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專題(第6期)
水利部網信辦組織開展智慧水利
先行先試工作中期檢查評估
按照《水利部關於開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的通知》(水信息〔2020〕46號),為及時掌握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進展,檢查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取得的成效,發現存在問題,促進提鍊形成可複製可推廣成果,加快推進先行先試工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近日,水利部網信辦印發《關於開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試中期檢查評估工作的通知》(網信辦〔2020〕16號),組織對11家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單位、36項任務開展中期檢查評估。評估中將階段成果作為重要依據,各先行先試單位圍繞成果定位、創新點、解決問題、應用推廣情況等進行成果提煉和經驗總結,共申報應用系統、技術方案、工作模式、定型產品及相關的技術標準、發明專利等49項階段成果。經技術指導人初評、業務司局業務指導人把關、責任專家審核後開展了集中評估,集中評估時審議形成《智慧水利先行先試中期檢查評估評分規則》,發放《智慧水利先行先試中期檢查評估評分表》《智慧水利先行先試中期評估成果推薦表》,進行評估打分和推薦投票,形成對11家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單位的評估意見和《智慧水利先行先試成果目錄(2020年)》,包括10項最佳實踐和8項優秀案例。經部長專題辦公會審議後,以辦公廳文件正式印發。
下一步,部網信辦將根據中期評估成果及時開展針對性跟蹤指導,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以此次中期評估工作為契機,組織先行先試單位圍繞既定目標加快推進,早日取得成效。
積極推進先行先試任務實施
長江委。水文在線整編分項任務長江水文智慧監測管理系統完成了《軟體需求說明書》《軟體詳細設計說明書》《資料庫設計》等技術審查;智能整編系統被評選為優秀案例。智能化採砂監管分項任務完成服務端、APP端和微信公眾號端各模塊及功能均開發,系統已在雲伺服器部署,已基本具備試運行條件。
黃委。水政執法任務協助委政法局完成水利部、司法部黃河流域水政執法監督工作的無人機取證支撐;取用水管理任務完成黃河水量調度動態模板功能開發,完善取用水監測數據考核功能,結合黃河「一張圖」,開發取用水動態監測與超標告預警應用功能,與水調局對接防凌會商會關於黃河幹流取水及小浪底水庫調度計劃的應用需求;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任務增加專項檢查問題整改模塊,對發現專項檢查的問題進行上報系統進行整改。增加水利工程智慧檔案管理子系統。
太湖局。水量水質一體化監測任務完成流量監測大斷面數據、指標流速關係式參數、H-ADCP參數、水質採集監測頻次等參數設置的遠程同步流程優化;完成工況信息補充接入的聯調聯試,開展對拓展接入的工況信息的統計分析功能開發和應用效果的優化;開展測站網絡主備監控功能開發;初步完成商榻示範站全景展示開發工作。
浙江省水利廳。錢塘江流域防洪減災數位化平臺持續開展功能維護和提升;農村水電站管理數位化應用結合試運行情況優化生態流量模塊功能;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數位化應用完成移動端V1.0版開發;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數位化應用持續完善項目管理、市場管理、政府監管等功能模塊;一體化水利政務服務應用上線試運行金華、義烏市縣版。
福建省水利廳。水利工程視頻監視任務正在開展二階段建設,已基本完成前端視頻監視站新建接入工作,通過初步驗收並轉入試運行,並與生態環境廳實現全省重點水源地視頻資源共享對接;啟動省級智能AI視頻算法中心,開展河湖岸線違建、水庫水閘洩洪、漁排養殖、黑臭水體等算法研究,同時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可視化和智能化應用方面研發水安視頻智能捕捉合成技術,並創造性地應用於水利工程建設全程監管,提升水利工程視頻監視智能化水平;開展水安安全準入系統建設,完善系統網絡安全;水利綜合監管任務以「水利一張圖」建設為基礎,繼續優化完善現有河湖、水保、監管系統,新增河湖四亂衛星遙感應用、水保「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二期)和水利監管平臺系統(二期)項目。
廣東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北江蘆苞試驗段)任務利用AI識別應用,初步提升了試驗段河道、蘆苞水閘以及大堤的監測能力,利用全景視頻攝像頭以及全景拼接技術初步實現了視頻全時空、全天候的覆蓋,利用數字大堤建模實現了全段的數位化覆蓋。初步實現了水利信息綜合數據匯集共享體系;網際網路+水政執法完成自適應執法儀系統(包括執法儀APP和執法儀後臺管理系統)的產品研發工作,完成採砂船在線監管平臺以及配套後臺管理軟體、監控APP等的產品研發工作,開展相關的視頻數據採集,場景識別模型設計等工作;網際網路+智慧河長任務廣東智慧河長服務項目獲得批覆,準備開展實施;BIM應用任務建立BIM管理平臺,整合工程數據信息,實現BIM智慧水利工程的可視化總覽,BIM+GIS輔助決策系統正式上線。
貴州省水利廳。中小型水庫運行管理系統任務,一是完成望謨縣納過水庫、新屯水庫,遵義播州區上水水庫、苟江水庫已有設備使用功能的詳細覆核及精度率定,新增納入的石朱橋水庫感知網和信息網接入;二是完成納壩水庫防洪調度閘門操作專題方案的編制,進行納壩水庫運行管理系統的開發,完成新增納入的石朱橋水庫運行管理系統的開發並上線試運行及現場管理人員使用培訓工作;三是編制系統後續機房運行維護及通信安全專題報告。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自治區政府印發了《寧夏「網際網路+城鄉供水」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並在全區22縣區全面啟動了示範省(區)建設前期工作。
寧波市水利局。智慧水利綜合試點任務建設完成,11月初投入試運行,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動態洪水風險圖應用任務完成了全市實時洪水風險評估功能開發,實現全市平原陸域實時洪澇風險分析展示。山洪災害預報預警任務山洪風險預警分析模塊部分正在進行改進完善;山洪災害風險預報預警平臺建設部分完成了分析簡報子系統、數據可視化展示子系統的開發,初步完成了風險信息定項發布子系統的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對已開發完成的系統模塊進行測試。
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智慧水務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報告審批並於11月初獲得項目總概算批覆,項目投資總概算49405萬元。在項目報批期間,按照「先行先試、急用先建」的原則不斷推動重要業務領域應用系統和基礎性應用支撐平臺搭建,並充分依託「局主要領導抓總、分管領導統籌、分板塊齊頭並進」和「專人專班、專職負責、專向推動」的工作機制推進落實各項先行先試任務。
蘇州市水務局。「智水蘇州」一期平臺試運行期間,基礎感知層完成了外場微波設備安裝部署,進行了網絡、IT設備部署調優;業務平臺ROMA、IMOC、CloudVCN、融合通信平臺完成部署調優;標準規範體系安全、標準、運維體系交付件完成了內部審查;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完成9個場景的原型設計與開發實施,與各業務系統數據和調度方案對接調優中。12月完成所有需求修改後,開展項目驗收工作。
先行先試成果初顯
黃委。綜合監管任務對後端數據服務、應用服務,前端流域首頁、數字看板進行通用化、模塊化適配改造,已部署上線;取用水管理任務自動生成黃河水量調度動態信息,逐月考核取用水監測數據;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任務增加專項檢查問題整改模塊,對發現專項檢查的問題進行上報系統進行整改。
浙江省水利廳。各試點任務按照試點內容要求推進,已上線應用持續發揮作用,逐步實現應用市縣版個性化定製。
廣東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北江蘆苞試驗段)任務,一是實現在線實景巡河,決勝千裡;二是實現水閘無人值守,降本增效;三是實現堤圍數位化,直觀全面。網際網路+水政執法任務,一是利用「自適應執法儀」及其綜合應用系統,實現案件處理規範化、標準化、程序化、精細化;二是採砂船在線監管平臺實現對採砂行為定時、定點、定船開採監管,加大對採砂船遠程實時監管力度,有效抑制了非法河道採砂行為的發生;三是採砂管理智能取證可視化平臺實現了對目標採砂船的實時定位、跟蹤及識別未備案的非法採砂船。網際網路+智慧河長任務,目前系統累計用戶69313名,累計巡河388445次,收集全省用戶反饋問題225個、受理巡河問題12233件、公眾投訴883件;地市平臺通過數據接口累計上報巡河記錄515083條、巡河問題61034件、公眾投訴1592件;公眾號累計粉絲273297人,系統各項功能運行穩定。河流水資源動態管控任務,一是水資源一體化智能監測設備適用於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資源監測,可實現水位、流量、雨量、水質和視頻等要素的一體化監測,具備4G/5G/WIFI/寬帶之間通信切換能力和船隻圖像識別的AI邊緣計算能力;二是加強數據治理,健全水量調度工作機制。BIM應用任務,通過編制統一的BIM+GIS標準體系及建設數據資源池,實現了工程可視化、BIM+GIS輔助決策等功能,有效指導了BIM設計在工程設計、建造過程中的應用,水利工程建造期關鍵指標的可視化展現,有效控制投資、降低溝通成本及風險、減少管理漏洞,通過對工程建造過程中關鍵工序的設計工效、計劃工效、實際工效的對比分析,推演工程預計完工時間及通水時差,輔助管理人員及時掌握進度態勢,提前發現和應對工程進度風險。
貴州省水利廳。貴州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及應用全面完成2020年第一期疑似違法違規擾動圖斑的現場覆核、確認和查處通知下發等工作,掌握違法違規項目數量與分布,開展查處,約談40多家相關責任單位,進一步推動違法違規項目整改。
深圳市水務局。智慧水務建設成果亮相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截至目前,智慧水務接待全國各行業調研交流超100次,為智慧水務宣傳示範帶來良性效應。智慧河流方面,構建深圳河灣流域洪澇模型,結合洪水內澇積水GIS風險圖,對河道、水庫水位變化和內澇點進行預報分析,為2020年洪澇防禦工作提供了科學支撐。水庫智慧監管方面,綜合運用BIM+GIS+IoT、無人船、AI視頻等先進技術,將傳統庫區安防的「人防」轉變為「技防」,對工程本質安全、水源安全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新技術與傳統業務的深度融合。智慧排水方面,基本構建了排水智能分析系統,初步實現對試點範圍內的管網淤積、入滲入流、雨天溢流等問題及內澇趨勢的分析和診斷,提高了排水管網運行問題判斷、解決的科學化和精準化水平。BIM應用方面,由深圳水務局牽頭完成的《西麗水庫至南山水廠原水管工程BIM設計應用》、《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勘測設計BIM應用》分別獲2020年第三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金獎、銀獎,相關成果有效優化了設計方案,節省項目成本,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蘇州市水務局。在防汛排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河湖長制等系統持續優化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無人機視頻智能識別平臺和AR視頻巡河系統,豐富了河湖監管及巡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