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身邊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來南京這所「貓頭鷹學校」學習吧!

2020-12-14 荔枝網新聞

  每年的春天,都是鳥兒繁殖季節,大量出巢學飛的幼鳥會因為極端天氣或者一時大意落到地面上,被市民撿到後送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其中,貓頭鷹佔了很大比例。為此,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專門成立了一所貓頭鷹學校,經過幾個月救治和訓練,被救助的貓頭鷹也陸續畢業。昨天(8月29日)晚上,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邀請了市民來補課,如何與身邊的野生動物相處。

  遇到樹上掉落的小鳥,是不管不問,還是撿回家呢?山裡碰到一頭野豬又該怎麼辦?昨天,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邀請了市民參加一場「如何正確與身邊的野生動物相處」的主題課堂。長期參與動物救助的獸醫程王琨用科學常識告訴大家,如果碰到野豬,最好保持不動,更不要挑釁,因為野豬看到人,比我們看到野豬還要驚慌。看到小雛鳥落在路邊,更不要帶回家。

  補完課,市民們又來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參觀。在這裡,眾多因為各種原因被收容救助的動物們,雖然身在鐵籠,但是救助人員依舊在有限空間儘可能營造和自然界相仿的生活環境,便於它們在恢復後無障礙地回歸自然。救助中心最多的動物就是貓頭鷹,其中90%以上的都是斑頭鵂鶹,其次是紅角鴞,儼然一所貓頭鷹學校。

  令人印象深刻的貓頭鷹「學生們」

 

  何為貓頭鷹學校?原來,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每年都會收到五六十隻「失學」小貓頭鷹,它們因各種原因不幸落單,失去被媽媽親身教養的機會,形單影隻又尚未掌握生存技能,居民或民警發現後就將其送來救護中心。

  救助到貓頭鷹學校的學員包括了斑頭鵂鶹、紅角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和領角鴞,其中90%以上的學生是斑頭鵂鶹。可見,斑頭鵂鶹在學區房的入住率上明顯高於其它種類的貓頭鷹,它們更多居住在城市中離我們人類生活比較近的區域。

  基礎不一 因材施教

  被救助的貓頭鷹也不能直接進入貓頭鷹學校,需要先在單獨隔離的區域進行觀察,相當於學前班,當確定食慾良好,身體沒有其它問題只是需要更多時間的學習和成長的同學才能進入貓頭鷹學校。由於救助到貓頭鷹的情況比較多,所以貓頭鷹學校的插班生比較常見,動不動就會突然加入新同學,在高峰階段每天救護中心都會接收到貓頭鷹。

  有插班生也有跳級生,來的時候基礎就比較好的在校學習的時間就可以比較短,有的個體進入貓頭鷹學校不到一周就畢業了,有的個體來的時候比較低幼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畢業回到大自然。總體的趨勢是來得越晚的學員基礎越好,因為野外的繁殖期相對固定,越晚來的年齡相對也更大。

  貓頭鷹同學們畢業的情況都非常理想,但也有極個別學生被留校察看,比如被貓或者其它動物攻擊或者粘到粘鼠板上羽毛損壞嚴重的同學,雖然吃喝沒有問題,但由於羽毛破損無法達到正常飛行的標準,因為要等換出新的羽毛,所以需要更長時間的康復,目前還留在學校。

  老師領進門 修行看個人

  貓頭鷹學校也不是萬能的。雖然能給貓頭鷹們全面的營養讓它們成長,能給它們機會鍛鍊飛行,有條件讓貓頭鷹們在一起學習社交和貓頭鷹自己的生存方式,但對於捕食,學校能給到的學習機會並不太多,但在辦學初期,救助中心對這個情況有所評估,因為貓頭鷹類的捕食相對簡單,只是在夜晚觀察好後從樹枝飛向地面抓住獵物,並不需要像遊隼之類的猛禽那樣炫技式的捕食技巧,另外從各種節肢動物到小型鼠類,貓頭鷹食性廣泛也讓它們有更多生存機會。師傅領進門,放歸野外之後的日子,還要各位貓頭鷹學員自己多努力,給到它們更多的是強健的體魄和面對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老師的因材施教,加上自身的努力,大部分貓頭鷹都能順利畢業。昨晚,又有4隻貓頭鷹在市民的見證下,放歸自然,截至目前,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的貓頭學校已經放歸45隻貓頭鷹。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鄭麗麗 編輯/徐金吉)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
    2019年AAE全國大賽主題是「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自然筆記和創意視頻,希望學習2018-2019學年AAE學生讀本《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查找資料,諮詢專家,觀看紀錄片等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物屬性、生活習性、現存數量、分布範圍等信息,選擇一個物種,為它創作一幅自然筆記,或者將保護創意轉化為30秒的精彩視頻。
  • 野生動物相機捕獲土狼和獾和諧相處的畫面
    據外媒CNET報導,加利福尼亞聖克魯斯山脈的一臺野生動物相機捕捉到土狼和獾相處融洽的「可愛」畫面,其中土狼似乎護送獾穿過隧道。Peninsula Open Space Trust在周二分享了這段視頻。該公益基金會致力於保護土地和野生動植物。這項工作包括研究野生動物通過馬路時的情況,以保護動物免受車輛侵害。運動傳感器攝像頭是大型網絡中的一個,用於監視舊金山灣區聖克魯斯山脈中的野生生物活動。這兩種動物的和諧相處符合兩種動物的已知行為模式。土狼和獾曾被發現一起狩獵。
  • 藏區,野生動物的樂園
    文/圖 樊林傳 非典、新冠病毒的肆虐,引發了社會對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的關注。在廣袤的藏族地區,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留下了優美的動人畫面。 川西高原夏季花叢中最常見的就是土撥鼠,這種肥碩笨拙可愛的小動物成群地在公路邊出沒。
  • 與自然和諧共處 宜春機場救獲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南山 報導:1月13日晚,宜春機場工作人員在巡視飛行區期間,發現飛行區攔鳥網上有三個異常身影,三個身影非比尋常,時不時發出"咯咯咯"的叫聲,工作人員走進後就認出,這是國家保護動物貓頭鷹,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從攔鳥網上將三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解救下來。
  • 打架的,交配的紅隼,消失的長耳鴞,北京城裡的那些野生動物
    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裡,野生動物們一樣經歷著殘酷競爭的生存法則,生命的母題依舊是活下去。它們和人類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相對於活在野生環境的同類,他們多了一個技能——如何與人類相處。 但一些突發事件,打破了一些固有的平衡和秩序。
  • 老鷹貓頭鷹白鷳豹貓眼鏡蛇竹鼠野雞……現在還敢賣野生動物?
    來源 | 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 面對肆虐的新型肺炎疫情,國家相關部委於近日連續發文,明確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可沒想到,禁令之下,仍有人頂風作案:
  • 漢陰公安民警及時救助3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雛鳥
    近日,漢陰縣公安局平梁派出所民警在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中,與群眾心連心,及時救助3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雛鳥,有效地保護了野生動物資源,進一步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2020年5月15日下午17時許,漢陰縣公安局平梁派出所民警在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途中,遇群眾反映稱在轄區一處水溝內發現3隻疑似貓頭鷹的雛鳥。見此,民警立即到場核實,後經確認該3隻雛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經過觀察並無外傷,附近未發現巢穴,也排除人為捕捉。
  •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與動物牽手,和生命交流
    當我們擁有一顆善心去欣賞、觀賞和了解野生動物,當我們留心周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一鳥一獸,我們才是完整的,我們才能反過來真正地認識自己、認識萬物。」張博士提出的這個議題,關乎的絕不僅是我們自己,還關乎人和自然究竟應該如何相處,關係到人類的發展,這是一個終極的問題。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夠重視起來,關心我們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 「紮根」家門口該如何與人相處?上海探索國內首個城市野生動物管理...
    類似的「野生動物紮根城市」問題,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已經在上海有了「苗頭」。記者從上海林業部門獲悉,根據相關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個小區發現了貉,據初步估算,全市各處分布的貉可能已經超過了2000隻。是為了排除隱患而將它們「拒之門外」,還是欣然接納、和諧相處?面對這道全新的問題,上海想好了嗎?
  • 2200多隻野生動物……生與死的一念之間
    同時他們也會關注野生動物保護,舉報、跟蹤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這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鬥志」。他曾經就和林業部門一道,對一處藏匿在偏僻村莊的非法野味餐館進行打擊,並逮捕了該酒店的老闆。
  • 6歲小姑娘手繪抗疫海報,呼籲保護野生動物:「我不好吃!」
    ······更有大批設計師用自己畫的海報為全國加油鼓勁在前段時間的2020抗擊疫情國際公益海報設計展覽——「團結就是力量」的活動中就有一位年僅6歲的小小設計師用畫筆手繪了40多張海報呼籲人們來一起保護野生動物
  • 「野性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在高黎貢山
    從高黎貢山上空看,怒江猶如從天際流來。攝影/杜小紅在中國乃至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界和自然生態攝影界,奚志農是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老師。近三十年來,他為滇金絲猴原始棲息地的保護、藏羚羊的保護等項目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目前他帶領團隊正為綠孔雀的棲息地保護四處呼籲奔走。
  • 百鳥園*聞啼鳥 || 貓頭鷹寶寶救助計劃
    長尾林鴞寶寶(鶺鴒攝於吉林)春季繁殖期,安徽省各地森林公安就陸續收到了許多好心人撿到的貓頭鷹寶寶,然而這些寶寶由於離開活動區域時間較長,距離較遠,已經無法放歸原位收到父母繼續餵養。同時小貓頭鷹目前完全沒有自主捕食能力,一旦放生這些寶寶也很難存活,因此只能進行人工救助。但是,目前安徽省內還沒有任何一家救助站能夠對進行貓頭鷹幼鳥的野化救助工作中來。
  • 登封:野生保護動物雕鴞多次到農民家偷雞吃(圖)
    抓住後,當地林業部門也不敢在當地放生,怕它偷雞上癮,還來這裡偷雞,只能送到鄭州。登封林業局將一「偷雞賊」送到鄭州4月11日早上,登封市林業局林政科張峻峰將從農戶雞舍裡捕捉到的一隻大鳥拍圖後發給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看。董站長一眼認出,這是一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雕鴞,屬於夜行性猛禽。
  • 六本動物之書,讓你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
    ,向人們展現人類對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償還罪行的人類如何苦戰、掙扎的報告文學。通過本書,讀者能更加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改變。《熊貓中國:中國大熊貓紀實》趙良冶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9月版本書為首部中國大熊貓完整生存紀實,記錄大熊貓與人類交往全過程。
  • 富源營上:一隻被救助的貓頭鷹——回歸大自然
    掌上曲靖訊近日,營上鎮林業站和營上鎮派出所幹警,在該鎮植被比較茂密的民家居委會後山國家生態公益林放生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當天上午,營上鎮派出所值班室接到報警,報警人說:「我撿到一隻貓頭鷹......」。
  • 在非洲,與自然和諧相處
    據保安和居民介紹,小區內的動物即使死了也不能吃,否則會違反環保法。不過據了解,這樣深入人心的環保觀念與嚴苛執行的法規,卻並非「由來已久」,也是經歷了漫長的博弈過程。   筆者曾數次聯繫採訪一家位於南非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而未成功。但有一天,該組織市場與慈善主管簡·艾迪主動聯繫筆者,表示接受採訪。
  • ...上海的「一丘之貉」——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復旦...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金志、蘭天鳴、吳振東您正在看這則報導的時刻,在上海,80臺紅外觸發相機正日夜不停地記錄著野生動物的活動和變化。相機的布置地點,包括了森林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社區、大學校園、城郊等區域。野生動物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
  • 貓頭鷹被困網中,幸好遇見了她……
    「你好,我今天在山上看到這隻貓頭鷹被網困住了,知道它是保護動物,就把它救出來交給你們。」民警一看,一隻貓頭鷹正躲在紙箱裡,圓溜溜的大眼睛望了過來,身體似乎動彈不得。
  • 拒絕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鴞鸚鵡,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蠢萌的,不會飛的鳥了鴞鸚鵡,如同柴犬和貓頭鷹結合的大餅臉,是世界上最重且不會飛行的鸚鵡。整個長得就像一隻加大版的,老實敦厚的,雞。國際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由於巨大的利潤,將眾多非法行業,比如反政府武裝和販毒團夥捲入進來。推動這一切的動力,依然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當消費者願意付出瞠目結舌的高價來獲得他們的心頭所好,卻對其中潛藏的法律和生態後果都一無所知時,這條罪惡的鏈條便永遠不會斷裂。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自私與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