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風吟》: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2020-12-14 球閒若可

「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不見。」納蘭性德這句話應該很好的描述了這本書的一個大致的梗概,書名為《且聽風吟》,雖美其名曰「風」,但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意象,它象徵著你在人生長河裡面所面對的光怪陸離的事,林林總總的人……然而這一切都會幻化成風,隨著時間的漸進,漸行漸遠,一切一去杳然。有幸拜讀這本《竊聽風雲》——村上春樹先生的處女作,聽聞這還是他在經營爵士樂酒吧時,熬夜所著而成的。再者便是,1979年本書一經發表,就使村上從無人知曉的酒吧小老闆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於是乎,一種莫名的興趣感在我心裡油然而生。

記得有一句這樣的話,「我嗒嗒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而是一個過客!」

際遇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它可以兌現非常規定義下的虛無縹緲,因為具象是無法選擇的。同理之於夏天的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作罷!

依舊是一部愛情故事。畢竟,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連接著生也拖拽著死——這點和《挪威的森林》有異曲同工之處,愛情與生死存在著休戚與共的關係,導致我讀這本書的有一種悠然之中滲透孤獨與抑鬱。也正如本書的譯者林少華所言:「距離感,連同虛無感、孤獨感、幽默感構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調。」

「我」是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名為風的大學生,21歲,生物學專業,喜歡文學和音樂,經常在酒館和朋友「鼠」,傑氏酒吧的店長「傑」吃薯條喝酒。「我」與「鼠」三人之間的友情是故事的主線;期間穿插著「我」和幾個不同女孩子的故事。

21歲的時候,「我」有四段愛情故事:

第一次的際遇獻給了17歲的仲夏夜,「我」和她彼此相愛且相信著以後定能修正果。只是事與願違,高中畢業後以「分道揚鑣」作為結局,草草收場。

第二個女孩16歲,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她每天睡過中午才醒,吃完飯便吸菸,呆呆地看書,看電視,同時與我索然無味的性交」,最後,以一張名為「討厭的傢伙」的紙條為這一段索然無味的愛情畫上了殘缺的句號。

第三個女孩是「我」在圖書館認識的法文專業的女孩,胎死腹中``````她最後在林中上吊自縊。

第四個女孩是「我」在酒吧所遇見的少女,異之於三者的是「我」並沒有和她進行所謂的性交,「我」同她促膝長談,煮酒暢聊,分享著沉積在心底的秘密,「我」應該是最喜歡她的``````

大多數的文學作品對於性和愛都是避而諱之,甚至有些排斥,其實不然,這是有失欠妥的,究根究底的講,性是本能,是人類不斷繁衍生息,締造現代文明的根本要求,也是自然更迭的選擇;愛是情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也沒有人有這個能力去規定,不論涉世深否,都很難觸及其本質。而在村上春樹的這本書中,他通過一個大學生的視角和看法將這些我們所有些避諱的給寫了出來,給人一種自然而然的適應。

而她們,就像書中的那個夏天一樣,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觸感、洗髮水的檸檬味兒,傍晚的和風、飄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一切都將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

第一遍讀,走馬觀花地讀出了這種自然而然的本能與其所附加的情感,故事情節很休閒不算沉重``````

而第二遍,下馬看花我讀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

書中有一個片段是我為之淪肌浹骨的:

一天,一個在宇宙中往來仿惶的青年人鑽人井內。他已經厭倦了宇宙的浩渺無垠,而期待悄然死去。隨著身體的下降,青年覺得井洞逐漸變得舒服起來,一股奇妙的力開始溫柔地包攏他的全身。下降大約1公裡之後,他覓得一處合適的橫洞,鑽入其中,沿著曲曲折折的路漫無目的地走動不止。不知走了多長時間,表早已停了。或許兩小時,也可能兩天。全然沒有飢餓感和疲勞感,原先感覺到的不可思議的力依然包攏著他的身體。他在井圍弓身坐下,望著無遮無攔的茫茫荒野,又望望太陽。是有什麼出了錯!風的氣息、太陽……太陽雖在中天,卻如夕陽一般成了橙色的巨大塊體。「再過25萬年,太陽就要爆炸,……OFF。25萬年,時間也並不很長。」風向他竊竊私語, 「用不著為我擔心,我不過是風。假如你願意,叫我火星人也沒關係,聽起來還不壞嘛!當然,話語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可你是在講話。」「我?講話的是你。我只是給你的心一點提示。」「太陽是怎麼回事,到底?」「老啦,奄奄一息。你我都毫無辦法。」「幹嘛突如其來地……」「不是突如其來。你在井內穿行之間,時光已流逝了約15億年,正如你們的諺語所說,光陰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著時間的斜坡開鑿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在時間之中彷徨,從宇宙誕生直到死亡的時間裡。所以我們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是風。」「有句話問一下好麼?」「願聞。」「你學得了什麼?」大氣微微搖顫,風綻出笑容,須臾,亙古不滅的沉寂重新籠罩了火星的表面。年輕人從衣袋裡掏出手槍,用槍口頂住太陽穴,輕輕扣動了板機。…………

沒有飢餓感和疲勞感,似乎在此時間的維度獲得了永生的機會,夜闌臥聽風之吟嘯,晨曦且看日之亙古。

若是將你置於一個闃無一人的戰慄空間,你只有一把槍兼之一發子彈,你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是為了生存探索,還是為了絕望而死亡?

竊以為,……我也一樣會選擇扣響扳機,原諒我不懂得逆來順受般的去對待孤獨,也許是我早已習慣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虛情假意。又或許是,使我們崩潰的從來都不是孤獨,而是我們所面對孤獨的自暴自棄——汝等乃池中之鹽,倘鹽失效,當以何物鹽之?

時2020年8月3日,天朗氣清,芳草萋萋。閒來無事,覓得此書,鄙人之幸也!

相關焦點

  • 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鬼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卻又有許多傻鳥一生念念不忘,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苦苦追尋!荒煙依舊平楚,世事寂寞悽涼。多少人鬼風雨中傷泣。鶯兒燕子俱泥土,那些薄情寡義,或未曾勇敢地奔向愛情的人,都卑微的如塵埃一般!唯有雁者留其名,讓人仰慕追隨!身處凡塵之下,魂遊萬層之上!
  • 冬日讀詞:萬裡層雲,千山暮雪,沒有你的地方,隻影向誰去?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金國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初衣解詞:這首詞中的名句其實已經泛濫了。
  •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是誰的熱淚打溼了誰的青衫?
    都問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突然想起元好問的一首詞,詞中寫道:「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 萬裡層雲,千山暮雪,痴情難了——讀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 一曲《摸魚兒·雁丘詞》,一聲輕嘆: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知道這首詞緣於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一首詞道盡李莫愁的一生,為情生,為情死;絕情谷,斷腸崖,情花叢沖天火光,掩不住赤練仙子臨終悲歌的悽婉哀怨。
  • 「北大包麗」走了,萬裡層雲,千山暮雪,真正的愛情是惜你如命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不幸遭遇「渣男」,便該毅然斷舍離,及時止損。要相信,你會遇到真正的良人,惜你如命。「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生死相許的愛情,應該是如同元好問筆下的雙飛雁一般。今天,我們一起領略元好問的「最美愛情詩」《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 開州區作家宋燕《隻影向誰去》
    靜靜地,坐在房間,聽黃家駒的歌,無奈、憂傷、彷徨、心痛……驀地,竟是一場眼淚,猝不及防……已經很久沒有寫過這樣的文字了,雖然少年時,朋友們都說我是煽情的高手。但是今天,我不想言情,我只是想有一場痛快的啼哭,再用這滿紙的淚滴去懷念黃家駒,懷念當日的BEYOND。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首絕美好詞,不能只知道一句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冬去春來,南飛北歸,比翼雙飛的大雁共同度過了無數寒暑,早已深情入骨。相守時有多歡樂,離別時就有多痛苦,但偏偏有痴情兒女沉醉其中。那殉情的大雁應該要說:層雲延萬裡,暮雪覆千山,形單影隻的我,今後又能飛向何處呢?去路依舊,卻不復當年繁華,曾經的破秦平楚之地,如今儘是瓦礫荒煙。英魂不再,悽風苦雨狂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