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美食就像是開啟一段未知的旅程,每一次感受都值得被記錄下來。——勒林(Le Rin)
民以食為天,處處都要鮮。一日三餐,想必是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而當美食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是否會給予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呢?來自越南的插畫師勒林(Le Rin)便用他的方式記錄著各國的美食,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與美食有關的插畫,的確就是這樣一幅一幅地,把我們看餓了。
01味蕾的記憶
愛吃的人對於美食的愛往往是發自內心的,無論身在何方,味蕾上的犒賞過後,總有漫長而愜意的回味。食乃天性,默默地咀嚼,慢慢地回味,是一段非比尋常的韻致。食物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情感,它不僅滿足著我們的食慾,還承載著每個人的記憶點。一位故人、一條街道、一段故事,往往總是從一道道美食開始的……
有時候唇齒間的回味僅僅只是大腦中的一段記憶,這一幕幕的回憶經過時間的洗禮,或許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真實。而每一種味道似乎都伴隨著一個故事,擁有一種特殊的印記,那是一種專屬於個人的真切感受。
記憶深處總有一種味道,隨著牙齒的慢慢咀嚼,汁液在舌尖上放肆地飛濺,任性地掠過乾枯的味蕾,刺激著大腦的神經,讓我們瞬間記住了味道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再者,當我們的目光、掌紋慢慢撫過這些美味時,又有如杯中茶葉,無聲舒展,淡而收尾,留下縷縷香甜。
歷史的長河中,飲食文明深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它延續著、滾動著、也輪迴著,使得世界上每個地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因此可以說,食物傳送的不僅僅是五味,更是不同地域孕育的不同文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物所保留下的也不僅僅是時間的味道,更是文化傳承中的精神力量。
02「吃」出的生活
吃,絕不是一種單純的味蕾感受。曾有人說,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無所不吃的動物,只要我們的牙齒還沒有掉光,我們就會繼續保持這個地位。然而,人類總是可以從「吃」當中領悟出更多的、關於生活的味道。藝術家以「吃」為主題創作的內容,似乎打通了美食與藝術之間的通道,從此,「吃」不僅僅是純粹的味覺感知行為,還是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深層探索與理解。
一道道別具風味的佳餚,不僅激活了人們對於味覺的直接體驗,也映射出人們對於地域風情的嚮往和追求。如果說,每一道美食都具有獨特的香味,那麼,每一座城市也擁有它特殊而鮮明的人文味道。這種味道不僅映現在當地人們的唇齒留香間,也顯現在風格迥異的文化氛圍中。
在欣賞藝術家創作的有關於美食的作品時,與其說是在精神層面一飽口福,不如說是一次別具一格的文化探索。這其中不僅有藝術家對於各地美食的介紹,還記錄著一餐一宿間時代發展的脈絡。而作為觀者的我們,亦可以從這浸潤著食物香味的色彩中感受著世事變遷、體味著冷暖生活。
03勒林的水彩食物志
飲食是一種文化,也是一份情愫。生活是一場不斷覓食的過程,人們在尋覓中記錄著歷史。同樣的食材,卻有著不同的做法,其中的味道更是相去甚遠。美食味美,美味背後蘊含的文化韻味更值得我們咀嚼品味。日常三餐給予我們身體和精神的慰藉,簡單的葷素搭配,是專屬於日常的飲食風格。來自越南的插畫師勒林(Le Rin)便將這份簡單用自然清新的水彩記錄了下來。
勒林從越南美食入手,以墨色相宜的色彩,細膩溫暖的筆觸,栩栩如生地展現了越南美食的魅力,更呈現出越南美食背後獨特的風土人情與飲食文化。他巧妙地在每個食品的介紹部分簡單地組合了加工過程,使觀者很容易識別當地的飲食文化並感受到越南菜的獨特韻味。透過一張薄薄的畫紙,能讓人感受到勒林筆下的美食不僅僅只是一幅簡單的水彩作品,更是他對於家鄉的熱愛,對一方故土的眷戀。
街頭巷尾的美食,被勒林用溫柔的暈染細緻而精妙地描繪出來,以將每塊骨肉、每粒配料的紋理都生動地還原出來。此外,作為一名美食插畫師,勒林不僅描繪家鄉的美食,有時也會涉獵一下外國風味,譬如韓國菜、日本菜、土耳其菜、印度菜等等。如此別致的作品也使得他獲得了與商業品牌合作的機會,這其中,不乏麥當勞、新加坡太平洋公司、馬來西亞美食、多明諾金等知名企業。
今天,一國的飲食文化早已跨越了國界,品嘗各地美食變得唾手可得。每一次跟隨味道的蹤跡,就像是一次簡短的時空之旅,讓人們有著身不動而嘗遍全球的滿足感。或許,對於我們而言,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習俗與故事,才是美食之旅的精華與魅力所在。因而,美食亦是一道風景,等待著我們在陌生的世界中去刷新、填補自己的世界觀,從而慢慢看清心中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
眼緣藝志 第657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