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器詳述

2021-02-08 尋道


所謂道教法物,簡而言之即道教持道、護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歷史久遠,形式多樣,品種繁多,可謂豐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細,堪稱上品。道教法物來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禮樂祭天敬祖活動,早在南北朝劉宋時陸修靜就已對道教法物做了嚴格的規定,《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四中的《奉聖儀制章》中就有關於「聖像寶座」、「龍牌」、「龜鶴爐」、「幡」、「蓋」等道教法物規範製作的詳細記載。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教神仙信仰、靈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濟度物等思想觀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宮觀建築、教制、戒律等多方面歷史的有力佐證。道教法物文化又同傳統的繪畫、書法等藝術相結合,體現了道教獨特的審美及世界觀。道教法物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試以分類介紹之。 




      道教齋醮來自古代的禱神祭祀。宋玉《高唐賦》說:「醮諸神,禮太一」。道教齋醮正式形成可以追根到祖天師的「三官手書」和寇謙之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到了南朝劉宋時陸修靜演成大型分類齋儀,陶弘景又因齋設醮,制定出醮儀。從此道教法事綿延不斷,齋醮日臻繁多,道教法物也日漸豐富多彩了。

   


      道教將用的打擊樂器稱作「法器」,即做法用之樂器。道教迄今用的法器一般為鐺子、釵子(當擊鉸子)、鈴子、木魚、引磬、翁子、磬、鼓、鍾、鐃鈸等。屬純粹的中國古「鐘鼓之樂」。鐘鼓文化我們在《道教鐘鼓文化內涵》中談過,此處不再介紹。

   


      道場所用的磬有大磬、單磬及引磬。大磬置大殿的左上方。一般除監院、方丈叩首時用,平時很少用。單磬是放在經單上的小磬,一般用於交板連接及誦「天尊」處擊一響。單磬及大磬口上方邊多有圖案,稱為「萬不斷」。有的磬同懺鍾一樣,均鑄有銘文或經文,以示莊重。引磬是上單主經者或殿主上供時引道、引叩所用之物。大一點的引磬稱為「翁子」,一般只有方丈或監院的使者持用。 


      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古時稱其為木魚鼓、魚鼓、或者木魚板。顯然是古人敲擊空木所發現的打擊樂器。道教刻之魚形,相傳魚類目不合睛,晝夜常醒,所以玄門用木雕刻成魚形,以便敲響時警惕大家不要昏沉懈怠。木魚作為敲擊樂器何時出現在道教,已無可考。

   


      辭源說:鐃,中樂器也。周禮以金鐃止鼓。有稱小鉦,浮屠氏所用,出西域。鈸,即銅盔,本西域南蠻之器。

      辭源記載說:鐃鈸,樂器,本名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園數寸,大者出扶南、南昌、疏勤等國。其圓數尺,隆起如浮區,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者,今通稱鐃鈸。按《道藏·天皇至道大清玉冊》卷五中言:「鐃鈸,蚩尤驅虎豹與黃帝戰,黃帝作鐃鈸以破之……唐武后時……令道門亦有建陰陽醮者皆用之。」說明鐃鈸用於道教齋醮歷史頗早。

      按《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記載,道教上等樂為「三清天樂」,為「黃帝祀三清之樂也」。其法器達十九種,其中有包括吹彈樂器十四種。其為:震天集靈之鼓(豐鼓)、碧霄震空之鐘(洪鐘)、萬金錚從之鐘(架上十六應候之鐘)、群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應候之磬)、瑤池靈明之鼓(扛鼓也)、達悃通真之磬(手磬)、玉霄紫金之鐘(金鐘)、玉清天球之磬(玉磬)、太昊鹹和之琴、琅霄遏雲之管、湘靈空清之瑟、太虛仙音之簌(似箜候而奏弦)、瑤臺夜月之阮、檄龍命鴉之愫、青華瑤天之笙、玄洲洞靈之簫、嘯風凌雲之笛、靈龜嘯風之鼓(即札)、枸臺碧玉之板、震空冊霄之璈、葉和眾音之壎、保合太和之箎、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並說:「凡升壇朝真謁帝則用之,其行道誦經只用常日之仙樂」。 


      法事中高功做法祈請神將、召將、敕鬼等用物也稱之為法物。試舉例幾種。


      古時沒有紙張,人們要簡單地記點事情,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寫在竹木削成的竹片和木片上,狹長的叫簡,寬厚的叫牘。古人把隨身攜帶的竹、木牘專稱為笏。大概從春秋戰國開始廣泛使用。一直到唐宋,不過六朝以後,笏也稱手板。唐代,官吏都要持笏,這已成制度,公卿也不例外。一方面是為了議事時記事,一方面是為了遮面以防驚了聖駕。這種文化一直留傳到道教傳統中。古時笏分為「簡」、「圭」、二種。

      道教在祭祀五嶽時要「投龍玉簡」,簡上有符。有《救苦簡符》、《九幽玉簡符》、《神霄玉簡符》等,其書符皆有咒,如《神霄金簡》書符咒曰:

      明梵玄景,開度窮魂。陰陽交象,火煉成人。大帝陽堂,號人靈君。魂生攝炁,九轉成仙。元炁歸身,混合百神。九門祿道,胎炁上玄。得澄無為。身騰紫雲。

      其簡文皆有告文,如《九幽玉簡》中《告文》曰:

      太上玉簡,九幽符命告下。羅豐九壘,五嶽重幽。據吏考官,冥司典吏。牛頭獄卒,監牢大神。拔度某神魂,永離長夜。出離九幽,得睹慈光。心神明了,

      證品仙階。冤讎和釋,上生大有之天,一如誥命。年歲次某月某日告下。

      一般用玉或金做成的簡稱為圭。圭的檔次要高貴些,一般多為天神用物。《道藏·靈寶玉鑑》卷十九第四有《圭上朝真符》,為高功朝真謁帝時專用之圭。這樣的圭符一直流傳到現在。全真、正一二教在《玉皇大表科儀》中高功變身謁帝時則用此種圭符。


      香爐的種類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有「龜鶴爐」的記載:「丹陛上兩旁宜用,銅鐵鑄成,龜鶴二對為爐,凡建醮事焚香於內可以通仙靈,香氣可達上蒼。」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有「日月燈」,言:「凡殿兩楹之間必用魚魨為燈,以雲霞覆之,高聳於楣枋之間,左用紅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


      按《道藏·道法會元》卷之一百五十七之《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有《神尺秘旨》言:「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棗木為之,擇甲子日造。準尺長一尺二寸,厚八分,闊一寸二分。正面三臺七星罡,星指下書元帥……背上刊七星隱諱,三臺北鬥,星下元帥有令……左側太乙力士,右側二十四神,雕造畢,寫天蓬咒,用水調朱填篆,以降紗囊盛。」


      道教《全真青玄濟煉鐵鏆施食全集》中有《鐵鏆圖式》,相傳為鐵師傳北宋道士薩守堅,薩守堅傳流至今。道教施食中以鐵鏆裝米,通過高功作用,將鐵鏆內的米祭成瓊漿,進而飽食幽魂眾。其鏆上還須帖上封鏆符,據說怕眾飢餓之鬼來搶食。 


      道教印篆有佩帶及章表傳神二種功用。《道藏·道法會元》稱《雷霆都司符璽》:「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飛仙五嶽丈人,其符璽皆玉為之。黃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風后二君得之相繼仙去」。在《魁臺寶璽式》中言:「斯印在處,將吏護持,久久行持,鬼神不敢正視,凡所遇山川社稷神廟,城隍社令悉來迎拜,宜佩受之,以求靈焉」。道教印篆,乃五天真文,篆而成印,非世間印也。可除身中穢毒、令人聰明、保命護身、諸患無侵、名系仙籍、神異無比。

      道教章函用印來自上古書簡用泥封以為信的傳統。如《道藏·道法會元》卷五十七中稱:紫光丹天之文……可奏上帝……可印符籙牒狀。其有投江河中,起龍發雨,印牒請風,能使舟航快急、發雷電,請晴雨雪、照千百殃出,感動天地神明,役風使雨,驅除神怪,誅斬妖魅。凡一切疾病以印印之立愈。《道藏》中關於印的記載很多,如《九天上章靈官印》、《飛玄三炁玉章印》、《三天內諱印》、《三天太上印》等。現通行正一教的印有《靈寶大法師印》、《正一大法師印》等,全真教多用《混元宗壇印》、《道經師寶印》、《雷霆都司印》等。



      令尺也稱令牌,《道藏·道書援神契》中言:「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將用令牌,此法也」。《道教全真秘旨》中對令尺作法有嚴格規定,其一是選料,不可用槐木,棗木、柏木、松木、黃陽木均可,古人選雷擊木。一般長四寸,厚七分。



      道教全真派傳戒時傳衣缽,衣即戒衣及規,缽即飯缽。

      三壇大戒的戒衣各不一樣,即初真戒衣、中極戒衣及天仙戒衣。規是規範道人行為的尺度,戒規是戒子禮神、禮師時跪拜之物。一般用黃色或紅色,四周用黑邊,長方形,四角中一角內有紅色或黃色三角者為規頭。


      《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有《清規戒尺式》:「用木造闊一寸四分,厚四分,長三尺。」戒尺上有銘文曰:「法非此不行、禮非此不齊、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恥。」



      道教在大型教事活動中用仙仗,如方丈、監院升座,傳戒授籙等活動。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有十七種,其為肅清黃道之旆一對、昭告萬靈之幡一對、震攝百魔之幢一對、九皇萬齡之縷一對、三清神霓之旌一對、太微命靈之麾一對、太清極玄之幢一對(一面畫龍,一面畫虎)、五靈絳霄之節一對、九天伏魔如意一對、九霄雲翰之扇一對、玉羅慶雲之扇一對、神飈飛霞之蓋一對、破暗燭明之燈一對、丹霄神焰之燈一對、天衢玉霄之燈一對、丹鳳呈祥之輦(香亭是也)、神龍捧聖之輅。並說:「以上仙仗用硃竿寶蓋珠綢綿帛縷彩為之,務在裝盡整肅列於外壇,四面每朝步虛旋行之際,則道童各執仙仗和華夏吟,隨班旋繞皇壇之上。」如幡,道教的用法及式樣就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言:「道教所用之幡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並說:「幡頂用桐梓之木為之上,用日月星辰雲霞內,畫天尊像於二,以表天也,腹書天帝之名,腳具用龍鳳,雨邊帶取象於手,皆以雲龍飛鳳為副之,取象於人也。腳亦用桐梓之木,畫山河大地,五嶽四瀆,取象於地也。

      道人日常所持之物,也稱法物,如雲遊用的棕薄團、便鏟、緣瓢、引磬等,道人所戴的冠如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皆為道教法物範圍。

      現在國外學術界很看重道教法物,道教法物往往體現了某段歷史時期的道教文化現象。王宜娥老師的《讓美國民眾步入道教藝術的殿堂》一文中就詳盡地介紹了道教法物在美國成功舉辦藝術展的盛況。道教法物的文化內涵還有待學者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尋道,問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師陪你,懂你!



尋道路上有尋道,尋道陪你去尋道!關注尋道,早日成道






相關焦點

  • 道教法器:引磬
    引磬柄體的外部有不同形狀的飾物,諸如圓形、寬形、窄形和尖環狀條紋等。 引磬的磬釺又稱為磬棰,是用細細的鐵棍或者銅棍鑄造而成。磬錘呈上圓下扁的形狀,其直徑約為0.6釐米,長度和引磬的柄差不多。 道士在進行道教儀式之時,邊演奏,邊用左手持著引磬,握住磬柄的下端,磬口要朝上。道士在做法之時,要將引磬舉過胸部,與口同齊。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道教法師重視法器,能自鑄自作,並勤加護持。陶弘景撰古今刀劍錄,多以法術觀念著錄;司馬承禎撰景震劍序,含象鑑序等,強調其神異性;而龍虎山天師更以符劍為傳教之物,傳承道法。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
    教內人習慣把各諷誦類經典和齋醮科儀總稱為「經懺」,經懺中有很多需要吟詠頌唱的讚詞,教內人習慣稱為「經韻」,而教外人則稱為「道教音樂」;經韻的頌唱需要樂器伴奏,全真經懺所用的一般都是些打擊樂器,稱為「法器」;各種法器的敲打都有各自固定的節奏規律,這就是「法器板式」。本文試圖從應用的角度談談這些話題,尤其是重點談談全真經韻的法器板式。
  • 道教小知識:道教的法器——天蓬尺
    為道教用以驅邪治病之法器。這類法器的使用源自古代巫祝以桃木逐鬼、祓除不祥的傳統,但目前所見天蓬尺則是基於天蓬呪、天蓬元帥信仰所形成的天蓬大法法器。    法尺為桃木製或鐵製兩種,天蓬尺多為四稜,六面雕滿了日、月、二十八宿、紫微諱(中極紫微大帝的名諱),天蓬諱(天蓬元帥的名諱),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即南鬥星君、北鬥星君。
  • 道教壇場法器——木魚
    木魚是道教法器之一, 用於誦經敲打之用,形圓如魚,故諱木魚。《無上秘要》說:「 木魚清磬,振醒塵寰。」木魚,最初作為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根據歷代崇道記的記載 ,木魚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時期,是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源於道教 ,後逐漸被佛教借鑑引用。
  • 道教法器——練功佛塵
    在道教體系裡,拂塵是道場中的一種法器,然後由道人將其又演變成兵器,屬軟兵器之類。拂塵的演練風格獨特,技法鮮明、軟硬兼施,開合緊湊;舞動起來如天馬行空,灑脫飄逸,閃展跳躍,靈活多變。拂塵的動作以劈、纏、拉、抖、掃為主,有刀、劍、鞭、鏢等器械的動作特點,練習拂塵時要求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運用時要求自然流暢,綿綿不斷,一氣呵成。具有良好的防身之效,倍受人們喜愛。
  • 道教法器中桃木為何最受人喜愛,有何神威呢?
    道士在進行齋醮科儀時,在法壇上會有許多法器,如三清鈴、木魚、天蓬尺、桃木劍等等。法器簡單的說就是齋醮法壇上所用的器物,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溝通天地,還可以驅邪除魔。在諸多的法器中,桃木是最常用的一種材料,法器有桃木劍、天蓬尺等,民間也流傳甚廣,有桃符等。那麼,桃木到底為何如此受人喜愛呢?有何神威呢?桃木自古以來都有鎮宅闢邪納福之效,桃木又稱「降龍木」、「鬼怖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桃木辛氣惡,故能厭邪氣」。
  • 鎮煞驅邪,收妖降魔|道教法器中的尺、板、如意、扇
    本文摘自 嗣漢天師府,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法器中多有世俗之物,因作為禮器、貴重之物或特殊人物持用物品而成為法器。劍、鏡、錢幣、樂器等皆為如此,尺、朝板、如意、扇等物也是如此。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中)
    本文摘自獨享寂寥公眾號,作者為孟至嶺道長,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這裡附帶說明一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習慣將「秘旨」改叫「密法」,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嚴謹。
  • 道教常用十九種法器,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圖文詳解
    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1)鼓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
  • 什麼樣的法器能召神遣將、驅邪除魔?4個方法提升法器能量值!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裡,我們會看到一些神仙隨身都會帶著幾樣降妖伏魔的寶貝,這些法寶都是克敵制勝的關鍵武器。在道教來說,這些法寶也是屬於一種法器,那什麼是法器呢?
  • 道教齋醮科儀中的服器供獻!
    )外,還要因應對儀式所需而選擇使用各種法器。 服飾、法器、供獻構成了齋醮科儀和宮觀祠廟主體布置的重要內容。 道教服飾分為神仙服飾和道士(女冠)服飾。 神仙服飾是以現實中各朝代的冕服、祭服、朝服、戎服、常服等為參照,按照神仙等級體系和相應的職權而設定的服飾體系。
  • 閭山傳承及法器介紹
    閭山派源於魏晉南北朝許遜信仰 屬於(淨明宗)的一派流傳於閩贛地淨明忠孝神仙道教道教淨明派  元代正式以「淨明」為道派名稱淨明派主要流傳於江西南昌地區   其道法出自東晉道士許遜隋唐時期在南昌西山遊帷觀盛行的孝道派 即奉許遜為祖師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敕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淨明道的教義宗旨為「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 內煉修養為本
  • 有英氣/看神仙法器,了解中國仙俠文化
    鴻鈞老祖在分寶巖上把自己的法寶分給座下三位弟子,這三個弟子分別是:太上老君被尊為道德天尊也就是道教教主;元始天尊是闡教教主;通天道人是截教教主,這三個人不但自己本領高強,門下弟子也是人才輩出。單以元始天尊為例,他座下就有十二金仙,十二金仙的弟子也各個威名遠播,其中燃燈道人是李靖的師父,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師父、玉鼎真人是楊戩的師父,廣成子是殷郊的師父、懼留孫是土行孫的師父、雲中子是雷震子的師父等等。
  • 假的雷擊木法器太多,怎麼辦?帶你探尋真正的雷擊棗木!
    通過雷擊,使雷電之能量集聚在棗木中,在道教的道法修煉中,將雷擊棗木做成各種法器,以作為輔助道法的工具。從古到今都受到學法者的相傳,雷擊棗木具備神靈之氣運,佩戴於身不但可以抵禦邪惡之氣近身,還可帶來祥瑞和幸運,所以古人將此視為貴重之物珍藏。道士行法常借用法器,凡是威力宏大的法術科儀,幾乎都離不開雷劈棗木製作的法印、法劍、令牌、天蓬尺等法器。
  • 假的雷擊木法器太多,怎麼辦?帶你探尋真正的雷擊棗木!(視頻實錄)
    通過雷擊,使雷電之能量集聚在棗木中,在道教的道法修煉中,將雷擊棗木做成各種法器,以作為輔助道法的工具。從古到今都受到學法者的相傳,雷擊棗木具備神靈之氣運,佩戴於身不但可以抵禦邪惡之氣近身,還可帶來祥瑞和幸運,所以古人將此視為貴重之物珍藏。道士行法常借用法器,凡是威力宏大的法術科儀,幾乎都離不開雷劈棗木製作的法印、法劍、令牌、天蓬尺等法器。
  • 雷擊棗木是道教玄門法術中至高無上的神木
    通過雷擊,使雷電之能量集聚在棗木中,在道教的道法修煉中,將雷擊棗木做成各種法器,以作為輔助道法的工具。從古到今都受到學法者的相傳,雷擊棗木具備神靈之氣運,佩戴於身不但可以抵禦邪惡之氣近身,還可帶來祥瑞和幸運,所以古人將此視為貴重之物珍藏。道士行法常借用法器,凡是威力宏大的法術科儀,幾乎都離不開雷劈棗木製作的法印、法劍、令牌、天蓬尺等法器。
  • 道教五色令旗分別都有什麼作用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五色令旗作用是什麼,五色令旗作用是道教做法事時,召請五方天王、五方護法,五方鬼王等清淨、莊嚴、護持道場的令旗。 在我們中國古代道教中,令旗是道士們在進行法事活動時的重要法器。道士作道場的祭壇上,常陳設中有令旗、令牌和寶劍(桃木劍)、天蓬尺、拷鬼棒等法器,其中的令旗就表示道士擁有了指揮 「天兵天將」,發號施令的權威了。 令旗的話,一般都是為三角形,旗面黃色,周圍鑲以齒狀紅邊或白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
  • 正一上清天心派九天應元雷壇:一念純真真法器,朽木芳草草亦靈!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道教進入了法器亂象,很多道士都追求起來了各種法器。其中,以雷擊木首當其衝。很多人逐妄迷真,忘記了真正的本源到底是什麼。法脈血脈,才是道法最根本的「法器」。大眾,要知道,以令牌來說,最早的時候,道教並無令牌,是慢慢才出現的,早期祖天師等均不適用令牌。道教有這樣一則故事,道教的羅公曾經為唐皇召來六丁六甲運來龍宮之中的寶藏,只是一句「六丁六甲聽令,速往東海寶藏龍王處取珍寶到此,稟令速行」。六丁六甲便立刻執行,到龍宮之中取來寶物。可見,法器不過是外行之物。
  • 為什麼道教的法事特別靈驗?
    在道教法壇上經常可以看到道人們身著莊重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合著聲樂吟唱著古老的經文或咒語,在壇場裡舉行古典的道教儀式;在電影電視上也經常可以看到法師身著道袍手持法器開壇做法驅鬼鎮邪、斬妖伏魔。很多人都知道這些神秘的儀式就是道教法事,卻不理解法事到底是什麼,今天就在此做一些簡單的闡述供大家參考。道教宮觀,以「濟世度人」為宗旨舉行道教齋醮法務活動稱為「齋醮科儀」,俗稱「做道場」。道教的道場是由一個一個的科儀組成的。不同的科儀有不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