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永遠是一部戲裡面最值得期待的情節,但是有些導演和編劇對於愛情的刻畫比較另類,《愛我就別想太多》更是另類中的「戰鬥機」,用著「叔圈頂流」陳建斌和潘粵明這種演員,搭配清新的小花李一桐,劇情居然是中年有錢的老男人害怕接近自己的女人都是為了自己的錢,所以隱藏自己的身份,找了一個青春美貌的女孩談戀愛的故事。
一部電視劇作品呈現的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這個概念是不能用普通人的三觀來丈量的,所以今天就用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愛我就別想太多》這部劇的妙點,陳建斌飾演的有錢老男人李洪海,為什麼喜歡尋找真愛?
先把李洪海設定為一個消費者,就能明白其實這是市場行為,個人的特殊需求升級,而有錢又不闊氣的李洪海並不是一個優質的消費者,他只想當一個幸運的撿漏王,真愛只是一個幌子,遮掩他荒誕的行為。因為真愛是一場雙方不經意的心動,而後不計後果相愛的行為。李洪海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真愛,他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真愛在他眼裡像是一件商品,必須用最低的成本獲得,喜歡他錢的都不是真愛。
李洪海最迷惑的行為就是,除了有錢,自身沒有過多的優勢,因為《愛我就別想太多》不是職場劇,我們也沒有看到李洪海展示出他徵戰商海的過人能力,人格魅力沒有進一步塑造起來,李洪海的有錢形象顯得很單薄,就像是一個毫無內涵的「暴發戶」,有錢後還變得摳搜,不想過多的付出就想獲得一份美好的真愛。
用經濟學分析李洪海對於真愛的理解就是一種補償性差異,他雖然是個老男人,但是他有錢,他就覺得比普通年輕的男生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權利,他的錢補償了他本質不美好的表象,給了他一張俗世的通行卷,讓他可以跨越年齡擇偶,世俗還會認為他那麼有錢取個年輕的漂亮的媳婦是正常行為,但是他隱瞞身份和人家小姑娘談戀愛,是腦子秀逗,他將自己偽裝成沒錢的老男人,企圖吸引年輕漂亮的女孩,就好比在夏天賣暖寶寶,冬天賣雪糕,是違反市場規律的,但是編劇不是經濟科老師,他才不管市場規律是什麼,他就是要讓有錢的老男人尋找年輕漂亮的女孩,還打著真愛的名義,降維掠奪普通男孩的有限機會,畢竟現實有錢老男人配年輕女孩這種案例不在少數。
倒不是說有錢老男人不配擁有真愛,或者不會擁有真愛,畢竟真的靠自己打拼出來的那種商人身上是有很強的人格魅力的,而是《愛我就別想太多》裡面的設定太奇怪,李洪海的有錢是編劇開的金手指,他找真愛就可以圖人家年輕美貌,卻不許別人圖他有錢,這不是尋找真愛,這是尋找聖母。
還不如潘粵明飾演的莫衡,寫的戀愛協議來的有趣,最起碼人家很實在,除了死板一點沒什麼大毛病。
你們怎麼看待李洪海這個角色?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