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冬天是比現在冷,沒到三九就能滴水成冰。一些大學、企業、公園,就『潑水成冰』,造個冰場,四面兒一圍,賣票。去滑冰的大多數都是小青年兒,誰要是滑出點花樣兒,那可惹眼了,說不定還能碰巧兒找著個對象。你別不信,我就是在冰場找著的我現在老伴兒。那時我老去河北工學院,就是現在的河北工業大學的滑冰場,滑來滑去的,就交了個女朋友,那門票錢可值了。」
宋大爺說起當年的「冰雪奇緣」還挺樂呵的。天津人不僅是愛說愛逗又愛生活,也特別愛運動。各種民間的體育項目都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所以,到現在像踢毽兒、摔跤、空竹、武術等健身活動,在天津還特別流行。到了冬天,就更得說說滑冰,天津人喜歡冰雪運動,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各種天然冰場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宋大爺回憶:那時候,我總去的那個冰場,每天晚上開放兩場,周日還有下午場,每場一個小時左右。晚上還有燈光,音樂。當然不像現在有什麼高科技的燈,就是探照燈,放點兒流行歌曲,就覺得老高級了。那時候能到這種「專業場地」滑冰的,都是時髦而且有點兒經濟基礎的小年輕。因為你得有雙冰鞋,那時能花四五十塊錢買雙冰鞋就算是奢侈品了,再加上每次幾毛錢門票,花銷就不低。
有進場滑冰的,也有進場看滑冰的,也都是小青年兒,有的自己不會,就愛看別人滑,特別是有的小夥子,就專門想去冰場上看姑娘。其實,下場滑冰的,女孩兒很少,偶爾有一兩個,那絕對就是當年男孩子眼裡的女神,你想啊,一個女孩兒,能在冰上遛幾圈兒,肯定是身材又好,又性格開朗,多招男孩子喜歡啊。也有年輕的女孩來看滑冰的,有自己想學的,有愛熱鬧的,也真有為找對象的,就應了前面那句話了,來滑冰的經濟條件都還行,小夥子又愛運動,身體又好,這都是硬體兒條件啊。要是滑冰的或是看滑冰的觀眾裡女孩子多一些,小夥子們就更「得意」了,還得玩兒個花樣,當然了,弄不好就來個屁股墩兒,甚至摔個「四腳朝天」,引來好多人起鬨,自己既不好意思,又覺得有種高興勁兒。宋大爺就是因為在冰上「出過洋相」也有過精彩一刻,所以,還真在大冷天裡找到了一份溫暖愛情。最幸福的時光,就是男的戴上女朋友給織的帽子、手套兒,在冰上耍幾個身段兒;女孩兒捧著男朋友給買的熱烤山芋,怎麼看自己的對象怎麼帥。
除了收費的「高檔」冰場,以前更多的天津人冬天會到海河上去滑冰。有經濟實力的穿上專業的冰鞋,大多數人是自製「冰鞋」,用工廠裡的下腳料自己「對付」一雙,有用角鐵兒的,有用盤條的,實在沒什麼材料,就在木板上綁上兩段鐵絲,甚至把方木塊蹬在腳下,在木塊前面擰兩個螺絲,製成簡易的冰鞋。在海河的冰面上滑冰,觀眾也就更多,愛逞能的年輕人恨不能來個「小鷹展翅」「哪吒探海」……結果弄成「老頭鑽被窩兒」。冰面上還有巧手的男人給孩子或女友做的冰爬犁,推著他們在冰上玩兒。也有孩子們發明的各種冰上小遊戲,比如「打冰嘎兒」,就類似於現在的冰壺。各種冰上樂趣組成了冬天熱鬧歡樂的場景。天津還有為數不少的冰球愛好者,尤其是一些高校和規模較大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冰球隊。
現在,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越來越近了,人們參加冰雪運動的興趣更高。如今人們要求運動也要更健康、更安全、更專業,所以,不能去危險的區域滑冰,天津已經有很多專業的冰雪運動場地。未來幾年還要建設更多各類滑冰館、滑雪場、人造冰場。本市計劃在2020-2025年,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超過30萬,並帶動200萬人參與冰雪運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根據自身情況建設公共滑冰館,充分利用河、湖等水域資源建設安全的天然滑冰場。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設滑冰館,在冬季澆建冰場。鼓勵在公園、校園、廣場、社區等地建設可拆裝式滑冰場。將舊廠房、倉庫等改建成滑冰場。因地制宜,配建人造冰場。有條件的地區依託氣候、地貌和生態等自然資源建設滑雪場地,利用公園、城市廣場等建設以冰雪遊憩活動為主的室內外冰雪樂園。加快發展冰球、冰車、冰壺等大眾冰雪運動項目。建設集滑雪、登山、徒步、露營等多種健身休閒運動為一體的冰雪體育旅遊基地。
過了冬至,天氣冷了,不要在家「貓冬」,在冰雪中嬉戲,增強了體質更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新報記者 任悅 攝影 閻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