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一部手機上都會內置一個相當微小,但是又非常實用的功能,它就是電子計算器。但是,你知道嗎?在電子計算器誕生之前,人類曾經有一個輝煌的使用機械計算器的時代。如果說結繩記事是人類計算史上的「石器時代」,電子計算器是「黃金時代」,那麼在兩者之間的機械計算器盛行的那段時光,則毫無疑問堪稱是人類計算史上的「青銅時代」。
機械計算器發軔於20世紀60年代,它是一種自動執行基本算術運算的機械裝置,其大小與今天的小型桌上型電腦相類似,內部主要由大小不一的槓桿、齒輪,以及其他各種類型的機械構件組裝而成,零部件總數量可達成千上萬個,而造假則相當於今天的幾千美元。在電子計算器出現之前,它們就是當時人們解決最複雜的商業和工程問題時不可缺少的工具。
馬克·格魯斯克(Mark Glusker)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專門為美國諾華公司設計醫療設備。他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業餘愛好,那就是收藏各類令人印象深刻的機械計算器。他這種特殊的愛好源自於1995年,當時他從一位家族朋友手中獲贈了一臺老式的Curta機械計算器,那實際上是一臺現代差分機,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可以用一隻手拿著的機械計算器。
這臺精密的機器讓馬克·格魯斯克心動不已,從此他就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機械計算器收藏之旅,並且一發而不可收拾。時至今日,他已經收藏了大約100個不同種類的機械計算器,其產地來自於德國、丹麥、瑞典、義大利和美國等不同國家,而所處的年份則橫跨了機械計算器盛行的各個歷史時期。除了少數是來自於好友的贈送,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網上以30美元左右的價格「淘」到的。
可以說,馬克·格魯斯克所收藏的這些機械計算器,甚至可以構成一部機械計算器的發展史。它們設計精密,運行複雜,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科技生產力。儘管如此,後來電子計算器的誕生,還是給機械計算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電子計算器不但計算精確,價格低廉,而且機器本身幾乎從不出錯。這些都是機械計算器所無法比擬的。
當機械計算器越試圖趕上它的強大競爭對手,它的短板就越發的暴露無遺。其中最大的缺陷就在於,它的故障率太高。有時候,一些機械計算器每兩三周就會「卡殼」,而一旦出現故障,就不得不送回原廠進行修理。維修人員需要將其拆解,進行檢測,然後更換零部件,再進行調試和校驗。這也是機械計算器最終被電子計算器所取代的重要原因。
下面這組老照片,均出自於馬克·格魯斯克的好友凱文·圖米(Kevin Twomey)之手。兩人同住在舊金山,對老式機械的共同愛好,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凱文·圖米用精湛的攝影技術,拍下了一系列機械計算器的內部狀況,這些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景象,就仿佛是一座座古老的機械紀念碑,默默訴說著曾經屬於它們的那個輝煌時代。你從中是否能夠感受到,那獨特的機械之美?
【圖1】Monroe-PC1421機械計算器
【圖2】Monroe-Mach-1.7機械計算器
【圖3】Monroe-Mach-1.07機械計算器
【圖4】Cellatron-R44SM機械計算器
【圖5】Marchant-EFA機械計算器
【圖6】Marchant-EFA機械計算器
【圖7】Friden-1217機械計算器
【圖8】Diehl-transmatic機械計算器
【圖9】Millionaire機械計算器
【圖10】Hamann_505機械計算器(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看著這些別開生面的照片,一邊驚嘆於其類似於機械堡壘般的壯美,一邊也不由得感嘆,人類的智慧,到底何處是盡頭?在未來,我們的大腦,還能發明創造出什麼如今想像不到的裝置呢?(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小編推薦】
10張珍貴老照片,一部電腦發明史:那些歷史上你不曾見過的計算機
魔鬼的繩子:一個改變了美國西部歷史進程的偉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