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為何我們站在了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世界的主宰?

2021-02-08 一位書生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只剩下了我們智人?我們曾經是非洲大地上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力跟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一本試圖寫清人類歷史的書。然而它又截然不同於往期讀過的歷史敘述,那些書大多將目光集中在某一朝代、某一時期或者某一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大多在於釐清事實。

還有一些人類史、文明史,通常以文明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於敘述文明的發展與文明間的互動。而作者試圖通過該書來回答人類是怎麼樣從一種普通的動物變成世界的統治者,人類又要走向何處。

因此,這本書的切入視角非常宏大,不拘泥於一國一土,反而有點類似於外太空史學家正在對人類的演化進行復盤。作者不僅宏觀講述,同時也關注個體。個人的幸福狀況是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人類世界的發展對生態世界的破壞也是他不肯放過的領域。他的寫作並非為人類的至高無上找到一條相應的解釋,而是通過近於中立的立場,考查人類的發展,以及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自然界的秩序是穩定的,不變的,即便人類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會就此消失。能夠改變的只能是靠想像力所建構起來的秩序。

智人有語言,有想像力,可以通過虛構的故事展現未來,集結起大批人力,形成合作的力量。貨幣是人類史上最成功的一種虛構。金錢的概念成功的基礎是信任,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國家也是一種虛構,無論是國家、貨幣,還是神、人權、法律、正義,它們都和「信用」一樣,首先是憑空構建,經過全民洗腦,成為人類共同的理想,維持著社會這臺龐大機器的運轉。

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作為基礎的,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和行動的方向,比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

今天之所以能有全球貿易網絡,正是因為我們都相信著一些虛擬實體,如美元、聯邦儲備銀行,還有企業的商標等等。智人編造出了許許多多的想像現實,也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行為模式,這已經成為我們「文化」的主要部分。等到文化出現時,就再也無法停止、改變和發展了。

令人擔心的是,靠想像所建構出來的秩序總是有一夕崩潰的風險,因為這些秩序背後都是虛構的框架,一旦人們不再相信,就會香消玉殞。

為了維持這種秩序,必須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還得摻入些暴力和脅迫的成分。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國家就需要有軍隊、警察、法院和監獄,不分晝夜地發揮作用。

這就是我們人類,虛構的本領遠遠超出其他的動物,這大概就是他能夠引領世界的原因。

《人類簡史》以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歷史,認為生物學限定了人類活動的極限,而文化則塑造了在極限以內所發生的事情,歷史學科則是對文化變遷的記錄。

認知革命,「智人之所以得以統治地球,是因為智人是唯一可以大規模且靈活進行合作的物種」是赫拉利在認知革命章節中的主要觀點。

赫拉利認為:

史前智人的活動,是包括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屬物種以及大量其他的大型動物滅絕的重要原因。而智人之所以可以在大規模範圍內進行靈活的合作的原因,是因為在「認知革命」之後,智人擁有了創造及相信虛構事物和故事的能力,這些虛構事物和故事包括了神、國家、民族、企業、錢、人權等。

赫拉利在書中聲稱,人類所有大規模合作的系統,包括宗教、政治體制、貿易、法律制度等,都由於智人獨特的對「虛構事物和故事」的認知能力而產生。同時,赫拉利將金錢視為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並將政治和經濟系統視為或多或少與宗教類似的系統。

農業革命,赫拉利在本章節中的主要觀點是:

「儘管農業革命促進了智人人口數和小麥、牛等共同進化物種的數量的增長,但農業革命令智人及其馴化、豢養動物的生活方式及飲食變得更為單調無趣,使得絕大多數智人及豢養動物的生活質量,與智人狩獵採集社會時代相比,反而出現了惡化。」

人類的融合統一,這一章節的主題則是智人在歷史進程中,在政治與經濟上逐漸走向融合與統一。赫拉利認為,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逐漸融合統一的主要動力,包括了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帝國主義對領土的擴張要求,以及普世主義思想的發展。

科學革命,赫拉利認為起源於歐洲的科學革命,基於當時的精英們一種創新的觀點:

願意承認人類的無知,並希望通過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的科學研究,補救他們的無知、獲得新的能力。這種觀點同科學革命之前「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為神所知」的想法完全不同。承認人類的無知,成為了早期歐洲帝國主義發展和當前人類文化融合的重要驅動力。

赫拉利在這一章節也論述了歷史上對幸福研究的匱乏,並認為現代人不見得比過去的人更加幸福。

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讀完智人的文明演化史後越發覺得人類自身的渺小,我們並不需要往遠處看把人類文明放到宇宙的尺度才能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正如尼採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我們其實就是為了生活而生活,因為生命出現自然就有了求生的欲望。

生活就是讓你體驗酸甜苦辣。如果你不好好體驗一番,你怎捨得離開這個美妙的世界。如果你的心智不夠成熟,就算到臨終的那一刻你也不會釋懷,你也會死不瞑目。

我們都追求順其自然地終止自己的一生,活著就要有始有終,活得精彩,活得通透,那麼就好好地活著享受當下。我們一定要時刻的專注當下所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值得你品味,哪怕是再無聊的事情也值得享受其樂趣,如洗碗、掃地等等看似毫無意義的動作你都應該神聖的對待。

專注所做的事情,用心感受生活,證明你的存在。這也許就是活著的意義,有苦有甜,有對比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滋味。生活就是不斷地折騰自己,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人類就是如此,越變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追求越來越大,幸福感就會越來越強。

相關焦點

  • 今日好書推薦《人類簡史》
    但今日,世界舞臺為什麼只剩下了我們自己?"                 ——《人類簡史》·  正  ·  文  ·  來  ·  啦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臺為什麼只剩下我們自己?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人類簡史》。本書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出生於1976年,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代表作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
  • 生物鏈的頂端「天子笑」?
    《魔道祖師》的生物鏈比較複雜,你知道「總攻大人」是誰嗎?生物鏈的頂端是「天子笑」?網友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天子笑有人說「天子笑」是《魔道祖師》食物鏈的頂端。金凌怕江澄,江澄怕死給魏無羨,而魏無羨見狗慫,狗怕誰呢?當然是藍忘機。
  • 夜讀|《今日簡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讓人驚喜的是,直到最近我才發現,當年震撼人心而又趣味盎然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本書竟然有一本叫做《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下稱《今日簡史》)的續作,而它的作者依舊是尤瓦爾·赫拉利——知名的青年怪才以及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不得不說,赫拉利有著不同常人的清晰文筆和觀察視角,看著他在如此多的學科間縱橫自如,著實是一種人生快事。
  • 未來簡史:人類終將超越智人 進化為神人
    他認為人類祖先智人之所以能夠崛起統治地球,是因為其擁有強大的虛構能力,人類現存的一切——國家、宗教、企業等都是虛構出來的現實,是一種基於想像的共同體。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共同認知,人類才能夠有效協作,成為地球的主宰。據說,對這本書最簡潔的評價是「腦洞大開、三觀顛覆、一生推薦」。《未來簡史》就是尤瓦爾繼《人類簡史》之後又一力作。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這本書就是《人類簡史》,來自以色列「鬼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他大膽地將時間推回到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用超越民族國家的視野,打破學科邊界,全面闡述地球上智人的發展歷程,為我們講述地球和人類自己的完整故事。此書一出,便成為「現象級高品質暢銷書」。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中國「開讀」:未來,99%的人將成為黑客帝國...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中國「開讀」:未來,99%的人將成為黑客帝國中的人類電池半島全媒體記者 景毅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當今世界事務中扮演的角色,介於「天后」麥當娜和「學術明星」史蒂芬·平克之間。這個含有玩笑意味卻又莫名準確的評價,出自他身邊最親近的人。無疑,赫拉利是那種很能「吸粉」的明星學者。
  • 讀比爾蓋茨推薦的《人類簡史》有感——你快樂嗎?
    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快樂、享受快樂卻極少有人思考何為快樂因此我們發現比爾蓋茨推薦的《人類簡史》裡似乎有著對快樂的解答。人類簡史《人類簡史》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在於作者以超出「人」的視角,站在高維度府視人類的命運,並對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的主宰提出了全新的認知,就是智人之所以能夠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於其具備了虛構故事的能力。
  • 一個失蹤孩子引起的驚天陰謀,人類不是世界的主宰!
    人類真的成為了巨嬰,什麼都依靠著機器人生活,如果機器人有一天真的中毒了,人類恐怕被毀滅都不知道是為什麼吧。在這個所謂的高科技的未來世界裡,我看不到人存在的意義了。《進化》這本書講述的不完全是高科技時代的故事,但是機器人傭人、星球計劃在這裡都得到了體現。當人類不在珍惜自己的地球,過度索求的時候,人類的救贖到底是移民火星還是繼續在地球上生存?沒有人知道。
  •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99%的人類能力將是多餘的(附書籍PDF)
    編輯 | 二火兔曾幾何時,《時間簡史》和《未來簡史》兩本書席捲全球,引得無數大佬爭相推薦,更是有無數讀者高呼三觀碎的震撼,碎出了逼格。人類是怎麼由一種普通的動物走向生物鏈的頂端的,以及接下來人類又要走向何處的問題。
  • 假如現在的75億人,全部回到恐龍時代,我們人類能扛多久?
    在如今的地球,人類可能是地球的霸主,作為地球上站在生物鏈頂端的人類,有著太多的優勢,牢牢地佔據了地球的大部分資源。01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痕跡存在就比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所以任何事物只要在這個世界存在過,那麼他就會在這個世界留下一點點痕跡。
  • 廣州馬拉松感想,進化史分析人類為什麼成為地球生物鏈賽道的冠軍
    廣州是抗疫英雄鍾老團隊的大本營,長跑不僅是人類進化史上的榮耀,也是人類不屈意志的象徵,我們人類一定能夠戰勝疫情!翻開人類進化史,我們人類是極其悲催的。世界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東非。又由於大腦全天運行非常耗能,於是人類必須要獲得更多能量,於是人類想吃更多的肉。由於人類沒有堅牙利齒,並且才學會直立行走,行動笨拙,只能跟在猛獸後面吃剩食腐肉。每當這時,東非草原上的野狗群又來爭搶,特別此時的人類長得人不人,猴不猴的,野狗也特別看不慣人類,說狗眼看人低也沒錯,就好比現在的狗也會對人大喊大叫,好像世界上只有狗在基因深處對人充滿著仇恨的怒罵。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速讀分享
    概括人類過去,審慎智人如何成為地球統治者未來幾千年的思考,人類最後如何成為神,智能和意識最終又會走向什麼樣的命運《今日簡史》是對當今人類全球性大問題(三者不可分)第一部分:智人徵服世界人類如何對待其他動物(世界)事實人類滅絕了和徵服了其他大型動物,主宰了世界人和其它動物一樣
  •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5個發明,尤其最後一個,讓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5個發明,尤其最後一個,讓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 1.燈泡:到現在還在造福我們生活的,燈泡沒有被愛迪生發明前,每到夜晚人們總是只能點燃油燈或火燭,夜晚大都是平安休息,它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作息,晚上的時間都能利用起來。
  • 《人類簡史》看透人類發展,收穫個體幸福
    ,是已被翻譯為 45 種語言、暢銷全球的《人類簡史》。這場革命讓人類物質達到前所未有的豐富; 最後一部分,總結三個階段,可以看出在人類融合統一過程中,貨幣+帝國+宗教,三者融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讀完《人類簡史》,你將得到集歷史、生物、人類學、心理等多學科知識,有助於你成為孩子眼中的淵博媽媽、朋友同事圈裡的知識達人。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從「阿爾法狗」到「阿老師」,人工智慧會碾壓人類站上食物鏈頂端嗎?
    如果說在Alpha Go橫掃世界高手之前,人們對AI的概念還停留在科幻層面。那麼連續擊敗世界一流棋手後,AI已經儼然成為現實應用科技,討論AI就是討論未來。那麼,讓我們在人類被打下食物鏈頂端之前,聊聊未來。 柯潔賽前說,以前Alpha Go很多招式看上去還覺得像人類,現在的招法很「仙」。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近日在《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長文《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在文中,尤瓦爾·赫拉利談到疫情結束後,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以及對目前各國沒有統一行動的計劃,反而各自為戰、競相關閉邊境的擔憂。
  • 《人類簡史》三部曲 從動物到上帝,對人類社會最精確的剖析
    相信各位讀者都思考過,人類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為什麼只有人類有智慧呢?這本《人類簡史》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解釋了人類的發展史,包含了從原始智人到現在社會的發展全過程。《人類簡史》用一種物種研究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發展過程,有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人類的進步。從第一個智人使用工具,發展到國家王權更替,再發展到現代社會,這本書詳細地描寫了人類的發展過程。即講述了外部原因,又描述了人類本身,看完這本書你會明白,原來人類是一種同時活在想像和現實中的物種,人類活在「雙重現實」中。
  • 13本簡史,讀懂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
    從山川草木到人文造物從文化思想到社會生活萬物都有自我的歷史閱讀簡史是了解一個對象的極佳途徑,分享13本簡史好書,了解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1.《地圖簡史》徐永清 著「2019年度中國好書」著名地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序推薦一本書說透地圖的歷史,通過地圖史了解人類探索與發現的科學精神地圖是國際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之一(其他兩種是音樂和繪畫)。讀懂地圖,如同多掌握了一門語言,多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