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在最近幾十年來已經成為了全人類都在關注的一個話題,而且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南北極大陸似乎也變得脆弱不堪。
西伯利亞凍土中發現史前生物
先來說一下凍土
凍土是在寒冷的兩級地區附近出現的一種特殊地貌,只有在0攝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才可以被稱之為凍土。
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是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平原之一,尤其是在西伯利亞的東北部,那裡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月平均氣溫都在-45℃以下,最低的時候還達到過-73℃,所以在西伯利亞地區有著全世界最厚的永久凍土層,據悉,最厚的地方達到了1377.3米。
全球變暖帶來的直接變化就是溫度上升,而溫度的變化導致了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高溫度,隨之越來越多冰河時代的生物被發現。
根據俄羅斯西伯利亞媒體2020年12月30日的報導稱,2020年8月份研究人員們在雅庫特阿比斯基區泰列赫季亞赫河(Tirekhtyakh)沿岸融化的永久凍土中挖掘出了一具生物遺骸,這個生物渾身覆蓋著又短又厚的褐色毛髮,之後經過分析研究發現這是一頭已經滅絕的披毛犀屍體。
披毛犀是更新世的一種大型動物,生活在距今2萬到5萬年前,身上長有濃密的毛髮,最顯著的特徵是頭上長著兩個角還有肩部有一個可以存儲脂肪的巨大駝峰(駝峰可以保護它們在極其嚴寒的北極地區生存下去)。
一頭成年的披毛犀通常有3-3.8米長,體重在1.8-2.7噸之間,但是剛發現的這頭披毛犀體型較大,初步研究發現它死亡時的年齡還是比較小的,大概處於幼年時期,年齡在3到4歲之間,性別還不清楚,極有可能是溺水而死。
據悉,這頭披毛犀屍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遺骸,保留下來的遺骸大約有80% ,其中包括了完整的內臟、牙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它的胃裡還發現了最後一餐。
披毛犀屍體的發現令科學家十分驚喜,因為史前生物遺骸可以帶領科學家重新研究生物進化的歷史,但是與此同時也令科學家們感到擔憂不已,畢竟是冰川融化才導致史前生物的頻繁出現,而冰川融合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南極最大冰山(A68)解體
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68其實在2017年就已經從南極洲脫落了,面積達到了6000平方公裡,相當於中國的上海市面積那麼大。
在冰山A68從拉森-C冰架上分離後一年多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怎麼移動過位置,據NASA衛星圖像顯示,直到2019年,A68冰山才在氣流和洋流的影響下離開逐漸漂離南極大陸,不過它還是依舊在南極圈內活動,所以面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然而之後A68冰山似乎是已經不屬於南極洲的範圍了,從以前的緩慢移動逐漸開始加速,現在已經位移到了南極洲範圍的邊緣並分裂成了4塊冰山,其中最大的一塊A68-A,現在正朝著南喬治亞島前進,而這座島上有著海豹、鳥類以及企鵝的棲息地,如果相撞的話那將是一場悲劇……
毫不誇張的說,隨著A68冰山的逐步融化,將會造成局部海洋鹽度異常,破壞生態系統,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遠古生物的呈現,冰川融合等似乎在給人類敲響警鐘,讓人類不得不為未來的發展而擔憂。
全球變暖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溫度上升,而溫度的上升不僅會對南北極產生影響,其實對整個地球也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溫度上升帶來的冰川融合,海平面上升、全球氣溫上升等問題,最終都會影響生物圈,甚至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現在地球的情況不容樂觀,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從自身做起,共同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尤其要注意自然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