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人到晚年,有這四樣「本錢」,才是真正有福氣的人

2020-12-23 歷史讀書坊

著名詩人葉芝有一首詩《當你老了》,回想的就是人老年的時候,坐在爐火邊,拿著一本書,溫馨愜意地回想起年輕時風華正茂的自己,實在是一種美好的場景。俗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人生奮鬥了一輩子,最後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這是自然的規律,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我們享受青春的激情美好,也要坦然地迎接人生落幕的到來。年輕時的奮鬥,本來就是為了能夠好好地安享晚年。所以,要早為自己做規劃,不要貪圖安逸,對人生對家庭對自己不負責,最後晚景悽涼。

老祖宗告誡我們,人到晚年,還有這四樣「本錢」,才是真正有福氣的人

1身體健康硬朗

人生都想晚年幸福,而幸福的基礎,就是我們要有一個好的身體。身體健康,才能享受一切,不然真的無從談起。如果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老年必然病魔纏身,不能自如地行動,凡事都要依靠別人,看別人的臉色,滋味實在是不好受。雖然現在科技很發達,大部分病症都能治好,不過人到晚年,本來身體素質就已經下降了,可能經不起一場大手術的折騰,更不用說享受人生了。所以,人老了身體健康硬朗,才是享受人生幸福的基礎。

2有自己的私房錢

年輕的時候有力氣有智慧,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即使一時的窮困,只要稍微努力一點,也不難熬過去。俗話說:「天怕起秋旱,人怕老來貧。」農民種莊稼最怕秋天的乾旱來得太早,人一到老年最怕沒有錢花。這個時候要麼退休了,退休金少得可憐,要麼幹不動了,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就沒有辦法生存,更不要說保證生活質量了。即使子女能補助一些,也不免給點臉色,人要自己兜裡有錢,才有底氣,才能硬氣。所以要早做打算,誰有不如自己有,靠誰也不如靠自己,人老的時候還有錢花,才是真正的福氣。

3有愛人陪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年輕的時候都渴望美好的愛情,重視愛人的形象和外表,人到晚年才知道,能找到一個陪伴自己到老,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體貼關心自己的老伴才是最重要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老年人最怕孤單,孤苦無依,連個說話傾訴的人都沒有,孤零零地一個人,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子女大了,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不可能一直陪在父母身邊。只有老伴才是跟自己最親近的人,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老伴好一點,柴米油鹽,不離不棄,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一件事。

4子女孝順

俗話說:「積穀防饑,養兒防老。」中國傳統的觀念就是養育子女,老了好有一個忠實的依靠。現在這個觀念雖然淡了,我們養育子女就是為了好好培養他,讓他學有所成,有知識有文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過,兒女始終是我們一生的牽掛,打斷骨頭連著筋,何況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人到晚年,如果子女孝順,能常回家看看,生病的時候能夠侍奉在旁,沒有依靠的時候能夠靠得上,也是人生最大的寬慰了。所以,年輕的時候也要以身作則,孝順自己的父母,身教勝於言傳,一個有德行的家庭,必定是溫馨溫暖的。

老祖宗的經驗,都是經過千年的教訓得來的,當我們老年的時候,身體健康,兜裡有錢,有愛人陪伴,有子女孝順,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本錢。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此了!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二樣儘量少碰,別好奇,容易招來禍端
    五十歲是很重要的一個年齡段,此時的人早就經歷過年輕的朝氣,踏過輝煌的鼎盛時期,將要步入老年生活。老祖宗說過:「五十而知天命」,因為你在五十歲的時候,經驗和閱歷都很豐富,此刻的我們通常早就認識到了自身,而且有能力把握好自身的人生。
  •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六十,這二樣儘量少碰,容易招來禍端,別好奇
    但六十歲已經到了暮年,即便消遣時間很多,那也不能再醉心於功名利祿、吃喝玩樂。表面上來看是為了晚年的幸福健康,但這卻是老祖宗的兩個忠告。不近名利,福分自來五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富貴;九萬裡禪悟,終能作賦田圓。
  • 真正有福氣的人,身上都有「三寶」,你有「幾寶」?
    有人說,福氣就是運氣,有好福氣就是有好運氣。其實,福氣要比運氣更深更厚,有好福氣的人,要比有好運氣的人更加盈實,更有價值些。真正有福氣的人,身上都有「三寶」,你有「幾寶」?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老祖宗的忠告,70後值得一看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老祖宗的忠告,70後值得一看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四十歲正是不惑的年齡,農村俗語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作為老祖宗的忠告留存到現在,70後的朋友值得一看。誰都年輕過,在那些青春歲月裡,曾經懷揣著夢想與熱情的少年走到了現在變成油膩大叔,這是歲月和生活的使然,我們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如孔聖人所說,四十而不惑,但是到了不惑之年的男人真的能夠看透、看淡所有事情嗎?
  • 老祖宗忠告:人到四十,身上有這兩個跡象,往往是發達的徵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那些等待時間的人,往往就是在浪費時間的人」。當我們仔細想想也是那麼一回事。人生數載,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誰也耗不起。很多時候等待時機的同時,自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是枉然。與其默默等待,不如努力地提升自己,也是一種創造機會的體現。
  •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很小氣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都很小氣,但是他們的小氣並不代表他們是吝嗇鬼。真正有福氣的人,對自己的健康都是很小氣的。他們知道該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重來都不想靠糟蹋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來工作和錢財。他們更不會夜裡不休息不睡覺,三更半夜去和朋友喝酒聚會。
  • 老祖宗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熬出頭,看這3件事就行,十有九準
    清朝光緒年間的狀元駱成鑲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那就是「再窮不過要飯,不死總會出頭」,然而話雖如此,真正去要飯的人以及真正出頭的人依然是少數,那麼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出頭呢?其實老祖宗早就有留下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熬出頭,看這3件事就行,十有九準。
  • 人到五十,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記住老人家的四個忠告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慢慢變得安靜,變得沉穩,也變得心如止水了。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同樣也面臨著很多的困惑。有人說,人到五十,我們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記住老人家的這四個忠告。仔細一想,還是很有道理的,那麼,這四個忠告,究竟是指什麼呢?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
  •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手裡有這3樣東西,晚年幸福
    導語人生每個階段的經歷都是不同的,得到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但不可否認的事絕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有著很多相同的經歷以及相同的感悟也是類似的。而我們中華民族作為五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未曾斷絕過文化傳承的民族,我們的前輩們所積累下來的人生經驗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但關於這一點其實也很多的人都不清楚老祖宗們傳下來的由他們一生積累下來的經驗。
  •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不會幹這三種「好」事,福報自然來
    卷首語 我們日常閒聊的時候,經常會說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子女和睦、善待老人,通常這類人就是我們普通人所說的真正有福氣的人。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句句在理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
  • 人到晚年,晚景能否安逸,看的是這三樣東西,而不是金錢
    人到晚年,晚景能否安逸,看的是這三樣東西,而不是金錢有很多人總是覺得只要有錢,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老話:「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很多的人也覺得老人也要有錢,有了錢之後,老人會過得非常的幸福。其實人到晚年,晚景是否安逸,看的是這三樣東西,而不是金錢。01.
  • 人到六十才真正明白,這三樣東西才是人生的至寶,你都有嗎?
    人生啊,總是這樣短暫,從青春年少到鬢髮斑白的老者,仿佛就是彈指一瞬,人的年齡越大,似乎時間過得越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到六十似乎生命真正進入了晚景,變成了真正的老人。回憶這一生,我們到底得到了什麼?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第1句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中國向來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其實這話說的就是給予他人便利,早晚他人會給予我們便利。
  • 人過六十,老無所依,這才是你最好的本錢
    健康是在年老之後最重要的本錢,只要能夠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即使晚景不怎麼豐富,仍然能夠過得讓人羨慕。很多人都說,一個人成功與否,就是看自己是不是活的能夠比別人都長,你能夠跑到最後,就說明你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其實這樣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 老祖宗告誡:「人貪4樣,不敗也亡」,避開這4樣,好運擋也擋不住
    老祖宗的智慧,說的句句在理這些《易經》中的智慧,已經讓很多讀者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更是能夠讓人們在生活中掌握智慧,「不白忙」!易經忠告:「人貪四樣,不敗也亡」,如何理解呢?這四件事,要明白提早規避!例如因老人留下的房子,在一塊爭個頭破血流,總希望能從這當中多得到一份好處。爭吵了後,親弟兄的真情蕩然無存,因為一點小財值得嗎?所以說,貪財也需要有限度,更應有底線,不可以讓自身的心裡不安。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受用無窮
    古人認為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殘精」指的就是人的精氣神和男性的精子,對老年人來說,節制欲望和多注意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是在提醒男人,到了晚年,身體內的精氣已經所剩無幾,再不加節制的消耗、浪費,那就會命不久矣。
  • 「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經典名言句句在理
    那跟這句話相對的我們老祖宗有一句名言叫,「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指的是哪四樣呢?還有一些人道德敗壞,甚至是有違法違紀的行為,不光財產都丟進去了,整個人可能都要搭進去,所以家教不嚴是一個隱患。第二個,兄弟不和除了父母之外,我們的兄弟姐妹是和我們最親近的有血緣關係的人了。父母都希望在自己離開之後,兄弟姐妹之間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扶持,能夠健健康康,獲得幸福。
  •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小心福氣溜走
    老祖宗的忠告:身上有這二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小心福氣溜走年輕的時候,心中有一股拼勁,只曉得一味地闖一味地去拼,剛出社會的懵懂少年沒有經歷過人情冷暖,更不清楚人心複雜,認為人心往往是特別簡單。但是這個時候的善良往往是被無情辜負;我的老實卻開始被人利用,這使我覺得十分痛苦;心軟更加是1種不公平的善良,有時說著心中卻在疼痛。俗語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很多人全是吃過大虧以後,才知道這一道理。鬼谷子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