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急速惡化,狀況十分嚴峻」,這是日本媒體援引日本官方對2020年經濟增長趨勢分析時所使用的描述語。日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的衝擊,日本多項經濟指標都在持續下滑,因此他們再度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日本當局當然不會坐視不理,以及出臺了多項經濟刺激方案,希望能遏制不斷下滑的勢頭。其中,包括向國民發放現金補貼,進而提升居民消費。給相關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援助」,資助日本社會構築遠程辦公、居家辦公等新經濟形態等。
據報導,各項方案涉及到金額將高達117.1萬億日元(約7.7萬億元人民幣),包括15萬億日元的各項補貼,約19.5萬億日元的維持就業和持續經營的投入,48.4萬億日元的「財政投融資和地方支出」,以及醫療、旅遊、餐飲等各行業的援助等。
2020年,日本經濟或下降5.2%
雖然日本當局已經採取了各自激勵經濟的方案,但由於疫情、奧運會延遲舉辦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2020年日本經濟預計仍將產生較大的下滑——IMF預測是同比下降5.2%。這意味著,2020年日本的GDP將再度降至5萬億美元以下。
日本的人均GDP也將再度降至4萬美元以下,其影響程度不低於甚至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嚴重。但是,IMF認為「疫情來得快,但經濟復甦的也很快」——雖然預計日本經濟今年下降5.2%,但到2021年又將上漲至3%左右。
此種情況也或將出現在美國、歐洲各國身上。IMF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或縮減5.9%,但在2021年又將實現4.7%的增長;預計德國在2020年下降7%,2021年實現5.2%的增長;預計義大利在今年下降9.1%,明年增長4.8%。
中國、韓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呢?
按照IMF的預測,2020年韓國經濟或將是下降1.2%。但從一季度情況來看,IMF的預測似乎偏低了。按照韓國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增速初值,韓國經濟是「環比下降1.4%,同比實際增長1.3%」。
一季度韓國經濟並非是負增長啊——要知道,韓國的疫情在3月份已經放緩了很多,二季度預計疫情的直接影響不好很大。當然了,二季度對韓國的出口影響較大,估計增速在零左右。如果下半年出現明顯復甦,那全年應該會實現正增長。
咱們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從3月開始就逐步回暖。如果海外疫情能在上半年得到明顯遏制,中國的進出口得以迅速恢復,那2020年中國經濟還是可以期待的——IMF預測是增長1.2%。
由於經濟刺激的持續效應,IMF預測2021年韓國經濟將實現3.4%的增長,中國經濟增速甚至可能攀升至9.2%,從而有望再次超過印度(IMF預測2021年是增長7.4%),再度是大國中增速最高的。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