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攀藤梯到上樓梯 四川「懸崖村」搬遷記

2020-12-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阿土列爾村民搬遷記(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13))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從阿土列爾村搬到南坪社區後,某色伍哈(右)和侄子在社區裡合影。

&nbsp&nbsp&nbsp&nbsp宋豪新 阿克鳩射攝影報導

&nbsp&nbsp&nbsp&nbsp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南坪社區3號集中安置點的社區廣場上,幾個孩子還在鞦韆邊玩耍,淅瀝的小雨絲毫影響不到他們的歡樂。

&nbsp&nbsp&nbsp&nbsp社區30棟住宅樓,黃牆灰瓦,富有彝族特色。夜色中,點點燈光從住戶家透出來,溫馨而靜謐。17棟2單元10號,是某色伍哈的家,記者剛進門,前來串門的鄰居正準備離開。

&nbsp&nbsp&nbsp&nbsp顯然還沒從喬遷新居的喜悅中緩過神來,某色伍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身份——是阿土列爾村村民,還是昭覺縣社區居民?

&nbsp&nbsp&nbsp&nbsp60多公裡外的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人們口中的「懸崖村」。今年5月11日,48歲的某色伍哈帶著家人,和鄉親們走下2500多級鋼梯,搬出老屋,搬進新居,只用了一個半小時車程。

&nbsp&nbsp&nbsp&nbsp攀藤梯

&nbsp&nbsp&nbsp&nbsp100平方米,三室兩廳,南北通透,家具齊備,水電氣三通,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一應俱全。帶著記者在屋裡轉了又轉、看了又看,某色伍哈的笑容就沒停過。

&nbsp&nbsp&nbsp&nbsp從懸崖村搬下來後,在縣城讀初三的大兒子某色布且下了晚自習,就能回家住。某色伍哈盤算著,今年9月,大女兒某色小林就要小升初了,到時把孩子們都從懸崖村下的學校轉過來。

&nbsp&nbsp&nbsp&nbsp坐在新沙發上,某色伍哈一開口就是孩子的教育:「我沒讀書吃了虧,不能再讓小孩吃虧。」

&nbsp&nbsp&nbsp&nbsp十幾歲時,由於家庭變故,年少的某色伍哈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好在他足夠勤快,憑著一雙手,開墾了新田種糧,後來又在山上建起了磚房。

&nbsp&nbsp&nbsp&nbsp歷史上,懸崖村村民因躲避戰亂聚居於此,與世隔絕,至今已經繁衍七八代人。13歲之前,某色伍哈沒有下過山,沒有去過懸崖村以外的地方。他的兒子某色布且也是在13歲時,才由他一路護著爬藤梯下了山,藤梯上有的地方只能容下半個腳掌。不讓年齡太小的孩子獨自下山,是當地人對孩子的保護,也是基於現實的無奈之舉。

&nbsp&nbsp&nbsp&nbsp交通不便阻礙了懸崖村的發展,產業進不來,山貨也賣不出去。貧窮讓懸崖村青年男子的婚事一拖再拖。某色伍哈的妻子阿勇莫阿果是雷波縣上田壩鄉人,上田壩鄉緊鄰金沙江,河對面就是雲南,娘家的條件要好很多。

&nbsp&nbsp&nbsp&nbsp結婚當天,妻子和送親的娘家人十幾個人,沿著盤山公路足足走了5個多小時,才上到了懸崖村。某色伍哈寧願帶他們繞遠路,也不敢告訴他們要爬危險的藤梯,「主要是怕她嫌棄。」

&nbsp&nbsp&nbsp&nbsp爬鋼梯

&nbsp&nbsp&nbsp&nbsp妻子懷孕後,為了方便照顧,某色伍哈跟著她搬回了雷波縣。在雷波,某色伍哈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家裡,普通話就是那時學會的。

&nbsp&nbsp&nbsp&nbsp大兒子某色布且3歲時,某色伍哈說服了妻子,重新爬上陡峭的懸梯,回到生他養他的懸崖村。靠發展種植、養殖畜禽和打工,某色伍哈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nbsp&nbsp&nbsp&nbsp2016年,懸崖村的命運迎來了第一次轉折。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上山的藤梯換成了鋼梯,出行條件大大改善。2017年被媒體廣泛報導後,寬帶網絡和4G信號打通了懸崖村的信息「天路」,許多村民在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起直播,展現懸崖村的新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爬上山頂去看一看。某色伍哈意識到機會來了,他在懸崖村開起了第一家小賣部,賣啤酒、礦泉水、方便麵。

&nbsp&nbsp&nbsp&nbsp「我開的是村裡第一家小賣部,大家見都沒見過,一開始都是看熱鬧,沒啥生意。進貨要爬鋼梯,不能負重太多,一次只能帶兩件啤酒上去,一上一下就是一天時間,差不多隔天就要進一趟貨。」某色伍哈說。

&nbsp&nbsp&nbsp&nbsp為了給小賣部裡添置一臺冰箱,他咬咬牙,僱了兩個人幫忙抬上山,「冰箱1300塊,運費就花了600多塊!」辛苦換來了回報,生意好的時候小賣部一個月能掙一兩千元。村民們也從最初的看熱鬧變得羨慕起來,都來討教開店經驗。某色伍哈傾囊相授,希望大家能一起致富。

&nbsp&nbsp&nbsp&nbsp上樓梯

&nbsp&nbsp&nbsp&nbsp去年4月,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飛到了懸崖村:貧困戶將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遷入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nbsp&nbsp&nbsp&nbsp今年5月11日前後,懸崖村的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44人,陸續走下鋼梯,搬進縣城。這次走下2500多級鋼梯,某色伍哈跟以往的感覺都不一樣,既有不舍,又憧憬著前方。

&nbsp&nbsp&nbsp&nbsp搬出懸崖村的第二天,某色伍哈在新家煮了10多斤酸湯魚,邀請親戚朋友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這是他一生中難得的慶祝,也是他新生活的開始。

&nbsp&nbsp&nbsp&nbsp住上新房,某色伍哈家裡只花了1萬多元,其餘都是政府補貼。為了減輕村民下山的負擔,當地政府還給每家置備了必需的家具、洗衣機、電視機等。某色伍哈自己添了些錢,又多買了一些。「以後一家都要住過來,娃娃也在這邊讀書,這樣住著舒服一點。」

&nbsp&nbsp&nbsp&nbsp易地扶貧搬遷,要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安置點附近,多個現代產業園已經動工,今後安置點的居民可以就近就業。為了豐富居民的生活,社區修建了活動中心、幼兒園、社區醫院等,並分區域設置了中心花園、健身娛樂設施,可以滿足搬遷群眾就近就醫、子女就學和文化活動等需求。

&nbsp&nbsp&nbsp&nbsp這段時間,某色伍哈沒事就圍著社區轉,希望能找尋到一個適合的鋪面。「安置社區入住的居民越來越多,我還是想開個小賣部,既方便鄰居,又能有收入。」他說,現在的日子是過去想都沒想過的,「好政策卡莎莎(彝語,謝謝),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藤梯→鋼梯→樓梯 「懸崖村」84戶居民抽籤選房啦 - 東北網
    藤梯→鋼梯→樓梯「懸崖村」84戶居民抽籤選房啦!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脫貧面臨更大的挑戰,成了一道加試題。如何答好這道加試題,讓脫貧如期交上滿意的答卷,從中央到地方,正用一系列切實措施踐行承諾。好消息也不斷傳來,今天(26日),四川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始抽籤選房了,這其中有一個要搬家的村子值得一提,那就是懸崖村,曾近,這裡是需要藤梯攀爬的懸崖絕壁,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山,後來,藤梯改成了鋼梯,如今,村民們終於要告別懸崖,走出大山了。
  • 阿土列爾村民搬遷記
    從懸崖村搬下來後,在縣城讀初三的大兒子某色布且下了晚自習,就能回家住。某色伍哈盤算著,今年9月,大女兒某色小林就要小升初了,到時把孩子們都從懸崖村下的學校轉過來。坐在新沙發上,某色伍哈一開口就是孩子的教育:「我沒讀書吃了虧,不能再讓小孩吃虧。」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懸崖村」十多名小學生此前要從山下的學校爬17段藤梯回家(右),後來變成爬「鋼梯」(左)。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民唯一進出的路是2556級的鋼梯。
  • 別了「懸崖村」 農發行以金融支持築就脫貧致富「階梯」
    截至5月14日,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幸福的新生活就在眼前,就在腳下。從藤梯、鋼梯到樓梯,從農民、村民到居民,彝族老鄉們的生活「一步跨千年」,翻開了人生的新篇章。而跨越的「階梯」,離不開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與築造。
  • 娶媳婦要18萬禮金的懸崖村將搬遷,6億元撘的鋼梯血本無歸了嗎?
    導讀:娶媳婦要18萬禮金的懸崖村將搬遷,6億元撘的鋼梯血本無歸了嗎?在四川省涼山深處的懸崖上,曾經有一個極度危險的村子,村民每次外出都要從垂直800米的懸崖上踩著藤梯爬下來,險象環生令人看著無比揪心。以前村民上下山是為了用山貨換點日用品,後來意識到在當今世界娃娃不讀書不行,於是幾歲的娃娃也要爬藤梯下山去上學。
  • 懸崖村下山記:84戶貧困戶異地搬遷後,村莊未來走向何方?
    本月12日至14日,這個曾經在輿論上引起無數次關注的涼山「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344人離開了世代居住的村莊。村民們用竹筐裝著自己的孩子和行李,走向了昭覺縣縣城城內他們的新家。「懸崖村」的村民根據抽籤結果分流到4個異地安置點。其實他們見證的正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來自昭覺縣92個邊遠山村、3914戶共計18569人將陸續在縣城集體安置。
  • 阿土列爾村民搬遷記(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13))
    宋豪新 阿克鳩射攝影報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南坪社區3號集中安置點的社區廣場上,幾個孩子還在鞦韆邊玩耍,淅瀝的小雨絲毫影響不到他們的歡樂。社區30棟住宅樓,黃牆灰瓦,富有彝族特色。夜色中,點點燈光從住戶家透出來,溫馨而靜謐。
  • 四川涼山「懸崖村」貧困群眾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覺縣阿土列爾村的懸崖鋼梯上,村民沿著鋼梯下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桃花源」的煩惱被稱為「懸崖村」的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的人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這裡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有著優良的小氣候。在戰亂紛爭的年代,易守難攻的地勢保護著居民免受侵擾,人們在此過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然而,「桃花源」裡並非只有詩意的棲居。
  • 世界上6個最極端居住地,四川大涼山「懸崖村」進榜
    TOP5:秘魯瓦卡奇納綠洲; 這是伊卡地區沙漠中部的綠洲,但它是以業餘滑沙運動(滑沙人從沙丘上滑下來)而聞名的。坦白的說,瓦卡奇納是人工建造的度假勝地,人們居住在這裡的原因非常務實——旅遊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但這並沒有破壞這片神奇綠洲的美麗!TOP4:格陵蘭島伊索託克村; 格陵蘭島伊索託克村的北極氣候使得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條件相當極端。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某色拉博供圖口述:某色拉博(阿土列爾村村民)整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11月中旬,我的家鄉昭覺縣和涼山州其他6個貧困縣一起摘了帽,我們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的村民簡直高興慘了。過去這幾年,高興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在我的身邊。
  • 四川「懸崖村」藤梯變鋼梯 脫貧攻堅要打崖邊「突圍戰」
    本報製圖/盧浩  州縣斥資百萬元讓藤梯「換甲」,特色產業長短可期——  核心提示  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列爾村引起廣泛關注,由此成為觀察四川精準脫貧的一扇窗口  2016年歲末,本報記者再次進村採訪,發現阿土列爾村已經
  • 這裡有一封「懸崖村」第一書記的演講邀請函等你...
    」村民的新生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爾村也被稱為「懸崖村」深藏在四川大涼山深處村子位於海拔1300米的懸崖之上屬於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隨著四川「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如今的「懸崖村」已經擺脫貧困換了模樣 在懸崖上的舊村村民們開民宿、做導遊把鄉村旅遊做得風生水起在懸崖下的新家
  • 「脫貧攻堅成果展」農發行金融扶貧創新紀實:深度融入「懸崖村...
    面對疫情「加試題」,為助力攻克四川最後深貧堡壘,農發行四川分行提煉運用「六個三」金融扶貧工作法,成立「三專班」、制定「三方案」、列出「三清單」、給予「三傾斜」、聚焦「三精準」、堅持「三監督」,精準助力完成剩餘脫貧任務,推動金融扶貧再獲新成效。
  • 演員在6米高空中起舞,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舞劇《懸崖村...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前不久,四川貧困縣全部清零,大涼山也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在迎接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12月7日、8日,四川省歌舞劇院推出新創舞劇《懸崖村的幸福路》在四川大劇院演出,用原創作品展現四川脫貧攻堅的歷史巨變。「我們也希望這條幸福路,不僅僅是一條致富路,更是一條連接著教育、未來的精神扶志路。」本劇導演盧睿說道。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推出長篇紀實文學《懸崖村》
    「懸崖村」本名阿土勒爾村,是四川大涼山腹地的一個彝族小山村,村民主要靠攀爬218級藤梯來維繫和外界的聯繫。這個懸崖上貧困、落後的彝家山村,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12集長篇紀實文學《懸崖村》根據彝族作家阿克鳩射入選2019年度「中國好書」、榮獲第十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懸崖村》改編而成,以豐富、生動的聲音,飽含感情地講述了彝族地區典型貧困山村「懸崖村」脫貧攻堅的奮鬥歷程。
  • 四川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開始搬遷入住,村民能適應城鎮生活嗎?
    4月26日-29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將面向搬遷群眾開始分房。2019年昭覺縣籌建4個集中安置點共建設安全住房4057套,其中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3921戶18547人,總佔地面積581畝,總建築面積398860平方米,為四川省內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 "懸崖村"90後媳婦:努力供孩子們上大學 讓他們自由自在戀愛
    原來村民進出村子都要爬藤梯。12歲,讀完小學三年級,輟學,回家放羊;16歲,離家到廣東,進電子廠打工;20歲,母親一個電話,就安排她嫁進了「懸崖村」阿土列爾村,出嫁那天,才第一次和丈夫見面……涼山彝族女孩俄木以伍26歲的人生,平平淡淡,無波無瀾,短短幾句話就可以概述。嫁到「懸崖村」,她的朋友說:你好厲害,能爬那個梯子。俄木以伍的回答有些酸楚:沒辦法,嫁都嫁了。「愛情是什麼?
  • 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懸崖村」)特土組。袁敏/攝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袁敏 王代強)推開房門,寬敞明亮的新家遠超吉克打洛的預想,「太巴適了,這才像個家的樣子!」5月14日,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懸崖村」)特土組吉克打洛等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入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至此,「懸崖村」4個村民小組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下山進城,前後用時3天時間。  以「懸崖村」貧困戶的全部下山為標誌,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全部入住,3900多套新房迎來主人。
  • 懸崖村離地有270層樓高,藤梯換成了鋼梯,小夥再也不愁找媳婦了
    懸崖村離地有270層樓高,藤梯換成了鋼梯,小夥再也不愁找媳婦了四川的涼山上有一座懸崖上的村莊,這裡的孩子們上學需要攀爬800米的懸崖,這是一條承載趁希望的懸崖之路,而這一條路卻只是17條危險的藤梯。村裡通向外界,需要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兩條相連的藤梯長度約100米,沒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險的。在這條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個,有村裡的人,也有外來的人,而摔傷的人更多。懸崖村在美姑河大峽谷的一座山上,這裡從山腳到村莊,是一個近乎陡直的山崖,懸崖村在海拔1400多米的位置,這裡與地面垂直的距離大約為800米,相當於270層樓的高度。
  • 【華西都市報】"懸崖村"90後媳婦:努力供孩子們上大學 讓他們自由...
    原來村民進出村子都要爬藤梯。  12歲,讀完小學三年級,輟學,回家放羊;16歲,離家到廣東,進電子廠打工;20歲,母親一個電話,就安排她嫁進了「懸崖村」阿土列爾村,出嫁那天,才第一次和丈夫見面……涼山彝族女孩俄木以伍26歲的人生,平平淡淡,無波無瀾,短短幾句話就可以概述。  嫁到「懸崖村」,她的朋友說:你好厲害,能爬那個梯子。俄木以伍的回答有些酸楚:沒辦法,嫁都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