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生林
美國大選後已啟動政權轉移,拜登提名布林肯為國務卿、蘇利文為國家安全顧問。此前押錯寶的蔡英文,不放過任何機會進行「大內宣」,馬上厚著臉聲稱布林肯與蘇利文都是「友臺人士」。
這種美國所謂「友臺」動作,包括川普政府這4年通過系列所謂「友臺法案」,以及衛生部長阿扎、國務卿克拉奇訪臺,根本是美國把臺灣當「棋子」利用,「以臺制陸」,無形中也把臺灣推到中美對抗的最前線。蔡英文當局不覺得可悲,反倒自鳴得意,真是醜態畢露。
「棋子」終究會成為「棄子」。臺灣輿論早就發出警告,拜登上臺,中美關係大概率趨緩,臺灣接下來可能會受到大陸懲罰,為過去4年「挾洋自重」、強烈反陸付出代價。
臺灣中興大學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認為,先前川普路線太過極端,拜登必須調整,未來帶領美國走回傳統穩健路線是可以預見的。「拜登提名的國務卿布林肯雖然友臺,但不反陸,其兩岸外交路線不可能與川普的國務卿蓬佩奧一樣,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預期準備。」
蔡英文可能也感覺到將面臨危險與不利,此時故意聲稱與美國「準國務卿」布林肯、「準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過去都有面對面互動的經驗」,其實反映出的是「夜行人吹哨壯膽」的心態。
蔡英文當局必須要明白,臺灣是中國的臺灣,大陸絕不會允許任何外國幹涉勢力和「臺獨」勢力把臺灣從中國割裂出去。臺美越是勾連,大陸反制與懲罰力度一定越強。所以,臺灣想要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關鍵還在於改善兩岸關係。
拜登上臺若調整川普時期的對中政策,中美關係緩和情勢下,臺海局勢會如何變化?端看蔡英文當局是否會調整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