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某潛艇部隊:邁向水下「新長徵」

2020-12-23 人民網

破浪遠航。王青 攝

蔣金良不尋常——

他是海軍聲納專業比武冠軍。2018年6月11日,習主席視察他所在的海軍某潛艇部隊,在聲納聽音訓練室現場出題抽考,蔣金良的回答準確無誤,習主席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讚。

蔣金良的「水下戰位」也不尋常——

由於常年關注水下目標識別,他睡覺有時出現幻聽,耳朵鑽心地疼。後來他找到一個秘訣:將水下噪音細節與生活中熟悉的各種聲音對應起來,構建起一個艦船噪音形象化的「音感世界」。通過這種方法,他的專業訓練事半功倍,判別目標更加快速準確。

然而,今天的這場較量更不尋常——

耳機裡傳來的陣陣「嗞啦嗞啦」聲,混雜著潮汐浪湧、海洋生物和各型船艇發出的噪音——聲納信號數據量是海軍比武標準的兩倍,辨別難度可想而知。蔣金良的對手,是聲納業務長張友奎帶領聲納團隊研發的一套新型訓練系統,被大家稱為「智能聲納兵」,本領非凡。

「這可是聲納號手與『智能聲納兵』的第一次比武……」蔣金良喃喃自語。

對這場較量,擔任裁判的張友奎有更深的思考:通過勤學苦練,像蔣金良這樣的優秀聲納兵,已經把「聽音辨型」的技能,練到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只有創新訓練思維、升級訓練條件,探尋新的戰鬥力生成路徑,才能在未來海戰中打勝仗。

從積累式、經驗式練兵到「人工+智能」的組合,這場較量的背後是訓練模式的悄然變遷。

談到這個變化,張友奎難忘習主席親臨綜合模擬樓察看潛艇部隊訓練情況時的情景——

模擬訓練設施怎麼樣?能不能滿足需要?有沒有實際困難?習主席邊走邊看,問得很仔細。得知訓練設施能夠較好模擬實裝性能參數,官兵在這裡得到很大鍛鍊,習主席很高興,叮囑有關方面加強訓練條件建設,為部隊訓練提供有力支撐。

「就是在這個房間裡,習主席現場出題考核並為聲納兵過硬的專業技能點讚。」張友奎說,「習主席的點讚,是我們的無上榮光。但戰鬥在聲納戰位,不能只聽見祝賀的掌聲,更應該聽到催徵的號角。」

習主席視察結束後,張友奎和戰友們重新對聲納戰位能力標準進行全方位研究,查找聽音訓練與實戰的差距。經過兩年奮戰,他們成功研製出一套新型訓練系統,開啟了向「數據」要戰鬥力的新徵程。

牢記領袖囑託不斷前行,沿著強軍藍圖加緊趕路,不只是聲納兵,這支潛艇部隊的各個戰位都在轉型中重塑「能力坐標系」。

某艇員隊電工技師黃井磊,曾是海軍維修技能比武冠軍。然而這個電工專業響噹噹的人物,卻在一次專業比武中滑落到第四名。

復盤比武過程,首先讓他倍感壓力的是考卷之變:除了本專業內容加載實戰背景之外,他還必須接受一個隨機的副項考核:在聲納兵負傷、設備出現故障時,由黃井磊代為維修聲納設備。

「增加副項,並不是為難比武選手,這些情景是實戰過程中很可能遇到的。比武的目的,就是為了測準戰鬥力的『水深』。」比武組織者如是說。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他們研究提出了「全要素、全過程」的實戰化訓練理念,通過模擬手段把海上實戰化環境搬到訓練教室,實現岸港訓練與水下戰場的「無縫對接」。

習主席視察當天,艇長劉雲海率艇出海,向著大洋深處挺進。

這是一次面對戰場背景、複雜海況和極限考驗的長航。每向前一步都是一個新的探索。暗流湧動中,官兵們與「敵」周旋,鬥智鬥勇,圓滿完成多個訓練科目,一舉打破潛艇航行經度跨度最廣等4項海軍紀錄。

記者想請劉雲海談談當時的感受,沒想到他因為訓練任務太緊,居然爽約了4次。

最後,記者通過電話「追到」劉雲海,他告訴記者:「習主席下艙室、進戰位,勉勵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建設堅強集體,把打贏本領搞過硬。我們頓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不敢有絲毫鬆懈!」

把打贏本領搞過硬,不是在舊的平面上循環,而是在新的體系中拓進。一次次深海潛行,他們標定著戰鬥力的新刻度。

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捕捉——對手在哪裡、什麼航向、何時會來……事先全然不知。突然,一個微弱的信號一閃而過,頃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這瞬間的一閃,在聲納號手的腦海留下刀刻般的印記。

「主動出擊!」他們運用信息系統,巧妙地將水聲世界的「天時地利」化為作戰優勢,對手漸漸現出原形。於無聲處聽驚雷,他們創下了預警時間最長、探測距離最遠的紀錄。

這是一次間不容髮的出擊——開局就是難局,狡猾的對手採取曲折機動、水聲欺騙的戰術,在聲納嘈雜的背景中時隱時現。戰機稍縱即逝,怎麼辦?指揮員果斷下令:第一時間實施大轉角攻擊!這個戰術指令極具風險,一旦出現失誤,搜索失敗的魚雷,有可能會轉向攻擊母艇。指揮艙裡的空氣仿佛一下子凝固了。

「打!」全艇官兵嚴謹操作,魚雷如離弦之箭撲向目標。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們打出了新型武器系統精準使用的範例和底氣。

「這是大風大浪裡練就的過硬本領!」部隊長董震說,「大洋上的風浪並不安靜,我們為國家枕戈待旦,一分一秒也不能含糊。」

「習主席的囑託和厚愛讓我們始終有一種緊迫感,激勵著我們不斷探索,勇敢前行。」航通長宮書偉接受採訪時,剛剛隨潛艇執行訓練任務歸來,靠港還不到1小時。前不久,他們奉命出海開展邊界條件下實彈訓練。返航後隨即再次出徵,探索編隊協同訓練和兵力協同運用方法。

「過去潛艇出航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如今一道命令,潛艇即刻離開母港。」某艇員隊政委蘇雲寶告訴記者,隨著練兵強度不斷加大,海上實訓逐漸增多,每年出海超過200天的艇員比比皆是。

潛航深海,常與強手相遇。起初,年輕的艇員會比較緊張。狹路相逢多了,官兵越練越沉著:「再高明的對手也並非不可戰勝,關鍵是把自己的本領練到極致。」

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大洋角力,讓官兵越練越清醒:「我們破浪遠航,存在即是一種宣示,無聲勝有聲。」

一次遠航,官兵不僅探索出一系列新戰法,竟然還寫出84首詩詞,裝訂成冊。

鋼鐵意志和深藍語境的表達,是一種經歷了驚濤駭浪之後的沉靜和從容。這讓蘇雲寶想到了長徵,「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只有最勇敢最浪漫的人才能走向樂觀的未來」。

「長徵,同樣是人民海軍潛艇部隊的符號圖騰。牢記領袖囑託,穿越新時代潮聲,我們必須走好我們這一代潛艇人的長徵路。」他說,正如潛艇官兵心中的夢想,「去遠航,一個崛起的民族在我身後!去遠航,一支英雄的艦隊破浪向前方……」

相關焦點

  • 彈藥不好買,歲數有點大——臺灣海軍的潛艇部隊
    #臺灣海軍有4艘潛艇,都隸屬於256戰隊,較為先進的是2艘從荷蘭購買的劍龍級潛艇「海龍」號和「海虎」號,另2艘是至今已經75歲高齡的茄比級「海獅」號和「海豹」號,人們戲稱其為老爺爺潛艇。海獅號是原美軍帶魚號潛艇,1945年交付美國海軍,同年8月9日完成了自己二戰中唯一一次任務,赴千島群島周邊執行偵查巡邏任務,幾天後的8月15日,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帶魚號就先返回了珍珠港基地,接著移駐加勒比地區。
  • 中方水下航行器被印尼截獲,專家:為中國潛艇秘密繪製航線
    印尼在南蘇拉威西(South Sulawesi)的塞拉亞島(Selayar Island)附近發現了三架中國無人水下航行器,1月10日,港媒稱,這三架中國無人水下航行器可能是在繪製海底地圖,為中國潛艇的秘密航行繪製路線。
  • 美潛艇消失75年,在我國東海水下435米被找到,美方:禁止打撈
    此前就有潛水愛好者在我國東海水下435米的地方,發現了一艘已經神秘消失75年的美國潛艇,而美方在確認後表示:禁止打撈這艘潛艇。這艘潛艇的故事應當要從二戰講起,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日兩國就在太平洋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海陸空三軍齊齊上陣。雖然美國的珍珠港軍事基地曾遭到了日本偷襲,但美國很快就恢復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並公開對日宣戰。
  • 波斯灣水下設伏的幽靈:伊朗的水下作戰艦隊
    波斯灣長約1000千米,平均寬200公裡,平均水深60米,最窄處荷姆茲海峽寬46公裡,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除了對水面作戰艦艇部隊重視以外,其實,伊朗海軍也非常重視水下作戰力量的建設。經過數十年來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對於潛艇部隊的軍費投入較多,伊朗的潛艇部隊在中東海灣地區,也稱得上的是具備一定的實力和作戰能力了,擁有數量眾多的中小型水下作戰潛艇。
  • 美軍承認:2030年中國海軍潛艇第一名,更先進的已在建造中
    美海軍專家認為,到2030年時,全球海軍潛艇實力和數量的頭把交椅,將會輪到中國海軍來坐,美軍只能屈居老二的位置。據美國海軍專家的數據,美國海軍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年度海軍艦船長期計劃報告提出:未來30年,美國海軍計劃建造更多潛艇,按照預期,美國將「維吉尼亞級」的潛艇提高到每年服役三艘。
  • 原創:我國鷹擊82反艦飛彈 首次實現潛艇水下魚雷管發射
    鷹擊八號飛彈與試驗033G1型潛艇潛艇一直以來是我國海軍的裝備重點,但是配備的武器系統卻十分單一,長期以來配備的都是直航式魚雷,而且性能比較落後。自主研製的自導式魚雷還處於技術瓶頸期,直到20世紀90年代都未能實際配備部隊使用。
  • 笨拙的肥狼:舊日本海軍乙型潛艇詳解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種新式的乙型潛艇加入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潛艇部隊。這種集強大攻擊力、遠程續航力、水面高速和獨特偵察能力的水下惡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猖獗一時。但是日本人保守的使用觀念使得它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在盟軍強大的反潛力量面前損失殆盡。◆ 研發計劃作為一個通過兩次海戰的勝利奠定其崛起基礎的日本來說,一直重視海軍新兵器的發展,潛艇也毫不例外。
  • 3D列印無人潛艇,怎樣顛覆水下戰場?
    、縮短生產時間、提高潛艇作戰性能,有望在潛艇製造甚至水下作戰領域掀起一場革命。新式潛航器可以通過預置程序或人工智慧技術實現脫離人員控制、自主執行任務,因此也被稱作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 無人潛艇的用處很多,可用於繪製海底地圖,檢查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水下基礎設施,也可用於搜索水下遺骸,定位和打撈失事船隻和墜毀的飛機,還可用於探索珊瑚礁,研究海流及追蹤海洋生物等。
  • AIP潛艇「世界盃」:全球僅6國能進決賽圈,中國是其中一個
    近日,「軍報記者」官微發布海軍首支AIP潛艇部隊戰鬥力報告,全方位揭秘我軍最新銳常規潛艇。AIP潛艇由於使用不依賴空氣推進發動機作動力,在水下「憋氣」的時間比普通常規潛艇增加好幾十倍,能最大限度發揮常規潛艇的「隱蔽殺手」優勢。
  • 中國潛艇和美航母較量,中國潛艇兩次迫近美小鷹號航母
    何況,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由於噪聲相當大等特點,在跟美海軍航母戰鬥群對峙中處在弱勢地步,而且在1994年朝鮮啟動石墨反應堆事件,美軍出動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進行軍事威懾,再碰到中國漢級403號核潛艇,美軍鷹號航母戰鬥群竟然死死纏住403號核潛艇,並且對403號核潛艇進行精確定位,連續進行7次模擬攻擊,這場對峙72小時的中國核潛艇和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遭遇事件,最終以中國核潛艇落敗結束。
  • 美媒:中國新核潛艇很快出現,十年內美國潛艇數量就會被中國超過
    《海軍新聞》引述美國國會報告對主要國家潛艇數量的預測報導稱,目前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規模比中國的大。美國擁有68艘核潛艇,而中國估計擁有66艘。這使美國海軍成為僅次於朝鮮的第二大潛艇部隊(譯者按:朝鮮的潛艇多為微型潛艇,用途與正常潛艇完全不同,與其它國家比潛艇數量是很荒謬的,但原文如此)。
  • 俄羅斯獨立日再獲水下「鎮國大殺器」,海軍總司令:世界獨一無二
    6月12日是俄羅斯獨立日,就在當天,955A型「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戰略核潛艇正式加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俄海軍總司令尼古拉·埃夫梅諾夫表示祝賀並指出,「就在俄羅斯獨立日這一天,俄海軍潛艇部隊服役了一艘新式且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彈潛艇。」
  • 印度海軍中將、潛艇部隊最資深老兵斯裡坎特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
    據印度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晚,印度海軍潛艇部隊最資深的老兵、海軍中將斯裡坎特(Srikant)因新冠肺炎引發的併發症在新德裡基地醫院去世。印度海軍官員稱,斯裡坎特曾任印度海軍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海鳥計劃」(Project Seabird)的總幹事,還曾擔任過印度國家核安全監察長和國防學院(NDC)指揮官。印度《今日印度》網站一位高級編輯稱,斯裡坎特原計劃在本月底退休。
  • 核潛艇水下續航哪家強?美國83天,俄羅斯46天,中國呢?
    而不同國家的核潛艇,性能也不盡相同,決定核潛艇性能的因素,除了載彈量,噪音水平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水下自持力。顯而易見,一艘核潛艇在水下續航的時間越長,被發現的概率越小,對敵人的威懾作用就越大。不過,水下自持力不僅是對核潛艇的考驗,更對艇員的意志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 某潛艇在潛航訓練中試穿新型潛艇防護工作服
    中國海軍網訊 「內衣好吸汗、襪子能抗菌、布鞋常透氣,潛航期間穿著舒適衛生的新型服裝,艇員更能全身心地投入訓練。」國慶前夕,執行完長航任務的海軍某艇員隊副政委昌衛華,對試穿的新型服裝讚不絕口。
  • 【幀好看】別出心裁的潛艇電影:黑海水下「摸金校尉」歷險記
    這部電影的艦艇主角,是烏克蘭海軍幾乎棄置的641型潛艇(北約代號F級)「扎波羅熱」號,在東烏克蘭衝突中也頗為「有戲」。 該艇長70米,水面排水量1945噸,水下排水量2471.5噸,艇員78人。水面航速8.13節,水上續航力30000海裡;水下航速16.05節,下潛深度250米,水下自持力575小時;擁有艏部6個、艉部4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 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外媒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
    【環球時報記者 陳山】臺灣依靠美國提供核心技術,東拼西湊的「國產潛艇」項目剛剛啟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就急著宣稱「臺灣新潛艇艦隊將能阻止來自北京的入侵長達數十年」。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美媒稱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鼓吹臺潛艇「優勢...
    【環球時報記者 陳山】臺灣依靠美國提供核心技術,東拼西湊的「國產潛艇」項目剛剛啟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就急著宣稱「臺灣新潛艇艦隊將能阻止來自北京的入侵長達數十年」。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印度海軍追蹤巴鐵軍艦,海峽發現我國巨艦:卻沒看到水下12艘潛艇
    據印度ANI新聞報導,部署在印度洋地區的印度海軍軍艦,追蹤到了巴基斯坦海軍和中國海軍在航行。印度海軍長期在從馬六甲海峽一直到紅海的整個印度洋進行嚴密監控。《印度時報》曾經報導稱,印度海軍「有50艘戰艦在24小時全天候守衛印度洋任何地點。」
  • 一個很少有人關注的現實,俄羅斯海軍潛艇缺乏現代化魚雷!
    但凡提到俄羅斯軍隊武器現代化的問題,人們總是想起坦克和戰鬥機,最多還有已經垂垂老矣的俄羅斯海軍大中型水面艦艇。但很少有人關注的是,俄羅斯潛艇部隊的魚雷已經很久沒有得到過更新了,他們現在基本還依靠蘇聯時代的陳年舊貨過日子。可以說,魚雷老化是俄羅斯潛艇部隊現在面臨的最緊迫、最痛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