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海王」馬步芳,1949年戰敗逃到阿拉伯後,其子女結局如何?
說起「青海王」馬步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的大軍閥,和馬步青、馬鴻賓、馬鴻逵一起,被稱為是「西北四馬」。
馬步芳的家族是一個典型的軍閥世家,統治青海地區長達四十多年,在當時,馬步芳就好比西北地區的「土皇帝」一般,人們也稱他為「青海王」。他所領導的這些軍隊,還被稱之為「馬家軍」。
雖然在這馬家軍中,平日裡也是內鬥不斷,可他們一旦發現外部勢力,便會調轉槍口,一致對外。馬家軍的戰鬥力很強,因此不管是閻老西還是老蔣的勢力,都很難進入西北。
1936年,我紅四方面軍第五軍、第九軍、第三十軍等部,組成西路軍,進行西徵,結果在馬家軍的圍剿下,幾乎全軍覆沒。
當然了,熟悉抗戰史的讀者對這段歷史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這場戰鬥中,我軍遭到了很大的打擊。而以馬步芳為首的馬家軍團,更是以最殘酷的手段對待我軍俘虜,簡直是喪心病狂。
但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1949年8月,我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殲滅敵人2.7萬餘人,徹底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蘭州戰役」。
此戰過後,馬步芳開始了他的逃亡之路!他先是飛到西寧,用九架飛機將自己這些年搜刮的財物和家人全部運到廣州,隨後又逃到重慶,後又逃到臺灣。
當時,馬步芳雖然將西北戰敗的責任都推卸給了馬鴻逵,但沒想到蔣介石竟然會讓他繼續返回西北作戰。此時的馬步芳,已經領教過了我軍的威武,根本不敢回去,但如果繼續待在臺灣的話,保不齊哪天就會遭到老蔣的清算。
馬步芳思考再三,還是決定離開臺灣,逃往外國。於是,馬步芳便賄賂了蔣介石的親信,在得到不讓他去西北的批覆後,就包機帶著全家兩百口人,前往了沙特的首都利雅得。
那麼,在馬步芳逃往阿拉伯之後,其子女結局如何呢?
首先來說,馬步芳這個人,陰險狡詐,行為不檢點,口碑也不好。據說當時他還有一句名言,即:「除了生我者和我生者,無不可奸」。
馬步芳可以說是一個極為荒淫無恥之人,蹂躪玷汙了不少無辜的女子。雖然他明面上只有7個老婆,但受到他摧殘的女子卻不在少數。不過,縱然他妻子很多,但兒子卻只有一個,叫做「馬繼援」。
對於這個唯一繼承人,馬步芳對他的培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馬繼援在14歲的時候就當上了上校參謀長,17歲的時候就成了少將旅長。此外,在1944年的時候,經過軍政部的批准,年僅23歲的馬繼援正式接管第82軍。
在解放戰爭開始後,馬繼援更是先後被任命為青海兵團總司令、西北軍政公署長官等職。拋開其他的不說,馬繼援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少年得志。
當然了,馬繼援雖然身居高位,但卻從來沒有真正上過前線,因此很多人對他的實力還是持質疑態度的,甚至說他不過是倚仗了自己老爹的勢力而已。
後來,馬繼援穩定了隴東地區的局勢,還曾化解了我軍的幾次進攻,這才有了一點名氣。但他的勝利,對此時的西北戰局已經毫無影響,馬家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失敗就在眼前了。
不久之後,我軍主力就一路打到了西北,此時的馬繼援也已然成為了西北地區一把手,軍政大權盡歸其手,但這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我軍勢如破竹,馬繼援根本支撐不了多久。蘭州戰役後,馬繼援便按照父親馬步芳的安排,坐上飛機到了廣州。不久之後,又跟隨父親跑到了埃及。
1950年,馬繼援回到了臺灣,還被國防部送到了三軍聯合大學學習,緊接著又進入到了中央訓練團、國防研究院深造學習。
不過畢業之後的馬繼援,也只是掛著國防部中將參議的虛名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後來他退役後,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過著隱居生活,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還給災區捐了5000美金,以表達對災區人民的問候。
2012年2月27日,馬繼援在沙烏地阿拉伯病逝,終年91歲。
參考文獻:《西北軍閥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民國公子將軍 》、《抗戰史》、百科資料等;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