該體系結合中核華興核電站施工實際,通過建立和完善核電產業工人薪酬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分級管理、培養規劃及生產運動會管理5個制度,落實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技能提升、政治待遇4項激勵措施,實現產業工人政治待遇、薪酬福利、素質技能3個提高,確保到2020年末,核電產業工人隊伍人數達到1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30%以上,實現產業工人平均薪酬高於公司內部一般工人薪酬20%以上,從而真正打造一支人員穩定、技藝精湛,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核電產業工人隊伍。
為確保「543」產改工作體系有序推進落實,中核華興公司成立了兩級工作組織機構,構建了公司與事業部、事業部與基層核電項目兩級聯動、協同並進的溝通保障及反饋總結督查機制,設置了產改觀察員,通過業務交流、定期跟蹤、現場調研,定期編發簡報、召開協調推進會、開展監督檢查等方式,實現各項工作思想到位、組織到位、機制到位、責任到位、協調到位、落實到位,確保核電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穩步推進並取得實效。目前,中核華興核電產改試點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思想引領、技能提升和權益保障等工作初見成效。
安全是核工業建設的「生命線」。為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安全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中核華興創新安全生產管理方式方法,以「縱向網格化」管理建立「黨建+安全」雙責任區,將公司領導15個基層黨建責任區同步轉化為15個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區,下屬各二級單位同步劃分200個黨員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區,在建項目建立基層黨支部黨員安全責任區561個,通過上下對接聯動,實現安全管理責任網全覆蓋。去年,中核華興公司總部領導帶班檢查項目155個,共排查治理安全隱患4118項,通過對檢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對安全管理薄弱的單位實施重點幫扶。在黨員的示範引領下,廣大職工踴躍參與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中核華興所屬華緯公司職工自主研發「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為整體方案核心,圍繞建築工程現場安全管理、重點設備、人員管理、綠色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對施工現場進行一體可視化管理,實現智能化的交互、高效工作。
提升核工業產業工人技能水平是實現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中核華興公司一方面積極拓寬引進渠道,與多所技師學院、職業技術學校籤訂協議,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訂單式培養,積極選拔優秀自有工人及優質勞務供應商,目前已多措並舉成功引進產業工人881 人。另一方面,公司明確了產業工人分級標淮,按技能水平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技能專家、高級技能專家、首席技能專家八個技能層級,採用入職培訓、在崗培訓等分類培養模式,確定培訓計劃、科目、人員、類別及時間,加大對產業工人的培養力度。
有效解決職工最急、最盼、最難的「煩心事」,是保障職工權益的重點。通過建立基層項目員工代表懇談會制度,讓領導與職工一起嘮嘮嗑、說說心裡話。這項制度實施以來,該公司各單位已組織250個員工代表懇談會,收集各類問題2094項。現場協調解決1270項,現場解決率達60.64%,跟蹤落實824項。針對基層員工在懇談會上提出的豐富業餘文化生活、改善文化生活條件的呼籲,華興公司工會隨即展開為施工周期較長、施工人員較多的新開工項目進行文化生活設施的統一配置,為87個新開工項目配置了文化體育設施。另外還支出經費7萬餘元,為219個新項目配送了急救箱。懇談會談出系列成效,公司員工滿意度達到96.58%,公司因此被江蘇省機冶石化工會評為「幸福企業」。
來源:《江蘇工人報》
作者:陳洪 王槐艾
責編:劉洋
審校:王思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