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總統卡特為何不擔心中國崛起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摘要:中美兩國在很多事務上都有著共同的利益,兩國在未來的全球治理上存在著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9月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人大重要智庫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G20智庫論壇在京開幕,此次G20智庫論壇因為有了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加盟致辭讓開幕式亮點多多。

卡特九十歲的高齡在媒體開幕式上簡短十分鐘的發言就說了兩件事,其一,在G20框架內重點強調中美合作對於全球治理重要性;其二,在回答記者有關中美經濟發展問題提問時說「雖然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世界經濟體,但是美國非但不擔心這一點反而認為中國是美國良好的貿易夥伴」。卡特這位在冷戰時期率先同中國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老朋友,此番講法似乎是有備而來,他為什麼會特意強調美國並不擔心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呢?

原來,在國際上瀰漫著這樣一種思路——一個新興大國崛起必然會走上與現存霸權國家爭奪權力的道路,因此流行起了強大的中國勢必想在亞洲稱霸並將在世界範圍內排擠美國的論腔。也正是這種現實主義的叢林法則式思維,使得在北京和華盛頓的某些角落,一種令人憂慮的假設正在生根。自2010年中國GDP趕超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全球經濟體後,隨之而來的質疑聲音便在國際上有了市場,個別發達國家甚至散布「中國經濟責任論」,各種中國經濟威脅論不絕於耳。

那卡特此番自白,到底是這位冷戰時期總統的真心話還是漂亮話呢?筆者認為,這位老朋友說的還是真心話。

首先,從現實來看,美國曆年的國內大選年期間都是議員們賣漂亮話的時候,只要中國升值人民幣的步伐趕不上美國要求的速度,有些參、眾議員就要求懲罰中國,而卡特就對此明確表示這種懲罰性法案是不會在參眾兩院獲得通過的。而從歷史上來看,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之時,正值中美隔閡較嚴重的冷戰時期,卡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使得在其當政期間,將中美建交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其次,在任何國際場合,卡特都不吝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讚美,卡特曾經在2012年參加財經國際論壇時就稱「中國在未來十幾年內將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在美國國內製定中美經貿政策時,卡特也一直強調「美國經濟一直嚴重依賴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來提高收入有限、處境困難的消費者的購買力」,正是這種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讓卡特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後帶來的中美經濟關係的良性發展高度認可,因為一個有助於全球經濟復甦和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日趨繁榮的中國符合美國甚至世界的利益。

第三,雖然在西方社會「中國在經濟規模上要超過美國了!」「中國要統治世界了」這種討論不在少數,但中國外交政策一直是和平的外交政策:和平是目的,和平是手段。而且對於2013年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經濟改革計劃」受到西方普遍歡迎,西方社會一致認為中國在貨幣金融上的崛起為西方提供了巨大的新的金融機會。卡特不外乎也會這麼想。

最後,卡特作為始終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參與者,或許早就明白在國家間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彼此互利這一種現實模式,也使「換一種方式看待中美競爭」成為可能。雖然摩根索弱肉強食的現實主義理論在邏輯思維上是成立的,但有時可以通過人為努力打破。

在當前國際大棋局中,中美關係是大國關係的重要一環,在未來隨著中美經濟規模差距迅速縮小,兩國經濟關係的發展必定會曲折複雜。而且如今在地區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國際事務上,中美外交關係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非常不穩定的因素,有些因素很可能會引發一些地區的動蕩,甚至於軍事上的衝突。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南海問題就處於這樣一種情勢當種。但是不管怎麼樣,筆者認為,只要能跳出當前博弈的困局,著眼大局和未來,中美經貿以及外交的發展在總體上仍然會朝著正向和建設的趨勢。 (文/宋勝男)

(責編:宋勝男)

相關焦點

  • 美前總統卡特夫婦將不出席拜登就職典禮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據美聯社亞特蘭大1月5日報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和前第一夫人羅薩琳·卡特將不會出席當選總統喬·拜登的就職典禮。這將是卡特1977年宣誓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以來,這對年齡分別為96歲和93歲的夫婦首次缺席這項儀式。
  • 美國前總統卡特和喬治·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祝賀中國國慶、中秋節
    中國日報華盛頓10月1日電(記者 趙煥新)10月1日即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遇。當天,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和喬治·布希美中關係基金會分别致信中國駐美大使館,祝賀中國「雙節」,並強調改善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 美國前總統卡特將不參加下屆總統就職典禮
    中新社休斯敦1月5日電 美國媒體5日消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和他的妻子羅莎琳將不參加1月20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這是卡特離任後首次不參加新總統的就職典禮。《華盛頓郵報》消息,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日前發表聲明稱,「卡特前總統和夫人將不會前往華盛頓參加就職典禮,他們已經向當選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裡斯送上了最美好的祝願,並期待本屆政府取得成功。」據美聯社報導,卡特將於2021年3月滿96歲,他的妻子今年93歲。新冠疫情期間,他們在喬治亞州普萊恩斯的家中度過。自1981年離開白宮以來,他們一直在那裡生活。
  • 美前總統卡特:再讓川普做4年是場災難 但選誰呢
    民主黨籍的美國前總統卡特近日坦言,川普的連任將是場災難,但他目前還沒決定支持哪位參選人。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新聞周刊》等報導,即將步入95歲的卡特9月17日在亞特蘭大卡特中心發表講話。
  • 伊朗人質危機是當年卡特總統競選連任時最大的失分點
    而從20世紀至今只有6位總統在競選連任時失敗,只擔任過一個任期,他們分別是威廉·塔夫脫、赫伯特·胡佛、傑拉爾德·福特、吉米·卡特、喬治·布希和唐納·川普。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吉米·卡特總統為何會在競選連任時失敗。不可否認,民主黨人卡特競選連任失敗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 #美中40年# #歷史上的今天# 2001年,江澤民主席與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握手
    #美中40年# #歷史上的今天#2001年,江澤民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握手。
  • 卡特說川普再幹4年是災難,網友稱最差總統不配發言,了解卡特?
    卡特是美國的第39任總統,也是目前美國在世的年紀最長的總統。受到美國民眾的尊崇,在不久前,川普曾親自打電話給卡特,向他諮詢一系列問題。得知川普的憂慮後,卡特的一席話獲得一致好評。原來川普擔心的問題是,其他國家正在超越美國,卡特於是說美國被超越的原因就是戰爭。
  • 卡特成美國最長壽總統
    參考消息網3月24日報導美媒稱,就在選民們毫不客氣地拒絕讓吉米·卡特連任總統近40年後,這位美國第39任總統抵達了毫無爭議的裡程碑:他目前是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據美聯社報導,22日是卡特94歲生日過後的第172天,他的壽命超過了去年11月30日去世的前總統老布希,後者是在94歲零171天去世的。兩人都出生在1924年:布希生於6月12日,卡特生於10月1日。報導稱,這是卡特卸任後的又一項殊榮。他卸任之後的傳奇讓他坎坷的白宮任期和不同尋常的政治崛起黯然失色。
  • 卡特慶祝96歲生日 保持美國在世最年長前總統紀錄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1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迎來96歲生日,延續自己保持的美國在世最年長前總統的紀錄。報導稱,當天,卡特和他的妻子在喬治亞州的家外,參加了由當地社區及教會組織的生日慶祝活動。
  • 又一位美國前總統發聲 卡特: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政府
    小布希、歐巴馬之後,又一位美國前總統就弗洛伊德事件發聲。「作為一名來自南方的白人男性,我非常了解種族隔離和不公正對非裔美國人的影響。作為一名政治家,我有責任將平等帶給我的州和國家。我在1971年擔任喬治亞州州長的就職演說中說,『種族歧視的時代已經過去』。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帶著巨大的悲傷和失望再次重申這句話。」卡特還補充說,「我們需要一個和人民一樣好的政府,我們比這更好。」
  • 卡特首次缺席美總統就職禮,喬治布希將出席
    卡特和他的妻子羅莎琳。美國民主黨籍前總統卡特將不會出席即將在1月20日舉行的總統就職典禮,這是卡特自1977年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並於1981年離任以來,首次錯過總統就職典禮。至於另一前總統、共和黨籍的喬治布希則表示會出席就職典禮。
  • 美國前總統卡特就弗洛伊德之死發聲:悲痛與失望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就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發聲,成為繼歐巴馬、柯林頓、小布希後,最新一位對此發聲的前總統。卡特譴責了種族歧視的行為,同時對近期的事件感到「悲痛與失望」。
  • 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和卡特四名美國前總統發聲明譴責衝擊國會...
    【環球網綜合】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喬治·W·布希、比爾·柯林頓和吉米·卡特分別發表聲明,對美國國會大廈發生的暴力事件表示譴責。歐巴馬發聲明譴責:今天是美國「巨大恥辱和蒙羞時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報導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譴責稱,今天發生的事件是「由現任總統煽動的」,是美國「巨大的恥辱和蒙羞時刻」。
  • 為何世界上很多國家不擔心美國的強大,反而畏懼中國的崛起呢?
    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就此進入世界大國的序列中。然而這個名字卻成為了很多西方國家的噩夢,因為在很多國家看來,中國正在不斷強大,經濟在變強,軍事實力也在變強。很多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已經不再局限於成為一個大國,而是朝著一個強國的目標在不斷發展。
  • 美國四任前總統為弗洛伊德發聲,連96歲卡特都出來了
    6月3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就「黑人之死」案發聲,表達了對種族歧視的悲憤及對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同情,並呼籲美國當權者挺身而出對抗種族主義。至此美國仍在世的四任前總統,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卡特均為本案發聲。
  • 前總統卡特、柯林頓等力挺,拜登回應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每經編輯:王鑫據海外網,當地時間18日,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拜登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隨後發推表示:「接受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是我一生的榮幸。」當前是他第三次競選總統。據新華社此前報導,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美國東部時間18日晚正式提名前副總統喬·拜登為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他將與謀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展開角逐。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會主要活動在線舉行。
  • 繼3位美國前總統之後,卡特也站出來了: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政府
    作為美國總統的川普卻對此表示:將對暴力抗議的示威者使用武力來維持美國國內的穩定。很多美國前總統針對於黑人之死事件和美國現在的狀態都站出來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希望美國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政府」。小布希、歐巴馬發表看法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6月2日表示:他希望在本次事件中,每個美國人都可以得到教訓,希望美國可以摒棄種族歧視以促進美國國內公平正義。
  • 美國到處惹事,為何大多數國家並不擔心,反而忌憚別國崛起?
    而在此之前,我們大多會將美國的崛起過程稱為是戰爭推動,但歷史真是這樣?可為何美國崛起沒有國家擔心,現在卻都忌憚中國的崛起呢?01.美國崛起不止伴隨著戰爭,為何大家都不擔心?在更多人的印象裡,美國從獨立到崛起為世界強國,所耗費的時間不過短短200年,稱其為年輕的國家也不為過,但縱觀整個美國崛起之路,我們能發現,其崛起不單單是因為戰爭,起初,美國經歷了大規模擴張,國土面積高達930多萬平方千米,隨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吸取了大量經驗,搶先成為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直到爆發一戰,美國利用武器裝備在極短時間內實現資本積累
  • 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今日訪臺 臺當局:誠摯歡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外交部」網站7月23日消息,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應臺當局邀請,於7月23日至24日訪臺。卡特在臺停留期間將出席7月24日在臺北舉辦的「凱達格蘭論壇:2018亞太安全對話」,擔任專題演講貴賓,並將拜會臺當局負責人,就臺美關係、區域經貿及亞太局勢等議題交換意見。臺「外交部」對卡特訪臺表達誠摯歡迎。
  • 1977年卡特就任美國總統
    1962年1月,在美國推動下,美洲國家組織中止古巴的成員國資格;次月,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籤署法令,正式宣布對古巴實施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1962年10月,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約翰·甘迺迪命令海軍對古巴實施封鎖。核戰爭一觸即發之際,美蘇達成妥協,蘇聯撤回部署在古巴的飛彈,美國保證不在蘇聯鄰國土耳其國土上部署核武器,並承諾不會入侵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