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受成,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在商海浮沉多年,穿越多個經濟周期,有過跌落谷底的痛苦,有過大膽前行的激進,璀璨與風雲匯聚,人生沉澱,智慧開悟,楊受成的從商經歷是其個人的傳奇,商界的奇蹟,背後更是體現了一個時代裡經濟周期下,一屆優秀商人的勤奮自強,謙遜好學,以及在風雲變換前的獨到判斷,成敗面前的淡然處之。2012年楊受成出版的自傳《爭氣》公開發售,封面的「爭氣」二字,邀得國學大師饒宗頤親筆題字。饒宗頤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先後與錢鍾書、季羨林齊名,並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相傳饒宗頤鮮少為他人傳記題字,能夠邀得饒老親題,也就意味著饒老對自傳主人公楊受成的人生經歷甚是欣賞。
在這本自傳中,楊受成將其一生在商界打拼的過程全部真實記載在其中。用楊受成自己的話來說,在過去的半生時光,大抵可以用爭氣、爭議、不爭三個詞概括。「爭氣」,體現了他創造財富的智慧;「爭議」,顯示出他在浮華世界裡的真實活法;「不爭」,則彰顯出他對財富的淡然和對生命的超脫。
楊受成說「做慈善不應該爭氣,但做人做生意要爭氣。做慈善就是付出,用你的愛和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多年來,楊受成也始終堅持「千年經典,公益慈善為先」的原則,不斷做出貢獻。
楊受成多次榮獲慈善殊榮
在高校教育資助領域,楊受成在香港12所大學設立了「英皇慈善基金獎學金」,在中國內地,也曾捐助多個教育基金,包括「中國司法部教育基金」、「中國政法大學楊受成法學教育基金」、「北京大學教育基金」及「廈門教育基金」等,使成績優秀的學子得到獎勵、清貧失學的學子得以復學,為中國的科研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2016年,為促進華文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楊受成更透過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助北京華文學院新校區建設。2015年起出任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及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理事會副會長。2013年,又捐助中國電影基金會,加速電影產業化進程,對推動文化藝術發展不遺餘力。
楊受成常年在教育文化界出資出力,其貢獻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先後於1994年榮獲中國政法大學及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分別頒授「名譽法學教授」及「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名譽顧問」榮銜;1998年獲北京大學委任為「名譽校董」;2008年被廣東金融學院及獲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分別委任為「名譽教授」及英皇表演藝術學院「學院董事」、「名譽院長」。2013年楊受成於澳門國際電影節獲頒「華語電影貢獻獎」。
楊受成為文化界出資出力,參與投資的電影多次獲得業內認可
多年來的善行贏得了各方認同,楊受成曾在採訪中表示,這些榮譽頭銜對他而言,既是社會大眾的認同,亦是一種鼓勵,進一步加強他立志回饋社會的決心。
「今天行有餘力,就得回饋。」楊受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終身慈善,貴在堅持。慈善是一種善行,籠罩著成功的商人光環的楊受成並非高高在上不知人間疾苦,無論何時何地,他總是將回饋社會放在心中,用自己的愛心默默支持著祖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