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叫我CD 不懂球專欄 收錄於話題#英超60星25#曼聯6#英超32#利物浦1
The Athletic在英超休賽期裡,帶來了「The Premier League Sixty 英超六十星」系列文章。
這個系列雖然用數字排定了位次,但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個多麼看重排名的系列。用TA編輯部的話來說,這個系列「無關排名,只關故事」。
關注我們,將逐步為大家帶來這60個精挑細選的,可能不為人知的故事。
要我說,麥可·歐文的職業生涯在1999年4月12日就結束了。
或者說,至少「那一個」麥可·歐文的職業生涯結束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歐文在之後還有很多成就。
在那天之後歐文為五家不同的俱樂部出場了396次,打進了175粒進球。他贏得了英超冠軍、足總杯冠軍、三個聯賽杯冠軍和一個歐洲聯盟杯冠軍。
2001年,他還舉起了金球獎的獎盃。
同時,他為英格蘭出場76次打36球,其中包括一次在英格蘭隊史上非正式比賽中最偉大的勝利中上演的帽子戲法。
他參加了四屆國際大賽,並在其中三屆完成了破門。
他在世界足壇三支最偉大的俱樂部都留下了足跡,也在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主帥手下踢過球。
但是那個曾經的歐文,在一個4月的晚上消失了。
歐文隨利物浦在埃蘭路球場挑戰利茲聯,追著一個身後球,然後感到他右腿後面像是爆炸了一樣。歐文摔倒在地上,而主隊球迷正帶著一絲惡意地嘲笑和歡呼——就像任何一個球場的主場觀眾在看到對手球員倒在地上時會做的那樣。
在那次倒地中,歐文右腿三條腿筋中有一條完全斷裂,並且影響到了他腿上的其他部位。這樣的傷勢在當時並不多見,也沒有多少醫生有過這樣的手術經驗。所以,這一次傷從未真正癒合過。
也就是那一刻起,歐文就不再是那個歐文了。
「從那天起,我不得不面對緩慢而痛苦的下滑,」歐文在他的自傳《重啟》中寫道,「我經常會想,我的職業生涯原本會完全不一樣……19歲起,我跑步時就只能依靠三條左側腿筋和兩條右側腿筋。」
歐文短暫的巔峰驚豔了整個世界,那是萬裡挑一的表現。所以,可以想像一下,原本他會成為怎樣的傳奇……
在麥可·歐文進入利物浦一線隊之前,很多人就已經知道他的大名了。這種事情現在很普遍:如今,一個看起來挺有前途的年輕人,在進入一線隊前幾個月甚至幾年時,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預告片」——儘管他們並不一定能真正進入一線隊——就像《復仇者聯盟》之前你已經見過了所有的超級英雄一樣。
但是在1997年,一個足球運動員往往只有真正踏上場地,才會被更多的人認識。
而歐文不同。他打破了拉什在青年聯賽的記錄,在一個30場比賽的賽季裡打進了92球。歐文在當時就是所有英格蘭少年中的佼佼者,身背著所有人熱忱的期待。
14歲時,歐文就與茵寶達成了贊助協議。BBC一部關於英足總「精英學校」的專題報導,幾乎變成了歐文的專題報導。
1996年,利物浦在與多特蒙德商談之後效力紅軍七年的捷克黃金一代國腳派屈克·博格的轉會時,大黃蜂就要求將當時才16歲的歐文加入交易。
沒有任何意外:一年之後,1997年5月,歐文在利物浦對陣溫布爾登的比賽中完成首秀,然後在登場17分鐘後就收穫了處子球。他是天選之子,成熟而自信。
歐文看起來就屬於這片球場:儘管在當時1990年代球衣松垮的風格之下,他像是穿著銳步牌的馬戲團帳篷。
「他就是渾然天成的進球機器。」英格蘭國腳中衛馬特·厄普森說。
厄普森與歐文同齡,但他的職業生涯與歐文幾乎平行。從1997年世青賽開始,到他們職業生涯末年在斯託克那幾個月的共事,厄普森與歐文幾乎沒有交集,哪怕是在英格蘭國家隊。
歐文的故事開始於馬來西亞。「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利物浦願意放斯坦·科利莫爾離開球隊加盟阿斯頓維拉了,因為有麥可·歐文這樣出色的年輕球員能夠如此完美地填補他的位置。」《衛報》記者克裡斯蒂安·布萊特寫道。
1997-98賽季的揭幕戰,歐文因為羅比·福勒的受傷而獲得首發機會,然後打入了他第二粒代表利物浦的進球。又是面對溫布爾登,歐文從年長他14歲的卡爾-海因茨·裡德爾那兒拿到了點球主罰權——後者在1990年對陣英格蘭世界盃比賽裡打進點球,而在剛剛結束的歐冠決賽裡梅開二度。
之後,歐文在那個賽季裡又完成了22粒進球,以18歲的年紀並列英超射手榜榜首
對於歐文前兩年的表現,怎麼描述都不為過。
他的速度是後衛的夢魘,但除此之外,歐文天生的身體控制能力、出色的閱讀比賽能力和令人無法捉摸的跑位都令後衛恐懼。他就是知道——知道要去哪裡,知道後衛在哪裡,知道哪裡有空間,知道什麼射門角度可以讓他進球。歐文是一名絕對的射門高手,但他也可以在10.8秒內跑完一百米。
在場上與歐文更多是對手而非隊友的厄普森這樣評價歐文:「他本能地知道如何跑位,如何射門,這真就是本能。在那個年代,他的踢法也領先於時代。」
在處子賽季裡,歐文對利茲的進球就說明了這一點。隊友將球吊入禁區,大致到了歐文和他的鋒線搭檔奧伊德·萊昂哈德森,以及兩名利茲後衛的之間。後三人全都起跳爭頂,但歐文悄悄地潛入了他們身後空間。球落在萊昂哈德森頭頂,歐文找到了正確位置拿到二點並輕鬆破門。
這當然有運氣成分,但很多時候歐文就是知道要往哪裡跑。
在那粒進球之後幾周,與謝菲聯的3-3戰平的比賽中,歐文完成了他第一個帽子戲法。
「戴斯·沃克對自己的速度引以為傲,他認為他永遠不會在場上被生吃。」那場比賽中,沃克的中衛搭檔喬恩·紐瑟說,「戴斯說,他會盯住歐文,我只需要想辦法給他補位就可以了。「我會向他展示我有多快。」戴斯當時這麼說。他把這場對決視為一場兩人之間的究極對話。」
沃克在那段日子裡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後衛之一,而在1998年,他依舊還處在巔峰。
而那天歐文打進每一粒進球時,沃克都甚至不在他身邊10碼以內,就像一個錯過了火車倒黴乘客一樣被遠遠拋在身後。
那個賽季之後的一場比賽裡,歐文對曼聯打進的進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加裡·帕利斯特試圖將球傳給彼得·施梅切爾時,完全沒有意識到歐文就在他的身後會帶來多大的危險。這些高大的中後衛被歐文一次次擊敗。
賽季之後夏天,歐文閃耀世界盃。再之後的那個賽季,歐文與哈塞爾巴因克和約克一起,再次並列射手榜首——而他甚至在最後七輪聯賽都因傷缺席。
就是那次在埃蘭路球場遭遇的重傷。
大多數前鋒在職業生涯後期的某些階段都失去了一些使他們與眾不同的特質——速度,力量,直覺。但是,沒有多少人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失去。
那天晚上,歐文在埃蘭路倒下時才19歲。他過去兩個賽季奉獻了令人目眩的表現,而距離作為足球運動員的巔峰狀態理應還有7-8年。
這次傷病不僅奪走了他的速度,還奪走了他許多作為前鋒的本能。每一次加速衝刺前,他都會猶豫一下,再思考一下。
去年,一次在比賽的直播解說中,歐文承認,缺掉一根腿筋不僅意味著他不能再以那樣的速度奔跑,還讓他再也不會嘗試那種奔跑的方式了。最終,歐文有意識地讓自己遠離那些需要快速奔跑的位置:「在我職業生涯的最後六七年裡,我甚至有一點恐懼奔跑。」
「想像一下,在那麼年輕的年紀上,歐文意識到他身體與心理上已經開始下滑了,這對他來說非常難接受。」
厄普森在之前兩個賽季兩次面對歐文,然後又在接下來的十年11次在場上與歐文交手:「當他失去了受傷前那種爆發的能力時,歐文就開始努力成為一個聰明的球員。他在禁區裡的位置感沒有消失,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技能自然會變得更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在第一次大傷後的幾年裡,依舊保持了世界頂級前鋒的水準。
但想像一下,如果他能保持原來的速度,以及對自己的身體的信心,再加上厄普森描述中的那種直覺,他會是一個怎樣的球員?原本可能當歐文到快三十歲時,依舊擁有那樣的速度。
在如今的現實中,他是一位出色的球員。但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裡,他一定是更令人難忘的傳奇。
在1999年後的那些年裡,歐文處於一種奇怪的困境中:他那一次傷勢的糟糕程度,讓他始終無法達到他原本應該達到的高度;但又沒有糟糕到令他的職業生涯戛然而止。
他努力嘗試著做回原來那個麥可·歐文,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努力顯得越來越徒勞。
歐文並不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人物,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而如今,他有些單調的解說,無趣的社交媒體,顯然無助於他提升個人形象。
要知道,歐文一度在推特上調侃自己的房事,還分享過自己誤殺一隻兔子的悲痛。
有一個有些年頭的故事,關於他開車去馬德裡機場買英文報紙——其實如果他走到他住所外50米,他就會發現無數的賣《每日郵報》的售報亭。
在他效力過的每一家俱樂部中,他都不是那個特別受歡迎的人。在利物浦,歐文太低調了,之後在皇家馬德裡和斯託克太短暫,在紐卡斯爾來說太傷/太貴/太冷淡,而在曼聯,他太利物浦了。
而歐文不被球迷喜愛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從未完全達到過自己的上限:球迷會認為,歐文似乎對於大家的期待有所虧欠。
他就像一個在13歲贏得奧斯卡的童星一樣,逐漸從主流視線裡小時,慢慢開始出演電視劇。然後當你看到他時,你會想,「這就是當年的那個誰嗎?」
在前兩個完整賽季中,他共出場84次,打入46球。儘管這與C羅梅西創下的進球數字的天方夜譚無法比較,但在當時依舊是非常出色的。儘管他的職業生涯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走下坡路,但他依舊在英超歷史射手榜排名第九。
「我不會指責利物浦無視我的傷病,」歐文在《重啟》中寫道,「在那個時代,這種傷病會讓所有人望而卻步。然而,我不禁想如果我是在如今遇到這種傷病,會發生什麼?」
「我會一直擁有那樣的速度,那樣的激情,就像我在前兩個賽季中一樣,一直到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賽季。」
下一期,第35位,恩戈洛·坎特。
本文編譯自The Athletic,原文作者Nick Miller。
原標題:《麥可·歐文:三家豪門,一位天才丨英超60星 vol.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