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我國大西南的貴州省,有一座知名城市,這座城市在國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知名度比省會貴陽市還大,更別提貴州和貴陽讓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了,今天要說的這座城市就是遵義。
1935年在這裡召開的遵義會議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會議,遵義也因此而成名,數十年後的今天,這裡被譽為了「會議之都,轉折之城」。
遵義還是有「國酒」之稱的茅臺酒的產地,茅臺酒的運營主體貴州茅臺也是著名的上市公司,國內唯一的千元股,總市值超萬億,不愧為中國第一酒。
遵義古稱播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土司」城堡海龍屯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遵義還有一處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
遵義目前總共管轄3區9縣2市,那麼哪個地方是遵義發展最好的地方呢?
本文通過衛星地圖實測建成區面積,來比較各地的發展水平,建成區面積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但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由於衛星地圖更新慢,誤差在所難免,一切以政府部門發布的數據為準,本文僅供參考。
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是遵義市的主城區,集中了遵義市最繁華的商業街、最好的教育、醫療資源,實測建成區面積98.26平方公裡。
紅花崗區原為縣級遵義市,1997年,遵義地區改設為地級市,縣級遵義市則改設為紅花崗區,是名副其實的遵義第一區。
紅花崗區最有名的景點是遵義會議遺址和金鼎山,其他還有深溪生態溼地公園、大板水國家級森林公園、桃溪寺等。
匯川區
匯川區為遵義市三個市轄區之一,是2003年在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而來,實測建成區面積46.12平方公裡。
匯川區的旅遊資源豐富,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就位於此區,海龍屯是唐宋羈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產物,見證了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由羈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的演變過程。
播州區
播州區是遵義市的副城區,區名取自古播州府,物產豐富,有「中國辣椒之都」的美譽,實測建成區面積36.11平方公裡。
播州區原稱遵義縣,2016年撤縣設區後成為遵義市區的一部分,當地知名的旅遊景點有烏江渡景區、苟壩會議會址、瓦廠寺等。
桐梓縣
桐梓縣位於遵義市中北部,縣域南北狹長,北與重慶市接壤,渝貴鐵路貫穿全境,被譽為「黔北門戶」,實測建成區面積22.74平方公裡。
桐梓縣始建縣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縣名源自桐梓驛,桐梓驛則因建於長滿桐梓樹的桐梓坡對面而得名,桐梓縣的旅遊景有涼風埡森林公園、環縣城風景區、古夜郎及李白流放地、民國海軍學校、馬鞍山古人類遺址、「桐梓人」遺址—九壩巖灰洞、婁山關等。
綏陽縣
綏陽縣位於遵義市中部,與遵義市區接壤,距遵義新舟機場的直線距離僅16公裡,實測建成區面積17.63平方公裡。
綏陽縣始建縣於隋大業七年 (611年) ,治所在今鳳岡縣綏陽鎮,因縣北二十九裡有綏陽山,便以此為名,南宋鹹淳末年縣治被廢,明萬曆二十九年 (1601年)復置,治所即今綏陽縣。
綏陽縣物產豐饒,是著名的「中國辣椒之鄉」和「中國金銀花之鄉」,當地所產的「朝天椒」被列為全國七大名椒,綏陽知名旅遊景點有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九道門、印浸寺石林、神仙洞等。
正安縣
正安縣位於遵義市北部,全縣以山區為主,芙蓉江自南向北穿境而過,自然環境優美,實測建成區面積2.36平方公裡。
正安縣1913年由正安州廢州置縣而來,正安州原稱真安州,雍正二年(1724年)改名正安州,正安是著名的吉他「世界工廠」,被譽為「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當地最出名的特產是正安野木瓜和正安白茶,主要旅遊景點有尹珍務本堂、九道水國家森林公園等。
鳳岡縣
鳳岡縣位於遵義市東部,縣域南北狹長,境內的自然人文景觀較為豐富,實測建成區面積9.35平方公裡。
鳳岡縣歷史上改名比較頻繁,有過龍泉縣、鳳泉縣等名稱,1930年改為鳳岡縣後一直沿用,境內著名景點有瑪瑙山「古軍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華山「萬古徽猷」、茶海森林公園等,著名土特產有鳳岡養生油茶、綠豆粉、青糖涼蝦等。
湄潭縣
湄潭縣位於遵義市東南部,當地茶葉產業突出,有「貴州茶葉第一縣」之稱,實測建成區面積19.19平方公裡。
湄潭縣始建縣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湄江河從東繞城半周,於湄水橋二水合而顛倒流,匯為深淵,水彎曲如眉而得名湄潭,縣名沿用至今。
湄潭縣旅遊業圍繞著茶文化而展開, 以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一壺」為首,形成「一海」(中國茶海休閒度假旅遊景區)、「一城」(中國茶城)、「一館」(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一泉」(國際溫泉度假城)、「一山」(龍泉山森林公園)、「一河」(湄江濱河景區)、「一鎮」(仙谷山旅遊風情小鎮)、「一村」(核桃壩茶產業村)的「九個一」旅遊格局。
餘慶縣
餘慶縣位於遵義市東南部,有烏江穿境而過,餘慶盆地是貴州省內著名的萬畝壩子(平原)之一,實測建成區面積10.25平方公裡。
餘慶縣始建縣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當地的農業發達,物產豐富,特產餘慶苦丁茶、紅金橘、烏江魚、徐家羊肉粉較為出名,旅遊景點有飛龍湖休閒度假旅遊區、餘慶坊、大銀山景區、他山摩崖等。
習水縣
習水縣位於遵義市西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尤以煤炭資源為最,實測建成區面積19.74平方公裡。
習水縣境內原屬仁懷縣管轄,1914年設溫水分縣,1915年以溫水分縣地置鰼水縣,因縣域境內有鰼水河,故名,1959年簡化為習水縣,境內的知名旅遊景點有二郎壩天主教堂、土城古鎮、三岔河崖墓石刻等。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遵義市最北部,是遵義市兩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境內少數民族以仡佬族和苗族為主,實測建成區面積5.72平方公裡。
道真縣建縣較晚,1941年由正安縣析出東北部所置,1958年併入正安縣,1961年復置道真縣,1986年撤銷,改設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名來源於漢代文化名人尹道真,當地的旅遊景點有仙女洞、陽溪茶條壩、大沙河省級自然保護區、洛龍國家生態公園等。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遵義市東北部,是遵義市兩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仡佬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5.9%,實測建成區面積11.53平方公裡。
務川縣歷史悠久,隋朝開皇十九年(599年)首設務川縣,元代至元年間,因婺星飛流化石改「務」為「婺」,即婺川縣,1959年復改回務川縣,1987年,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正式成立。
務川縣歷史著名人物有田佑恭、田景賢、蔡宇光、申尚賢等,當地知名旅遊景點有九天母石景區、慄園草場旅遊度假區、羅峰書院等。
仁懷市
仁懷市位於遵義市西部,是著名的茅臺酒的故鄉,有「中國酒都」之稱,還是歷史上紅軍四渡赤水的發生地,實測建成區面積17.50平方公裡。
仁懷始建縣於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縣以仁水得名,是為仁水懷來之意,1995撤縣設市,經濟發展迅速,是中西部百強縣市。
仁懷市境內建有遵義茅臺機場,當地的天下第一瓶、國酒文化城、巨型石刻長龍群、美酒河摩崖石刻等四處景點較為出名,特產有洋芋粑粑、仁懷三把雞、合馬羊肉、貴州茅臺酒等。
赤水市
赤水市位於遵義市西北部,全境以山區為主,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實測建成區面積16.24平方公裡。
赤水位於貴州省北部,是貴州通往四川的重要門戶之一,原為赤水廳,1914年撤銷赤水廳,始建赤水縣,1990年12月,撤銷赤水縣,改設赤水市。
赤水丹霞與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區組合的「中國丹霞」,是我國獲批的第8個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其他知名景點還有赤水大瀑布景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佛光巖景區、丙安古鎮等,土特產有赤水豆花烤魚、赤水豬兒粑、赤水玉蘭片等。
總結:
遵義市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下轄縣市較多,建成區規模上來看紅花崗區排名第一,匯川區位列第二,後面依次是播州區、桐梓縣、習水縣、湄潭縣、綏陽縣、仁懷市、赤水市、務川縣、餘慶縣、鳳岡縣、道真縣、正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