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在一個吃貨橫行的年代裡,像我這樣高風亮節、不為所動的人已經不多了。可惜,這樣的人最近又少了一個。對,就是我。
背鍋的是一本十多年前的老書——《福州市名產志》,該書的第十七章詳細記載著福州當年的名菜與名吃。其中的一些菜目可謂耳熟能詳,另一些則聞所未聞。嘴饞的同時,我也在反思:自詡為二十餘年的老福州,在飲食文化上竟還有如此的隔膜。
該書編纂於2004年,全面翔實地記載了福州的區域文化與名優特產,不失為一本優秀的地方志
仔細想來,這本書所打動我的,並不僅僅是傳統閩菜的精美製法或上佳口感,更是橫跨十餘年的桑田滄海。在激烈嬗變的現代社會,食不知南北已成常態,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能夠留住家鄉的味道。
不知這些2004年列出的經典閩菜,現在在哪還能品嘗到最為正宗的口味呢?如果你知道,還請留言告訴小編,在此謝過啦!
現將名菜一節的文字照錄如下,在一飽口福之前,先讓大家飽個眼福吧:
福州傳統名菜,居閩菜之冠。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為福州聚春園廚師鄭春發所創,據傳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吟詩作賦,要求上一席好菜,鄭春發便把早年學做的一壇菜送上。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詩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此菜因此得名。
該菜用料考究,刀法精緻,烹製程度嚴格。選用魚翅、海參、雞脯、鴨肉、豬蹄筋、羊肘、乾貝、鮑魚、鴿蛋等20多種主要原料,經過分別處理,配以香菇、冬筍、香蔥、薑片、冰糖、茴香、桂皮、料酒等多種佐料,裝入紹興酒罈中,壇口用紙密封,再用蓋子蓋緊,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慢煨。由於幾十種原料、配料煨在一起,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原料各自的特色,香味濃鬱,嫩軟鮮美,葷而不膩,又具有補氣養血、溫肺潤腸、治虛寒等功效。
福州傳統名菜。原料為鮮蚌肉、雞肉、豬瘦肉、白醬油、精鹽、紹酒。將長樂漳港所產的海蚌切成薄片,在開水鍋中氽至六成熟後,用紹興酒等調料醃漬。吃時淋以燒沸的雞湯,現淋現吃。此菜雞湯清澈見底,蚌肉如水中芙蓉,脆嫩鮮美,味道極佳,餘味悠長,營養豐富。鬱達夫在《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稱讚此菜為色、香、味、形具佳的神品。1983年在全國名廚師烹飪技術鑑定會上,此菜在福州八大名菜中獲最高評價。
福州名菜,原料為響螺肉、紅糟、冬筍、香菇及蔥、姜、蒜頭、白醬油、味精、芝麻油 等調味品。將響螺肉尾部切除,切成大小均勻的薄片,放入熱水中氽一下撈起。將冬筍片下鍋過油後撈起,將蒜米、薑末下鍋煸香,再放入香糟略煸,隨即加入花菇和過油香菇片,倒入用上湯、味精、白醬油、芝麻油、溼澱粉調成的滷汁燒沸芡勻,放入汆好的螺片,翻炒即成。雪白的螺片配上殷紅的糟汁脆嫩鮮爽,馨香淳美。
福州名菜。以九節蝦、火腿等為主料。將九節蝦去頭剝殼留尾,剖開拍平只以火腿肉條橫放在近蝦尾的肉麵上;蝦肉裹火腿條向上捲起,過油後投入調味品稍炒即成。成品蝦肉玲瓏剔透,宛如白色玻璃,身曲似龍,尾如鳳尾。其特點是造型優美,似龍身鳳尾,質地嫩爽,味香清甜。
福州傳統名菜。以鮑魚、乾貝為主料,精工製作而成,形如翡翠,故名。鮑魚為八珍之冠,乾貝是八珍之一。此菜營養豐富、造形美觀、味道鮮美,為宴席上品。在1983年的全國烹飪技術鑑定會上被評委專家們鑑定為色、香、味、形俱佳,且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名菜。
福州傳統名菜。以海產中的珍品魚唇去腥後加紹興酒醃醉,用刀背將雞脯肉剁為茸狀, 燒成雞茸湯,放入魚展烘繪,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澤雪白,魚唇軟糯,富有膠質;雞茸香醇,味鮮爽口,是高級宴席中必備的大菜。
福州名菜。此菜餚利用鴨掌舒展自然,形似金魚的特點,調製好魚糊釀料,在鴨掌上塑 成金魚體,並以氽熟的甲魚蛋裝點魚眼,蒸熟後淋以高湯。成品如金魚遊水。其特點是造型優美,鴨掌肉質柔韌清爽,釀料鮮嫩香甜。
福州名菜。原料為雞、姜、蔥、西紅柿和調味料。將雞頭、頸、腳爪切去,雞身切成8 塊,調入醬油、紹酒、花椒、姜、蔥浸潰1小時,雞塊炸至皮呈淺黃色撈起即成,雞塊排在盤中,盤邊飾配西紅柿片和酸蘿蔔。其特點是色呈淺黃色,皮酥肉嫩,味香可口,別有風味。
福州傳統名菜。原名羅漢錢,原料為豬瘦肉、黃瓜魚肉、熟豬肚、鮮蝦肉、火腿肉、雞 蛋、香菇、荸薺及調味料。將豬瘦肉、黃魚肉、蝦肉、豬肚、火腿肉、香菇、蔥白、荸薺等切成小丁塊,精製成餡,分12份。將肥膘肉切成24片圓薄片,1個餡夾在2個肥膘肉片中,將邊沿稍壓成為「肉圓錢'再將「肉圓錢」炸至呈金黃色即成。其特點是色澤美觀, 外酥香內葷厚,形似圓錢,故名「羅漢錢」。因用8種配料制餡,又稱「八珍錢」。
福州傳統名菜。以香菇為蓋,蝦、鱘肉為餡,製成香菇盒蒸熟,狀似靈芝。以蛋白為皮,用蝦肉、肥膘肉製成玉蟬形,擺於湯碗左右兩邊,再澆以雞湯即成。觀之黑白分明,鮮 豔美觀,食之質嫩鮮潤,味道醇美。在1983年全國名廚師表演會上,被評委專家鑑定為色、 香、味、形俱佳的名菜。曾作為招待外國元首貴賓的主菜之一。
福州傳統名菜。製法是將精選的白嫩雞下水鍋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撈起;放涼後, 切塊醃製。醉汁製法是將味精、精鹽、紅糟、五香粉、紹酒、白糖、雞湯混合攪勻而成。此菜色澤紅潤透白,軟嫩醇香,葷厚鮮美。
福州喜慶宴席常見的湯菜。將魚唇切成條塊,與蔥白、薑片、紹酒一起放人沸水中氽一 下撈起,揀去蔥、姜。將瘦豬肉切成米,下鍋煸炒一下,倒入白湯,加入香菇、冬筍片、醬油、味精、白糖;燒沸時用溼澱粉調稀勾芡,並放入魚唇塊燴一燴。起鍋裝入湯碗,撤上胡椒粉、芝麻油、香醋即成。此菜軟潤爽口,酸辣適宜,醒酒解膩。
福州傳統名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以豬瘦肉仿製荔枝,因形、味皆似而得名。製法是將豬瘦肉塊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縮成恭枝形,再用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勾芡即成。
福州傳統名菜以豬肝為主要原料。把豬肝、冬筍切成片,掛上蛋清糊。80度油鍋炸至七成熟時潷去油,烹入醬油、白糖、紹酒、胡椒粉、蒜米、蔥珠、芝麻油等調料翻炒即 成。此菜肉嫩外潤,味道鮮美,富有營養。
福州傳統名菜。八寶即雞肉、鴨肝、雞腕、火腿、天苔、豬肚、豬腦、乾貝。此菜外皮以蛋清煎成兩張圓薄片,包內用兩張鯧魚片夾住「八寶」料,成書包狀,蒸熟澆上奶油, 再裝飾以「香菇墨」和「蔥筆」。色奶白,味葷潤、脆軟兼備。
福州傳統名菜魚翅系用大鯊魚的鰭幹制而成,為海產八珍之一。其製法是,須選用青竹刀劃魚翅的背翅,經泡發後,軟滑透明,形如荷包,美觀精緻,再裝點以氽熟的海蝦肉、 香菇、熟雞油,澆上調好味的白湯,鋪上熥熱的火腿片即成。成品味道香醇,軟滑葷潤。此萊為特級廚師強木根、強曲曲的代表作之一。
80年代福州創新名菜。以大蝦和蝦肉為主料,將大蝦去殼留尾,剖開拍平做鋪底。將蝦肉搗爛,在底上排成琵琶形狀,蒸熟後淋上滷汁即成。此菜造形逼真,質地軟嫩滑潤,味道鮮美。
福州傳統名菜。選用香菇、蝦肉、雞脯肉3種鮮美原料與海參燜制而成。保持山珍海味 的鮮度和原味,是名貴的筵席佳饌。
福州傳統名菜,將明蝦去殼留尾切開拍平,蝦肉搗爛塑成燕子身裝在明蝦上,香菇刻成燕翅,排在髮菜做成的「燕巢」上,似燕子落在巢上,故名。此菜色彩對比鮮明,富有立體感,質嫩軟潤,味鮮可口。
福州傳統名菜。選新鮮九節蝦去頭、剝殼、剖開拍平、用刀剞上十字花刀,拌入調勻的蛋清澱粉糊後,入八成熟油鍋過油成荔枝狀,加番茄醬、味精、白糖少許翻炒。成品色金黃、香脆可口。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關於菜餚部分的文字引自《福州市名產志》第十七章,以保留當年的論述風格。引用時文字略有刪減。
長按識別二維碼
打賞在計算機系讀了五年哲學的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