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軍迷朋友接觸到槍械的口徑,總會覺得頭大,有英制單位,有公制單位,而且還都不是整數,都有零有整,還有英制單位換算成公制都不對,再加上各國還要自行其是,各搞一套,更是怎一個亂字了得。
圖1:為什麼槍械口徑這麼亂?
軍迷朋友接觸到槍械的口徑,總會覺得頭大,有英制單位,有公制單位,而且還都不是整數,都有零有整,還有英制單位換算成公制都不對,再加上各國還要自行其是,各搞一套,更是怎一個亂字了得。為什麼口徑會這麼亂,這就讓小編來說一說。
先說什麼是口徑,所謂口徑,簡單說就是指槍、炮管的內直徑。槍械分為滑膛槍和線膛搶,滑膛槍是以號數來表示口徑。以一磅純鉛(453.5克)製作出若干個(一定要偶數)相等質量的球體,每個小球正好能通過滑膛槍的槍膛,那麼有幾個小球就叫幾號。例如一磅純鉛製作出12個小球,並且正好可以通過槍膛,那就叫12號滑膛槍。號越大口徑越小,號越小口徑越大。12號滑膛槍槍口直徑大約是18.5毫米。
圖2:滑膛槍是用號數來表示口徑
線膛槍槍管內有膛線,凸起的稱為陽線,凹進去的稱為陰線。口徑是指兩條相對的陽線之間的垂直距離。要注意的是子彈彈頭的直徑肯定要大於口徑,這樣彈頭才能嵌入膛線旋轉並起到閉氣的作用。如中國5.8毫米口徑步槍,彈頭直徑實際上是6毫米。
圖3:口徑是指兩條相對的陽線之間的垂直距離
現在再來說說口徑。
第一大類就是英制單位,也就是以英寸為單位,因為早期英國是槍械生產大國,所以採用英制單位也就不奇怪了。
1英寸=25.4毫米,所以比較常見的就有0.223英寸(5.56毫米)、0.30英寸(7.62毫米),0.357英寸(9毫米)、0.45英寸(11.43毫米)、0.50英寸(12.7毫米)等。
採用英制單位時要注意,一些西方資料中習慣不寫英寸單位,甚至連前面的0都沒有,而直接寫成.22、.30、.50,讀作點22、點30、點50,有些翻譯的不懂軍事常識,又比較粗心,就把前面的.給忽略了,結果成了30毫米,50毫米——要知道槍和炮的區分就是以20毫米為界,小於20毫米叫槍,大於20毫米就是炮了,50毫米怎麼可能是槍呢?
圖4:.50英寸就是12.7毫米,機槍最常用的口徑
英制單位還有一個特例,那就是0.38英寸,而且這是特指發射0.38ACP子彈(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爾特自動手槍彈)的左輪手槍口徑——對,就是以前香港電影裡警察阿Sir配用的左輪。第一個特別,這個0.38英寸不是指槍管直徑,而是指子彈的彈殼的最大直徑。第二個特別,0.38英寸左輪實際上槍管口徑是0.354英寸(9毫米),而0.38英寸是9.65毫米。
所以,0.38英寸左輪其實就是9毫米左輪,但是你要是說9毫米左輪,那就太Low了。
圖5:0.38英寸左輪是特例
第二大類就是公制單位了,隨著一些國家的槍械設計和製造上了軌道後,就開始不買英國帳了,開始搞自己的一套口徑了。
首先是德國,最著名的毛瑟步槍口徑就是7.92毫米,而不是當時主流的0.30英寸(7.62毫米),所以後來中國仿製毛瑟步槍的中正式,就因為7.92毫米口徑而被俗稱為七九步槍。
接著是日本,日本資源相對比較匱乏,所以將7毫米級別的步槍稍微減小了一些,採用6.5毫米。抗戰時期著名的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都是6.5毫米口徑。
圖6:口徑五花八門,實在看得人頭大
二戰以後,步槍逐漸開始小口徑化趨勢,槍械口徑有大,中,小,微之分。12毫米以上稱為大口徑,6~12毫米為中口徑,5~6毫米為小口徑,5毫米以下為微口徑。就在5-6毫米的小口級別,北約採用5.56毫米,華約則是採用5.45毫米,而中國乾脆就採用了5.8毫米。
正因為這些原因,就導致了槍械的口徑五花八門,看得讓人頭大。
至於子彈的型號,也就更為複雜,最簡單的表述就是7.62x54毫米,7.62表示口徑是7.62毫米,54則表示彈殼長度是54毫米,更專業一點,則再加上例如「Nagant」(納甘彈)或者ACP之類的後綴,來說明子彈生產商或者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