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輿論似乎有意將韓日抗疫方式與中國的方式對立起來!胡錫進:對...
韓日新冠疫情形勢急轉直下,韓國單日的新增確診病例突破了1000例,創下新高,日本的單日病例達到了兩三千例。韓國的人口和土地面積都與中國浙江省差不多,一天新增1000個病例,可想形勢之嚴峻。韓日原本有較好的抗疫基礎,西方評論大多把它們放在了抗疫表現最好的前十之列,甚至有時被排在中國的前面,西方輿論似乎有意將韓日抗疫方式與中國的方式對立起來。老胡個人覺得,對西方的評價千萬不能上心,要防止被他們誤導。
-
胡錫進:幸虧中國疫苗試驗沒有出現事故,否則西方輿論不會客氣
【胡錫進:幸虧中國疫苗的試驗沒有出現事故,否則西方輿論不會客氣】大事!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宣布中國科興公司研製的疫苗有效率確定超過50%,達到了巴西規定的疫苗使用標準。同時該研究所表示,應科興公司的要求,具體有效率等數據要在接下來最多15天的時間內推遲公布,因為科興公司希望將在土耳其印尼等國的實驗數據進行整合。
-
品讀《胡錫進在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
其實,胡錫進在後面的演講中已經解釋了原因:「前幾天我在華為深圳,與他們的員工做了一次交流,我當時說華為在創造歷史,並且終將被歷史記住,而且華為肯定要被至少記住1000年,1000年之後會有人提到華為。為什麼?因為中美今天所經歷的這些實在太不尋常了,中美這場博弈,影響註定非常非常深遠。所以不僅華為會被記住,今天、2020年,更會被人類長久的記住。」
-
從美國疫情控制看東亞社會治理
如果說,一個世紀以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曾引起過中國思想家梁啓超對西方文明的反思,今年的大流行則是第二次反思西方社會治理的契機。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東亞文明只能以一種抽象的精神價值存在,而今天,東亞國家的民主制度和社會治理的實踐為反思西方的問題提供了實證的參照。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胡錫進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我們在這兒開年會,自然要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他說,2020年過的真的是「驚心動魄」,年初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後來的這一年過得如此驚心動魄,真是「驚濤駭浪迭起」。「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而且新冠病毒這個敵人,不僅兇惡,而且很狡猾,像在耍我們人類,真的。」
-
社會藍皮書:高校畢業生就業受疫情衝擊 但形勢正在好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1日電(中青在線記者 戴月婷)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21年《社會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就業受到一定影響,但通過一系列保就業政策措施的實施,就業形勢迅速好轉。
-
避免四面出擊、避免矛盾激化:中國三大舉動引發西方輿論關注
,從而被西方輿論貼上「戰狼外交」標籤。這是利於全球最終抗擊新冠疫情的好事,有助於提升中國的影響力,讓中國站在道德和政治的高地。國際輿論持正面積極評價。他指出,「『戰狼精神』同中國傳統文化背道而馳,如果裹挾了民意,則後果堪憂……受此影響,對外交往中對抗就更容易代替對話,中國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中方高層顯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改變策略。以上舉動、尤其是後兩個舉動似乎有當年「桌球外交「的影子,當年中美兩國就是」小球帶動大球」,破冰了雙邊關係。
-
胡錫進:中國控制住了疫情,國依然沒有停止攻擊
胡錫進:中國控制住了疫情,國依然沒有停止攻擊12月14日,美國因為新冠疫情的累計死亡人數超過了30萬,如此驚人的事實,居然在美國沒有濺起任何水花,美國政府根本不提,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根據媒體消息,美國在新冠中累計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死亡的人數。胡錫進認為,如果情況互換,假如中國無法控制疫情,美國必然會大肆宣揚,猛烈攻擊,因為在政治上無恥表演的代價太低!然而,事情發生在美國,疫情導致的悲劇,就變成了「天災」,而不是「人禍」。這是美國的拿手好戲,只許我斥責你,不允許你斥責我。
-
墨鉅:川普惱羞成怒,胡錫進達成使命
同日胡錫進又發微博,調侃和諷刺美國的經濟下滑和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把川普政府貶低為一個為資本服務的、混連任的政府,並附上其推特圖片。罵美國的媒體和學者雖然也有幾個,但胡錫進是一句能頂14億句。因為,一般的媒體和學者發表的觀點只能代表自己,而胡錫進是官方媒體總編,並總號稱自己代表著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胡錫進是體制內唯一積極發表涉外言論的官媒主編,其微博、推特和社論向來都很受美國朝野重視,外媒無不紛紛轉載和評論,對美國的政府和選民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
胡錫進,為何最近有點煩?方方:當幫兇受「冊封」還曬圖示威
按照文中的說法,胡錫進最近確實有點煩(麻煩),當然每個人都有舉報的權利,也相信,有關部門也會對事實的真相調查清楚。我們要靜待官宣。對於一些小道消息,特別是出自公知之口的「相關解讀」和來路不明的報導,既不必聽也不要信。反觀現在的胡錫進,還是進退有據,不斷通過微博發聲。
-
胡錫進是一名好戰士,知道無冕之王如何對待自我冠冕的西方
4月17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痛罵拉布——「這位外交大臣就像在19世紀大英帝國的巔峰時代說中英關係一樣。而且一個抗疫那麼差的國家,不自我反思,反而要質問中國。是美國主子教你的吧?」中國的防疫是世界最好的,老胡信心十足且明明白白告訴西方同行這是真的,西方無冕之王總喜歡將新冠狀肺炎病毒錯誤的張冠李戴,來製造衝突,引發新聞事件,創作出流量。西方的政客們喜歡找西方媒體人做自己的靈魂伴侶,比如美國最帥州長紐森的前妻來自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後來成為小川普的女友,政客需要謊言實現預言,媒體需要預言來揭穿謊言。
-
西方的疫情政治攻勢與中國的應對
例如,攻擊中國隱瞞疫情,攻擊武漢封城是限制自由;攻擊中國的社交阻隔是侵犯人權;攻擊武漢設立的方艙醫院是集中營,等等。中國不得不在兩個戰場同時應戰:與新冠病毒的攻防戰、與西方謠言謊話的攻防戰。中國通過開展應急性外宣工作、組織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開展疫情外交等予以應對。阻擊戰發生在全球疫情大規模暴發之後。目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是,歐美各國疫情形勢依舊嚴峻。
-
國際觀察:未來中國如何與西方國家加深信任?
新冠疫情引發國際力量平衡變動 尼爾·安德森指出:「新冠疫情無疑加深了中國、美國與歐洲國家的緊張關係。因為在疫情控制上,中國率先採用了全民隔離措施,並證明其有效,歐洲國家不得不採取同樣的措施,但這對歐洲經濟的影響難以預估。
-
抗擊疫情,東亞國家憑什麼贏?
反觀東亞國家,不止中國,東亞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在這場病毒之戰中,東亞國家獲勝的秘訣是什麼?讓我們跟隨今天這篇長江商學院知識中心的文章一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東亞社會能夠相對成功地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答案似乎是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快速的政府行動,有效的技術使用,以及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文化認同。東亞國家抗疫更有成效許多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控制病毒,包括停工停課、限制人群流動等,結果卻大相逕庭。
-
疫情讓世界反思「西方中心主義」
外交學院副院長孫吉勝認為,針對本次疫情的討論和針對以往公共衛生危機的討論不一樣,討論已經外溢到了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社會等其他領域,引發了關於世界秩序和國家治理的大討論。儘管國際輿論中不時出現帶有傲慢和偏見的雙重標準,但各國的抗疫成效和經濟復甦情況有目共睹,國際輿論中反思西方中心主義的聲音正在增多。
-
尼爾·安德森:新冠疫情中,西方是如何「兩步走」向中國「甩鍋」的?
人民網巴黎6月15日電(記者 何蒨) 近日,歐洲新冠疫情形勢已趨於穩定,歐盟各國也已打開邊境,國民經濟生活逐漸恢復。最近,記者採訪了定居於法國的瑞士出版人尼爾·安德森(Nils Andersson)先生,他曾就西方民主社會制度性危機的問題接受過人民網專訪。
-
瑞士出版人尼爾·安德森:新冠疫情中,西方是如何「兩步走」向中國...
本文轉自【人民網-國際頻道】;近日,歐洲新冠疫情形勢已趨於穩定,歐盟各國也已打開邊境,國民經濟生活逐漸恢復。尼爾·安德森繼續分析道:「西方國家採取隔離措施後,很快感到經濟後果嚴重,包括失業、貧困、社會弱勢群體死亡率上升等,西方國家民眾對政府的批評越演越烈,世界各地譴責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抗議運動就超過40餘場,這些社會運動都具有較強的不可預測性,令西方政府更加感到擔憂。為了轉移注意力,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批評也逐漸升級,最終轉化為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中國運動。
-
點評胡錫進與澳大利亞大使的對話:臣妾做不到呀,老胡媚態盡顯!
點評胡錫進與澳大利亞大使的對話 1、 澳大使與胡錫進合影背後牆上的那張畫,特別能夠體現西方對中國的認知或者期待——他們希望中國仍然停留在晚清或者民國; 2、 這次對話的客觀效果,是澳大利亞大使藉助目前中國影響力最大自媒體平臺,為了澳大利亞在中國國內做了一次宣傳或者廣告; 3、 當澳大使坦言「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友,這一點不可改變」之後,胡錫進要麼應該拂袖而去,要麼予以嚴厲駁斥,但他仍然選擇喋喋不休,希望勸說澳大利亞回心轉意,表明他對中澳關係的本質缺乏認識,反而會給澳方留下「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的印象;
-
性惡論者人性之惡大暴露:某些西方國家在新冠疫情中的惡劣表現
三、煽風點火、火中取慄新冠疫情爆發之後,西方國家所做的另一件居心叵測的缺德事,就是故意誇大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不必要的恐慌。一些西方政要不惜放下最基本的個人尊嚴,象馬戲團的小丑一般跳將出來,在全世界到處煽風點火。他們公然違背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故意無限誇大疫情的嚴重性,繼而帶頭做出種種過度反應。
-
把握輿論鬥爭規律 搶佔國際輿論制高點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輿論鬥爭啟示我們,未來中國將長期面臨嚴峻的國際輿論鬥爭形勢,必須準確認識科學把握輿論規律,用以指導輿論工作實踐,爭取國際輿論鬥爭的主動權,維護我國聲譽形象和意識形態安全,為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一、國家核心利益是決定輿論基本立場的根本性因素輿論是輿論主體核心利益的體現,主體的利益決定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