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943年5月初到6月中旬,中國抗日戰場爆發了著名的鄂西會戰,而被大家所熟知的抗戰之經典戰役石牌戰鬥就是這場大戰的一部分。鄂西會戰範圍極廣,從湖南之北一直綿延到長江之西的陵峽口石牌,在歷時一個多月的戰鬥中殲敵2.5萬人。
在整個鄂西會戰中,最為大家自豪和熟知的無疑便是石牌戰鬥了,不少人甚至將之喻為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那麼,石牌戰鬥真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之役嗎?
鄂西會戰(來自網絡)
石牌戰鬥與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規模比較
1942年7月17日史達林格勒戰役爆發,至1943年2月2日戰役結束,歷時半年多。在這場空前的大戰中,蘇德兩國共投入超500萬軍隊進行廝殺,結果德軍傷亡150萬,蘇聯則超過200萬。
鄂西會戰中,國軍以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最終鄂西會戰以中國的勝利告終。而其中,石牌作戰共5天,殲敵1000餘人。
鄂西會戰(來自網絡)
石牌戰鬥與「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影響比較
史達林格勒戰役殲滅了大量德國精銳,自此蘇聯的頹勢得到改變,德國開戰以來的強大攻勢就此結束,勝利的天平開始趨向蘇聯。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重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
因為「史達林格勒」戰役的重大戰果和巨大影響,之後便用此戰役來就形容戰爭中從防禦到反攻的轉折點和樞紐點。
鄂西會戰(來自網絡)
抗戰爆發以來,日軍一直幻想沿長江而上,攻陷中國戰時首都,以摧毀中國的抗戰意志,用意極其險惡。但中國抗戰的頑強程度,大大出乎日軍的預想,鄂西會戰以中國勝利告終,日軍沿長江向上遊進攻的計劃遭到了徹底失敗。
民族脊梁(來自網絡)
石牌之戰,穩定了國民政府抗戰大後方,為中國的抗戰取得最後勝利打下了必要基礎。所以,石牌之戰雖然規模和戰果不及「史達林格勒」戰役,但卻對中國的抗戰大局產生著深遠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石牌要塞(來自網絡)
稱石牌戰鬥為中國抗戰的「史達林格勒」不符合史實
但是,石牌之戰僅僅只是阻止住了日軍沿長江進攻中國川西抗戰大後方的企圖,並沒有使中國的戰局發生根本性轉變。也就是說,此戰後中國並沒有出現從防禦日軍到反攻日軍的態勢,也沒改變從被動到主動的局勢,石牌之戰也是中國抗戰中從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點。
石牌激戰(來自網絡)
事實上,石牌之戰後日軍還在不斷進攻,中國軍民仍在艱苦戰鬥,進行著頑強的防禦之戰!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在投降前夕的1944年4月還主動挑起豫湘桂會戰,使國軍損兵數十萬!
直到關東軍被蘇聯殲滅,本土被美國人的原子彈轟炸,鬼子才最終投降了。
歷史記憶(來自網絡)
所以說,石牌之戰並不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事實上,十四年的抗日戰爭裡,中國沒有打過「史達林格勒」這樣的戰役。這樣的結果,可能聽著很難過,但史實如此!
直面歷史,緬懷英烈。其實客觀地看待和認識那段崢嶸的抗戰史,才能更真實的體味我們民族經歷過的深重苦難!如此,作為後人的我們,才會真正明白先烈們在中華民族獨立的進程中,做出了怎樣可歌可泣戰鬥和流血犧牲!
熱血鑄就的勝利(來自網絡)
結 語
石牌戰鬥雖不是「史達林格勒」式的戰役,但卻是中國軍隊進行的一場無畏犧牲、充滿血性的經典之役,如在朱家坪、八鬥衝、永安寺及北平山各地之戰鬥,國軍官兵前赴後繼英勇作戰,使屢次進犯之敵幾乎無一生還。所以,石牌戰鬥以及在此戰役中流血犧牲的將士,其光輝永遠閃耀於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