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周恩來讓毛澤東戴考克帽傳達重要信息

2020-12-12 金臺資訊

1945年8月28日,為爭取抗戰勝利後中國和平民主建國的光明前途,毛澤東飛抵重慶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展廳裡陳列著一套竹針,共4支,最長的33.9釐米,直徑0.5釐米,系織毛衣的工具。它們整齊地擺放著,表面有輕微磨損,其中一支中部有明顯裂口。

李靜為毛澤東織毛衣所用的竹針

從外表上看,這幾支竹針極其普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曾經為毛澤東織過一件毛衣。到底是誰使用過這套竹針?它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動人故事?筆者通過部分文物檔案,為大家還原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的歷史細節。

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迎來了毛澤東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儘管頭頂的陰霾仍未散盡,內戰一觸即發,但人們仍沉浸在勝利的巨大喜悅之中。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蔣介石連續3次致電毛澤東,邀請他速到重慶「共定大計」;美軍司令魏得邁也於23日向毛澤東發出了去重慶談判的邀請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經慎重考慮,決定同意前往重慶與國民党進行談判。於是,毛澤東於28日從延安乘飛機前往重慶。

蔣介石連續3次電邀毛澤東來渝

得知毛澤東即將來渝的消息,8月25日深夜,周恩來在結束會議後,立即給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擔任領導工作的錢之光、徐冰和張明發出最高等級的機密急電。周恩來在電文中鄭重要求:毛主席要到重慶談判,要求辦事處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特別是保衛工作,而且要保密。周恩來在電文中還對毛澤東來渝後的警衛、住房、飲食、交通等方面,一一做了具體指示。時年26歲的李靜是機要組長,參與了執行任務。

李靜,1919年9月出生於廣東省澄海縣。17歲參加香港抗日義勇軍,在抗日鬥爭中從事掩護及情報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油印處工作;1937年10月做敵佔區的秘密電臺報務員、機要交通員,每天將電臺抄收來的機要電報藏在餅乾盒等很難被人注意的物品裡,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地點去接頭交接。同時,從對方那裡帶回將由香港秘密電臺向延安黨中央機要總臺和其他機要電臺拍發的機要電報;1943年2月,李靜奉命調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在秘密電臺做機要工作,一度任秘密電臺機要組長。

根據負責談判期間安全保衛工作的黃浦軍校第二教導大隊副隊長張居遠描述:「在張治中的部署下,我安排了中共代表團住址周圍的警衛,設立了桂園周圍的警衛隔離帶,以及中共代表團參加重慶方面安排的各種大小活動期間的警衛,談判期間代表團所有代表外出活動及路線的隨行警衛工作。」為確保毛澤東和中共代表團的安全,張居遠對保衛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

關於毛澤東在重慶的生活和工作,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藏的文物檔案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毛澤東同志白天在桂園會客,晚上大部分時間都回到紅巖村休息。在紅巖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二樓東頭靠北的一間屋子裡住了40個晚上。毛澤東所住的這棟大樓很有特色,外看似二樓,實則三樓,三樓最隱蔽為機要科所在,因空間低矮,過道狹窄則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雞鴨棚」「雞鴨行」。酷暑天,三樓樓閣式小屋氣溫高達40攝氏度,電臺工作人員仍日夜堅持工作。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下榻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重慶各方人士。頓時,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周圍本來就特務眾多的小樓裡,馬上就開始擁擠起來。重慶軍統、中統、憲兵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各部門都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並對進出八路軍辦事處的人員、車輛和時間都進行認真的記錄,各自分線每天向上級匯報,名義上都是打著為了保證談判安全的名頭,實際上是對現場實行監視。」

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安排的是「兩龍一虎」做貼身警衛,他們分別是專門從延安跟隨毛澤東到重慶的顏太龍,另外兩位是龍飛虎和陳龍。為了保護毛澤東的安全,同志們都積極配合警衛工作,日夜輪流站崗放哨。由於樓房裡的樓梯、過道,全鋪著木板,走在上面會發出「噔噔」腳步聲。為了讓毛澤東多休息一會兒,同志們就手提木板鞋,光著腳輕輕走路;有孩子的同志,都把孩子安置在底樓,儘量減少幹擾。平時毛澤東的工作很繁忙,但他會在百忙中抽空參加群眾活動,到辦事處禮堂觀看文娛晚會。

「讓毛主席穿著新毛衣回延安」

除了加強警衛,毛澤東的形象問題也很重要。毛澤東作為紅色中國的領導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傳達出重要的政治信息。在延安,毛澤東常穿發皺的上衣,他的不修邊幅,反而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但這次來渝會見蔣介石,是帶著和平的心態和誠意,形象非同小可。近20年來,毛澤東和中共領導們的形象,一直被國民黨反動派肆意歪曲。怎樣設計好毛澤東的第一印象,周恩來為此苦思冥想。最後,他決定把自己曾經戴過的考克帽推薦給毛澤東。

考克帽因拿破崙戴過,故又稱「拿破崙帽」,孫中山先生就曾戴過考克帽。周恩來給毛澤東送來考克帽,並解釋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揮動,顯示出來則是扭轉乾坤的力量。」毛澤東掂掂這頂禮帽,臉上露出笑容,高興地對周恩來說:「你想得周到得體。我們到重慶,展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形象,顯示出解放區萬眾一心、無所畏懼的力量。揮動考克帽,顯示我們力量。這頂帽子,我戴了。」

8月28日那一天,《解放日報》記者方紀在文章中是這樣記述的:「歷史上也留下了最為珍貴的照片:頭戴盔式太陽帽向人們揮手的情景,給人以很深的印象。」

1945年10月,重慶的天氣已經轉涼。來渝之前,毛澤東穿的是一件黃色舊毛衣,領口和袖口都已磨破,保暖效果也不好。周恩來非常關心毛澤東的身體,決定讓人給他織一件新毛衣。對於織毛衣這件事,李靜在後來所寫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道:

「大約在1945年10月初的一天,在離八路軍辦事處二十多裡路的療養院,來了一位辦事處的同志,找到我說有緊急任務,讓我回辦事處,我當時身體不好,在那裡養病。聽到有任務,立即動身趕了回去。面見我的是機要科的科長童小鵬,他認真的對我說:「李靜同志,周副主席交待讓你在這兩三天的時間裡,給毛主席織一件毛衣。」當時我接到這個任務後,心情是萬分激動,心想,毛主席是我們的領袖,他老人家領導我們的黨和軍隊,為了民族的解放和階級的翻身,南徵北戰,英勇奮鬥;而自己的生活卻是這樣的簡樸!我一定要完成好這個任務,讓毛主席穿著新毛衣回延安,領導中國革命勝利前進。」

根據當時的形勢,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人必須是絕對值得信賴的。李靜雖然身體不適,還在養病期間,但她在秘密電臺做機要工作這一身份,充分說明了周恩來等人對她的出色工作是肯定的。同時,李靜和林青這兩位同志,既是夫妻,又是戰友。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工作期間,林青曾擔任過三樓秘密電臺臺長,李靜又從事機要工作,兩人身份隱蔽,紀律性強,絕對是最佳人選。

李靜在回憶錄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

「織毛衣所用的毛線都是組織上交給我的,質量比較好的深蘭色的中粗線,而織毛衣的4根竹針,是在廚房工作的陳樹雲同志幫助下現做的。他先用刀將竹條刮細,然後往大米囤裡反覆穿插,直到磨滑。這樣做出的竹針,光滑有韌性,很實用。毛線和竹針都準備好後,我就連夜趕織,織的有些眼花了,就揉一揉繼續,有時織到深夜實在太困了,就躺下稍微休息一會兒,身體雖然躺下了,但手卻還在不停的織,就這樣,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終於將毛衣織好了。織好後,卻又很為難,因為一直擔心自己手藝不精,怕領口和袖口不合適,心想如果毛主席能試穿一下就最好了,但又不好意思去打擾主席休息,心裡很矛盾,一直在轉悠,正好,周副主席看到,就親自過來試穿,穿後就對我說:「李靜啊,其它地方都還合適,就是領子太小了,把領口在放大一些」。聽完後,我又拿回去做了修改,用了半天時間將領口放大後,重新織好送給了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李靜歷任中共華南分局機要科股長、機要室主任;1957年3月,調入北京市郵政局,先後任西城區郵電局副局長、北京郵政局紀委副書記等職;199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這套竹針,李靜生前一直珍藏著,後來無償捐贈給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現為國家二級文物。

(作者單位: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重慶談判時毛澤東為何戴考克帽?背後都是周恩來的深思熟慮
    重慶政協報微信公眾號消息,抗戰勝利後,中國人民面臨兩條道路、兩種前途的抉擇。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團結,毛澤東攜周恩來、王若飛等不顧個人安危,於1945年8月28日飛抵重慶,與蔣介石國民黨當局進行為期43天的重慶談判。
  • 重慶談判的歷史細節:周恩來為毛澤東設計「第一印象」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經慎重考慮,決定同意前往重慶與國民党進行談判。於是,毛澤東於28日從延安乘飛機前往重慶。蔣介石連續3次電邀毛澤東來渝得知毛澤東即將來渝的消息,8月25日深夜,周恩來在結束會議後,立即給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擔任領導工作的錢之光、徐冰和張明發出最高等級的機密急電。
  • 重慶談判期間,記者感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
    ▲1945年,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到重慶類圖抗戰勝利後,中國人民面臨兩條道路、兩種前途的抉擇。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團結,毛澤東攜周恩來、王若飛等不顧個人安危,於1945年8月28日飛抵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為期43天的重慶談判。
  • 解密周恩來與1945年年初的國共重慶談判真相
    1945年,周恩來等人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944年11 月、12月,周恩來兩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成為1945年8月蔣、毛重慶談判的先聲。談判中,蔣介石和周恩來發生直接衝突。蔣嚴厲批周,周強硬反駁,憤而離開重慶,返回延安。
  • 毛澤東對周恩來說:這頂帽子,我戴了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蔣介石連續3次致電毛澤東,邀請他速到重慶「共定大計」;美軍司令魏得邁也於23日向毛澤東發出了去重慶談判的邀請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經慎重考慮,決定同意前往重慶與國民党進行談判。於是,毛澤東於28日從延安乘飛機前往重慶。
  • 重慶談判期間,「一龍二虎三鼠」為毛澤東「護駕」
    8月14日,在某幕僚的建議下,他啥都沒想好,就「按計」先發制人地向延安發出電報———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6日,素為「中央喉舌」的《中央日報》國內要聞版以三欄篇幅、大字標題刊出「蔣主席電毛澤東,請克日來渝共商國是」的新聞,搶先擺出要「談判求和平」的姿態。緊接著,20日、23日,蔣介石又連續發出兩封電報,要求毛澤東去重慶與他「共定大計」,且「已準備飛機迎接」。
  • 「彌天大勇」赴重慶,毛澤東談判在「三園」
    重慶談判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就中國前途和命運進行的一次歷史性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臨重慶45天,除了常住紅巖村,林園、特園、桂園也是其主要活動地。1945年8月28日、29日毛澤東初來重慶時,以及10月10日離開重慶前,曾受蔣介石三次邀請留宿林園。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關頭。8月14日,蔣介石先發制人,向延安發出電報——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 蔣介石邀毛澤東談判,卻不料毛澤東這首詩先在重慶傳開了!
    抗戰結束之後,中共八路軍的力量已經非往日可比,中共已經有了和國民黨平起平坐的資本,重慶談判就此成為了當時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關切的焦點事件,雖然雙方在表面上呢,都顯得彬彬有禮,但暗地裡卻是劍拔弩張,事態的危險程度遠遠超出了旁觀者的預料。於是又是神秘的南方局出手,充分保障了毛澤東飛赴重慶談判的安全。
  • 國共兩黨在重慶的三次重要談判
    這是「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一個重要轉變,反映了毛澤東關於「極力團結國民黨,設法改善兩黨關係,並強調戰後仍須合作建國」的願望。7月21日和8月14日,蔣介石兩次約見周恩來,表達了政治解決中共問題的願望。周恩來與蔣介石談話後,立即將會面情況報告毛澤東。他認為毛澤東與蔣介石談判尚非其時,並建議先以林彪或朱德為代表見蔣,以打開局面,轉換空氣。
  • 歷史上的今天,國共重慶談判開啟
    歷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28日),重慶談判開啟。在那一天,毛澤東同志飛抵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了為期43天的重慶談判。在紛繁複雜、唇槍舌劍的談判桌之外,蔣介石曾9次宴請毛澤東。其間發生了哪些故事?今天「黨史精讀」來講一講。
  • 重慶珍檔丨重慶談判時,毛主席戴的帽子暗藏什麼玄機?
    蔣介石邀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到重慶,採取政治手段進行假和談真內戰。毛主席決定去重慶,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電報打亂了蔣介石原來的設想。也就是說,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和駐中國的美國大使赫爾利來到延安,讓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去重慶進行了交涉。
  • 國民黨密檔中的重慶談判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在國統區,它需要從後方調動到敵佔區才能受降,所以蔣介石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主席赴重慶進行談判,很明顯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為了在全國人民面前揭露蔣介石「假民主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主席以身犯險,親赴重慶和蔣介石進行了談判。  從1945年的8月28日到1945年10月11日,重慶談判持續了45天。
  • 1945年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前後珍貴老照片!
    毛澤東飛赴重慶時在延安機場1945年8月28日,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抵達重慶,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這一天,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從延安飛抵重慶。1945年,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赴重慶談判這一消息震撼重慶全城,柳亞子因此寫詩稱讚毛澤東是「彌天大勇」。
  • 毛澤東與周恩來是如何交往的
    歷史告訴我們,在艱難創業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我們的事業出現困難和危機的時刻,領導班子成員的互信互助,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是非常重要的。1935年1月,紅軍攻佔黔北重鎮遵義,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周恩來和大多數人都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積極擁護毛澤東在黨中央領導地位的確立。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中對毛澤東的復出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 毛澤東、周恩來與傅作義將軍:「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捨難分」
    傅作義將軍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感慨的說:「就我個人的抗日經歷來說,也直接間接地得到了延安和毛澤東同志的鼓勵。」1949年初,傅作義將軍響應毛澤東倡導的和平解放北平的號召,通過談判實現了中國千年古城——北平的和平。北平和平解放毛澤東在寫給傅作義將軍的親筆信中說:「北平問題的和平解決,貴將軍與有勞績。」
  • 為什麼說他是古今中外罕見的談判天才|周恩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
    2020年1月8日周恩來同志逝世44周年紀念日50多年革命生涯 ,26年總理任期。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同時,他也是古今中外罕見的談判天才,言辭柔中帶剛,綿裡藏針,其論理、氣度和分寸感折服了所有的談判對手。今天,紅旗君帶你領略周恩來總理過人的智慧與風採。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韓戰初期,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使用空軍是中南海決策層首先考慮的問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多次與聶榮臻、劉亞樓、王秉璋等討論志願軍空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開門見山地對劉亞樓說:「志願軍地面部隊,主要是以步兵和為數不多的炮兵、坦克兵參戰。與擁有陸、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國軍隊作戰,制空權必然操在美軍手中,這對志願軍的戰鬥行動極為不利。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國共重慶談判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囯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整個事件過程從1945年8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國共雙方籤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 周恩來在重慶的抗戰
    周恩來、葉劍英等最後撤離了武漢,於12月到達重慶。在重慶,周恩來工作了8年。可以說,重慶是周恩來抗戰時期最主要的陣地。領導抗戰文化軍周恩來和董必武在紅巖村同八路軍辦事處、新華日報工作人員合影在重慶,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同國民党進行有關國共合作、促蔣抗日的談判,領導南方局、國統區和南方各省黨的工作、軍隊工作、統戰工作及宣傳文化教育工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重慶的文化工作。
  • 劇版《重慶談判》將播,特型演員王霙致敬古月,馬曉偉挑戰孫飛虎
    文\娛鋪子劇版《重慶談判》將播,特型演員王霙致敬古月,馬曉偉挑戰孫飛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重慶談判》2018年11月全面殺青據悉,《重慶談判》將會在2020年下半年國慶期間上星播出,其情節重點聚焦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高舉和平、民主、團結的旗幟,到重慶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