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為,有的時候有用,有的時候有害。
歷史上在戰場上裝死的還真不少,比如三國時期的蜀漢開國皇帝劉備。
當年,他在和黃巾軍作戰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戰鬥失利被黃巾軍士兵打傷,他的部隊也被擊敗,劉備當時行動不便,想跑跑不了,索性躺在地上裝死。
於是逃過了一劫。
隨後被趕來的戰友用車拉了回去。
但是你看,劉備在戰場上裝死這件事有兩個前提。
第一,黃巾軍打勝之後沒有打掃戰場;
第二,戰友及時趕到救了他一命。
如果以上兩個前提缺少一個劉備在這場戰爭中就已經陣亡了,也不會出現三國時代很有可能北方在被曹操統一之後就能一舉拿下打敗東吳和劉璋。
所以,在戰場上裝死是要冒很大風險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往往經歷過一場大戰之後,獲勝的一方會打掃戰場,目的是收穫戰利品。
例如,古代軍隊作戰論功行賞,一個最重要的憑據是按照首級的數量。
秦軍作戰,如果能得到對方披甲士兵一顆首級,就會賜一級爵位。
除了身份上提高之外,在軍中的夥食和那些沒有立功的士兵也不一樣,立功的士兵可以得到穩定充足的飲食供應,甚至能吃到肉喝到酒。
沒有立功的士兵只能吃一些簡單的菜羹、米飯、大醬湯之類,並且得不到足夠的供應,經常會餓肚子。
立功的將士除了在軍營中吃得好,身份地位有所提高之外,還能得到田宅、土地,甚至是僕人,這種方式成功激勵了秦軍士兵在戰場上英勇作戰。
於是,往往在戰鬥中士兵就得趕緊割下敵方的首級,用它作為戰鬥結束之後評價軍工的憑證。
這個時候,誰要是躺在地上裝死,那就壞了。
除了敵軍會收集首級之外,戰鬥結束之後還會收集陣亡士兵的甲冑、兵器和身上攜帶的財物等。
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裝死的士兵會被敵方發覺從而被殺掉。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戰場上還應該以奮力拼殺,逃出敵方的包圍圈是第一選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