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觸手可及的未來與新的現實

2020-12-15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作者陳春花,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01

管理作為生活的一項整體功能

毫無疑問已經被實踐了數個世紀

在18世紀90年代,英格蘭發生工業革命並且引進工廠體系,管理才開始以一門獨立而重要的學科出現。

19世紀末期,美國才將管理作為一門獨立存在的科學。其標誌是,美國在大型工廠裡開始引進軍事化的管理體系,這套體系有效地提升了軍隊的管理效率。

但是很多工程師認為,僅僅依靠軍事化的管理體系不能真正地發揮效能,科學管理學派因此而產生,泰勒是該學派的主要創始人。在泰勒1911年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倡導並闡述了「科學管理」理念。

1922年,首屆世界管理學大會在布拉格召開,標誌著管理學的開端。組織和籌辦首屆管理學大會的是當時的美國商務部長的胡佛和世界著名的歷史學家、捷克國父瑪撒裡克。

在這場大會當中,人們開始更關心商業,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工業」,因為它更有效率或者說更有利潤。

20世紀4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到管理當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上級和下屬。上級和下屬明確的分工雖然帶來了很強的勞動效率,但也傷害到了人本身。因此,人際關係學派應運而生,上級作為思考者和下屬作為感受者的分類被摒棄。

20世紀50年代,各種管理學派百家齊放,人們開始關心各種管理角色。

20世紀60年代,研究的興趣從個人轉到組織。

20世紀70年代,隨著技術不斷發展,管理應用到各個領域,情境理論產生。一個全面的「情境」綜合了任務、技術、人之間的關係,它們會被作為整體來管理。

20世紀80年代,系統理論成為管理思想的主流。該理論指出,我們不僅僅考慮人跟社會、人與任務、人與技術的關係,還要考慮人和自然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放棄徵服和奴役自然的觀念,作為個人、企業、或工業,我們都在一個生態系統當中。相互依存的概念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我之所以跟大家討論管理從誕生之時起到今天所發生的這些變化,其實我是想告訴各位,管理所有的變化,都是沿著如何能夠真正改善人們生活和推進社會進步而展開。

下面我想跟大家介紹讓我深受影響的兩位管理學者。

02

德魯克創立了「管理學科」

德魯克用畢生的實踐履行其「致力於改善人類生活」的追求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看:

第一,德魯克經典著作的實踐性

在德魯克看來,管理理論必須有充實的實踐經驗支持,並由三個要素組成:

(1)問題導向、問題辨析與概念框架的提出;

(2)一組說明各種組織及其管理學特性或變量間關係的命題;

(3)可供驗證的背景。

在中國企業的成長過程當中,德魯克的著作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是因為它能夠直指實踐中的問題,在實踐中得以驗證。

第二,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我把自己理解的德魯克思想精髓總結為三個方面:

1. 「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這是德魯克給企業下的定義。我們在討論管理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從顧客那裡去尋找事業的答案。如果你沒有能力去理解結果的檢驗是在外部,其實就沒有理解德魯克思想的精髓。

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我懂得兩個最重要的道理:

3. 創新精神

在他討論創新的部分,無論是寫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還是創立管理學科,並將管理運用到非盈利部門、政府部門和大學等一系列部門,德魯克都是在做創新的實踐。他認為創新其實是企業持久生命力的來源,而創新本身必須是一個實踐的創新。

第三,德魯克價值貢獻

回過頭來再看德魯克的價值貢獻,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創立了管理學科」。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部分來看:

1. 管理是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

他圍繞著人與權力、價值觀、結構和方式來研究這一學科,尤其是圍繞著責任。正是因為德魯克的價值貢獻,管理成為了一門真正的綜合的藝術。

2.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

德魯克將目標詮釋為:管理任務、承擔責任、勇於實踐。我們從事管理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我們要承擔的是一個真正的任務,需要對責任體系有明確認識,並且努力去做實踐。

3. 事業理論

德魯克有一個三問:「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會是什麼?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麼?」

在經營理論當中,德魯克提出組織的三個基本假設:「有關組織外部環境的假設:社會及其結構、市場、客戶和技術;有關組織特殊使命的假設;完成企業使命所必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設。」這三個基本假設指導了企業在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核心能力成長中,如何真正協同外部環境共同發展。

03

我們苦苦思考的問題,

福列特在100年前已給出答案

另一個給我巨大影響的管理學者是福列特。

福列特終生的研究和體驗,就是為了幫助形成一個更加公平、更具創造性以及更具生產力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在深入學習和理解福列特的理論中,我總結為福列特的四個基本原理:

第一個基本原理:建設性的衝突

在福利特的研究當中,非常關注衝突本身。在她看來衝突有三種方式:

  1. 直接妥協。衝突可能就解決掉,但這不是最好的方式;

  2. 強烈的對立和衝突之後,衝突雙方其中一方退出。這也不是非常好的衝突的概念

  3. 真正的衝突最終結果不是勝利或者協商,而是利益的整合。也即,涵蓋雙方不同的利益訴求,找到一個利益整合的方向來解決衝突。

更重要的是,福列特認為,只有存在衝突的時候,活力才會存在今天我們在面臨衝突、挑戰和壓力的時候,恰恰需要這樣一個很正確的理解。

第二個基本原理:企業是一個社會組織

福列特把企業看成是一種社會組織,而非僅僅是一個經濟或生產組織,這就要求企業和企業管理者明確和承擔更多經濟責任之外的社會職責。她說:

「如果企業不能找到一種更加豐富的視角,去理解統一企業組織的可行方法,它將不能對社會發揮最大功用,也不能巧妙地規範自己,去提供已有的服務。」

在巨變和萬物互聯的環境中,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功能和績效,必須把自己融入到整個企業的社會環境當中。

也因此我自己提出來說,今天組織的績效已經從內部移到了外部,企業必須跟整個社會做協同和共生,而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自己獨立的概念。這個啟發我的就是福列特。

第三個基本原理:管理是一種職能並以科學為基礎

福利特在自己的研究中進一步分析企業管理將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她認為:

「產業的基本要素是管理,既非銀行家也非股東。良好的管理才能吸引貸款、工人和顧客。此外,不論什麼改變出現,不管該產業是由個體資本家、政府還是工人所持有,它們都需要得到管理。管理是企業中一項持久的職能。」

更為可貴的是,她預見性地提出:

「許多情況推動我們走向全面的科學管理,總結如下:(1)有效的管理不得不取代自然資源的開發,後者終究有枯竭的一天;(2)日趨激烈的競爭;(3)勞動力的缺乏;(4)對人際道德更寬泛的關注;(5)商業是一項公共服務,它需要承擔自身的有效運轉,這一觀點日益得到接受。」

看到她20世紀三四十年代所做的判斷,這五點的情況今天一一成為現實,再一次讓我們明白經典的持久魅力。

另外,福列特認為,企業管理在知識的儲備中要兩部分並行:一部分是從技術層面,你怎麼把生產和分銷的知識組合起來;另外一部分其實是關於人的部分,你怎麼能夠讓大家公正地,而且有效地能夠協同在一起工作。

用簡單的話說,就是管理者需要兩方面的知識:一是對事,一是對人。

第四個基本原理:重塑領導者的權責

我對領導力概念的理解也深受福列特的影響。在福列特的著作中,討論了什麼叫做領導者、什麼叫做權力。在定義領導者職責上,我引述兩段福列特的話給大家:

「領導者的能力不在於能夠施加個人意願並讓其他人追隨他,而在於如何把不同的意願聯合起來成為群體的內在動力。他必須知道如何創造群體力量而不是施加個人力量。他必須創建團隊。」

「最優秀的領導者並不要求別人為他服務,而是為共同目標服務。最優秀的領導人沒有追隨者,而是與大家一起奮鬥。」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非常關注領導者的權威,關注命令鏈條,關注管控的模式,但在數位化時代,我們需要特別強調的,實際上是夥伴關係和共同發展。這正是福列特今天可以給我們啟示的地方。

04

讓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在現實中相遇」

上面我回顧了管理自誕生100年來所走過的變化,以及兩個對我影響至深的管理學者。

下面我想跟大家討論幾個在我看來很重要的話題。我認為對於管理研究者和管理實踐者來說,我們一定要保有一個理想,但是理想主義和現實管理問題必須「在現實中相遇」。

也就是說,管理研究的夢想、渴望,都必須回歸於能不能解決現實的管理問題。

那麼今天的現實是什麼?我用了一個詞來形容——觸手可及的未來用四個「新」來進一步解釋:

觸手可及的未來

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它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物理世界,也不是一個單獨的在線的數字世界,它其實是兩者融合的世界。

新世界觀:

因此,我們也必須擁有一種新的世界觀。過去在工業時代笛卡爾的世界觀中,整體是由部分之和來構成。理解部分,就可以理解整體,叫「部分即為整體」。

可是來到數字時代,我們會發現,整體依然居於中心地位,但整體不再是部分簡單之和。我們沒有辦法用部分決定整體,反而要用整體的視角來看不同的部分。

新理念:

我們也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新理念。這個理念就是,個人、社會和自然,其實是相互依存的。今天理解發展,不能孤立地去看某一個角色、某一個體系,必須按照相互依存的概念去理解。

新領域:

知識本身的興起和技術創造的推動,使得今天產生了非常多的新型領域。

那麼基於這樣的一個現實,管理所探討的關鍵要素也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將其稱之為「新的現實」:

新的現實

關於個體:

我們在理解個體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兩個非常有意思的的現象,一個就是個體價值崛起;另一個我引用德魯克的一句話:「個體無所不能,又百無一能」。

也就是說,當個體能夠真正地認知自己的責任,敬畏變化,願意做好自己並和他人共生合作時,他其實是無所不能的;但如果個體覺得自己因此能主宰一切,戰勝一切,並擁有強大的力量,那個體其實是百無一能,什麼都做不到。我覺得這是我們非常明確的一種現實。

關於知識:

今天我們清楚地知道,知識更有命運的決定權:資本在追隨知識,機會在追隨知識,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在因應知識去做調整和改變。

在這裡,我同樣又追溯到亞里斯多德曾說的一句話:「責任追隨知識」。知識本身既然具有這麼強大的權力性,能夠決定變化,決定變化的格局,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讓知識能夠跟責任組合在一起。

關於商業:

商業今天變得如何,我相信我們都身處其中。商業在今天真的是充滿刺激,至關重要,並且激動人心。

關於生活: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交錯更替的年代,這意味著兩件事情:第一,過去正在迅速的消失,消失的速度比想像更快。我們可能剛熟悉怎麼使用行動電話和移動電腦,但今天你會發現,你需要會用智慧型電話和智能終端;第二,充滿著改變和挑戰,沒有什麼東西是定式的概念,在交錯更替當中,我們可以興奮,可以焦慮,可以惴惴不安,也可以躍躍欲試,這就是今天生活的基本的現實。

05

未來最大的挑戰:

高層管理者

所以當我們理解這樣的一種「觸手可及的未來」和「新的現實」的時候,回到我前面所討論的「理想主義跟現實主義要在現實中相遇」,管理到底能做什麼,該何去何從?

我需要你一定要知道,管理作為基本的技能,依然存在於社會的各個器官當中。

作為管理者,你不用太過於緊張,因為管理層作為一個組織的「器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散亂的群體轉化為一個有序的組織,將人為的努力轉化為組織的績效。

而我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所有非凡的進步並非來自於個人的行為,而是出自人們在組織中的合作。

所以我今天在討論管理的變化和未來的時候,首先我很想清楚地告訴自己,管理層、管理者本身、管理本身,它不僅僅沒有失去它的意義,而且它會顯得更加重要。

而核心的是什麼?你能不能夠真正的創造出更有靈魂、意義、創造力和成效的工作場所,你願不願意去不斷地去做創新的實踐者。這個是根本性的努力的過程。

這裡我再引用德魯克所講過的一段話:

創新意味著對昨天的系統性拋棄;創新意味著對創新機會的系統性探索;創新意味著樂於面向創業精神來進行組織;創新意味著樂於在現有的管理體系之外單獨地創新企業。

如果我們還在昨天的管理體系、管理習慣中,我們還是在一個不願意去面向未來、以創業精神來進行獨立創新組織的概念 中,我相信管理和管理者都是會被淘汰的。

而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未來最大的挑戰其實是高層管理者。有四件事情非常重要:

第一,你願不願意重構自身?

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創新的企業、基於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最重要的是,它們願意去做努力和嘗試,系統性地拋棄過去,迎來新的可能性。我們作為管理的研究者,恰恰也應該是這樣。

那麼你願不願意重構自身?包括你的能力、你的知識、你的認知,甚至你的世界觀和認知世界的能力。

第二,你能否學會由內而外?

今天的管理者,一定要從關注內部、關注內部的體系,轉向為關注外部,關注跟外部的組織之間、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關注你是否能跟社會變化和技術推進的改變之間建立真正的關聯。

第三,你是否能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兼顧人在組織中的意義?

你不能僅僅去討論組織績效的問題,你必須還要討論怎麼能夠幫助人在組織當中發展得更好、成長地更有價值。

第四,能不能夠因為你,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我想這就是對高層管理者最大的挑戰,而這些挑戰正回答了管理的未來到底是什麼。

以上就是我對整個管理認知、演變和未來的思考的探討和回顧。我用一句話結束跟大家的交流:

每一代人都將擁有自己夢想的企業模式和夢想的創造者。

我期待著中國企業在數位化進程中,創造出引領世界的中國企業的成長方式。我也期待我們的管理學者,能夠去貢獻基於數字時代的組織管理創新理論。

我們都是夢想的創造者。謝謝大家!(本文完)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陳春花最新演講:觸手可及的未來與新的現實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12月13日,在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25周年媒體交流會上,陳春花教授發表了題為「管理的變化與未來我認為對於管理研究者和管理實踐者來說,我們一定要保有一個理想,但是理想主義和現實管理問題必須「在現實中相遇」。也就是說,管理研究的夢想、渴望,都必須回歸於能不能解決現實的管理問題。那麼今天的現實是什麼?我用了一個詞來形容——觸手可及的未來,用四個「新」來進一步解釋:
  • 陳春花:面對陌生環境是企業基本狀態,未來要多些英雄主義特質
    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徵程」與「乘風破浪啟未來」為上下篇章,聚焦2021經濟趨勢,探討新消費與大健康等熱門話題。其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從企業微觀層面分享了她對2021年的關鍵詞以及對企業的建議。
  • 陳春花:「企業戰略底層邏輯要從競爭模式轉向共生模式」
    本報記者 屈麗麗 北京報導2020年6月8日,《中國經營報》「探尋﹒迭變商業新邏輯」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在線上舉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作了題為「變量時代,企業如何應對危機把握新機遇」的開題演講。
  • 陳春花:如何安度「職場中年危機」?
    以下文章來源於春暖花開 ,作者陳春花 作者: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在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都日新月異的今天,90後、00後新生代似乎能更快地適應各種變化,面對職場中年危機,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持續成長?
  • 陳春花:企業凝聚力的四個來源
    陳春花:企業凝聚力的四個來源  陳春花 • 2020-07-22 09:50:55 彼德·聖吉歸納了「建立共同願景」中所包含的下列各項要素:願景:我們想要的未來圖象;價值觀:我們如何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目的和使命:組織存在的理由;目標:我們期望短期內達到的裡程碑。一旦真正建立共同願景,那麼它會有足夠的吸引力,把人們的所有努力匯集到一點,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 陳春花:疫情下5個改變讓員工幫你走出危機
    陳春花認為,數字時代的組織變革,需要管理者做出5個根本性改變。此外,作為管理者,面向未來要做到三件事:要有能夠給團隊成員描述願景的能力;要讓組織的每一個員工看到更優秀的東西;要不斷提升員工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
  • 2016金蝶用戶大會:陳春花等解讀"重新定義管理"
    27日,2016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金蝶用戶大會在廣州長隆舉辦,大會以「重新定義管理」為主題,金蝶集團創始人、CEO徐少春,北大國發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等大咖出席盛會,帶來新時期企業如何「重新定義管理」的前瞻觀點。徐少春在致辭中表示,如今的中國企業,雖然掌握著21世紀的先進技術,卻仍滯後地延續著19世紀的管理思想及20世紀的管理流程。
  • 陳春花萬字好文:五大維度訓練你的未來領導力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未來領導力成為對每個人最重要的要求。今年陳春花教授最新研究「未來領導力CODES模型」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本文中,陳春花教授將更詳細生動地講解未來領導力五大維度所需的技能,幫助大家通過正確訓練行動,形成自己的未來領導力。對於我們來講,在今天最大的挑戰不在於你現在長什麼樣子,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在於你未來長什麼樣子。
  • 陳春花談華為:真正強大的企業身上,一定有英雄主義色彩
    鈦媒體註:「2020正和島創變者年會」於上周在江西南昌舉行,北大國發院教授、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陳春花教授就「超越和共生」分享自己的分析。 就「為什麼一定要超越和改革」這個問題,陳春花教授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變化所致:首先是這個世界不一樣。
  • 陳春花:你懂得「無我」領導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能將牽引陪伴、協同管理和協助賦能三個角色都扮演好的領導者,才稱之為共生型組織的領導者,這樣的領導者以我的遠大目標發自內心,同時我也直面現實,認真對待每天的工作,換言之,就是把每天的努力付諸工作,把遠大的目標留在心中。只有在設定遠大目標的同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才能最終邁向成功,實現夢想。」2.
  • 陳春花:2019,企業怎麼幹?
    11月5日,在「第27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著名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正和島島鄰陳春花做出如上論斷。在陳春花看來,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其實就是持續的不確定性,針對持續變化的環境,管理者要及時蛻變和進化,在戰略上,讓自己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以下為陳春花教授在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的演講摘編。
  • 陳春花:我們在計劃管理中常犯的錯誤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應該承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很多中國企業習慣於一種自然增長。我們必須深刻明白計劃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指向未來,所以疏忽不得;因為指向行動,所以環環相扣;因為是一門專業工具,所以必然有過硬技術要求。今天的文章繼續就「計劃管理」這個重要話題展開討論。
  • 陳春花:如何用目標激活自我?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每一個組織都希望激活個體,創造更多價值,而真正對個體有驅動力量的,不是激勵,而是目標的設定。1目標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職場工作久了,很多人都覺得夢想已經與自己沒有什麼關聯了,很多人關心的是現實生活的所有,大家說的最多的是財富、工作和生活,還有人不斷地談論現實的殘酷、生活的無奈、自己的孤獨,這些都是必要的話題,可是我真的很想聽到離開現實生活稍微遠一點的一些話題,希望看到充滿激情的臉和神採奕奕的狀態
  • 【國策說】陳春花:成為價值型企業
    中國企業在過去三十年撬動了世界,未來該如何發展?2017年9月15日,在《商學院》雜誌舉辦的「首屆商業領袖高峰論壇」上,北大國發院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就「價值型企業決定商業未來」發表主題演講,她表示在未來,中國企業要成為價值型企業。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題記:本文為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為宮玉振教授新書《善戰者說:
  • 陳春花:提高整體力是管理中永恆的主題之一
    以下文章來源於春暖花開 ,作者陳春花 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是傳播管理者踐行者陳春花知識的自媒體,內容涵蓋最新的管理思想、商業評論、演講實錄、著作連載與人生感悟。
  • 《幸福,觸手可及》又見熟面孔!10個楊冪公司力捧新演員
    迪麗熱巴、張彬彬、高偉光是目前楊冪公司嘉行傳媒旗下人氣最高的演員,他們都是楊冪第一批籤入的藝人,而之後嘉行又籤了不少新人,近期他們在不少陸劇中都嶄露頭角,像是《幸福,觸手可及》易大千,還有一些參加了綜藝選秀節目《青春有你第二季》、《創造營2020》,以下10個楊冪公司力捧新演員,她有望接棒迪麗熱巴大火!
  • 陳春花《大學的意義》:多讀書,讀好書
    作者陳春花是一位教授管理學的導師,文筆細美溫柔,娟娟到來,撇去了浮氣,讓人安靜簡單。本書沒有告訴我們各種方法,具有實踐的工具,更多的是鼓勵我們自己思考,行動實踐。很好的一本書,從老師的角度提出了大學之於教師的責任,之於學生的意義。
  • 未來科技量產者長安UNI-K,高端體驗是否真的觸手可及?
    網際網路時代造就的新時代用戶更加追求個性化且具有科技感以及品質感的生活方式。當代車企,挑戰與機遇同在,他們更應該抓住機遇,精準洞察用戶需求、深刻預判產業發展規律並且推進戰略轉型,為消費者打造出兼備獨特個性與智能科技的優秀車型產品。基於當前背景下,集外觀、性能、科技感以及實用體驗的SUV成為眾人心中的優選車型。
  • 陳春花:年底了,2021年計劃怎麼定?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計劃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但卻是最容易被企業家和管理者所忽視的。企業發展得好不好,計劃管理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為目標是一種預測,沒有人敢說預測是合理的;而且目標其實是一種決心,你發誓要做什麼,目標就會出來;目標也是你自己對未來的一個戰略安排。所以決定你目標的是三個要素:你對未來的預測、你下的決心和你的戰略想法。這三個要素都決定了,目標是無法合理的。我常常開玩笑說,「目標是拍腦袋拍出來的」,拍出來的這個目標肯定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