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馬術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早在1900年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馬術比賽就成了奧運比賽項目;1912年在瑞典斯德歌爾摩舉辦的第5屆奧運會把馬術比賽項目增加到5個,即三項賽(個人和團體)、場地障礙(個人和團體)和盛裝舞步個人賽。
場地障礙賽是馬術項目中極具觀賞性的比賽,要求騎手和馬匹配合默契以及按照固定路線快速通過多道障礙物的能力,馬匹的彈跳能力、對起跳時機的選擇和騎手對比賽節奏的掌控在比賽中尤為關鍵。
馬術場地障礙賽在長90米、寬60米的場地中進行,場內設置10-12道不同形狀的障礙,其中有一道為雙重障礙、一道三重障礙,行進路線長度在450-650米之間。障礙高度共分三個難易級別,最低為C級,1.2米高;其次為B級,高度在1.2米-1.4米之間,一般僅設置數道1.4米高的障礙;最高為A級,高1.6米。障礙前放置有從1到12的序數,騎手要按號碼順序依次跳完全部障礙。
騎手通過起點的標誌杆,比賽即開始,全部跳完12道障礙,通過終點標誌杆後,比賽成績方有效。騎手要運用嫻熟的技能,既不碰落障礙,又要行走最佳路線,目的是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比賽,贏得最後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