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而窒息死亡的兒童就有近3000名,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只有一個月。成人氣管異物也較常見,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近幾年因人口老齡化加快,中老年人氣管異物窒息的案例也有上升趨勢。了解並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溫附二醫急時雨志願者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氏急救法原理
海氏急救法原理是窒息時,患者肺內仍有殘留氣體,給膈肌以下軟組織以突然向上的壓力,使胸腔壓力驟然升高,從而壓迫雙肺,驅使肺內殘存的氣流進入氣管,便可排出卡在氣管口的食物或其他異物。
適應症:呼吸道異物,用於呼吸道異物的排除,主要用於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嚴重堵塞的患者。
1歲以內這樣急救
01
坐著時
1.將寶寶翻轉面朝下,騎跨在家長一隻前臂上(手臂可以支撐在自己大腿上),頭部略低於軀幹,同時這隻手握住他的下巴以支撐頭部。
(實際操作中,如果施救者單個手臂支撐不住寶寶,也可以讓寶寶趴在施救者的大腿上,同樣保持頭部低於軀幹)
2.用另一手掌根拍擊嬰幼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進行連續5次有力拍擊。(拍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穩住寶寶,當心墜落傷害。)
3.觀察異物有沒有出來,如果還沒有,扶住寶寶後頸部,翻轉過來。寶寶可以躺在家長的胳膊或大腿上,保持頭低腳高位。
4.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乳頭連線中心下一橫指的位置,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進行連續5次有力的胸部衝擊。
5.如此反覆,直至異物吐出。
1歲以上這樣急救
02
站立時
1、被救者站在施救者前面,兩手打開,身體前傾。施救者的手要抱住被救者的腰部。
2、施救者右手握拳,大拇指內側貼在肚臍兩指以上的腹部。
3、左手附在右手上面,使勁向上向內按壓,重複此動作,一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國內和國外的指南都建議1歲以上的兒童在清醒狀態下,推薦採用腹部衝擊法快速地解決氣道異物。小於1歲的嬰兒不推薦使用腹部衝擊法,因為它比較容易讓寶寶受到損傷。
另外,海姆立克急救需要的是用力拍擊、按壓,但也需要控制力道。即使在解決了娃的窒息困境後,也容易造成孩子腹部甚至內臟受傷,還是要去醫院好好檢查一番。
01
對於成年人
救護者站在受害者身後,從背後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
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02
用於自救
可採用上述用於成人的方法中4個步驟的後3個步驟,或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到異物排出。
03
救助孕婦
對於極度肥胖及懷孕後期發生呼吸道異物堵塞的患者,應當採用胸部衝擊法,姿勢不變,只是將左手的虎口貼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離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04
對於意識不清的患者
先使患者成為仰臥位,然後騎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兩邊,雙手兩掌重疊置於患者肚臍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壓,反覆進行。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點
1
如果是一歲以內的嬰兒,則需要先將嬰兒面朝下放置在施救者手臂上,手臂貼著嬰兒前胸,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卡在嬰兒下頜骨位置。另一隻手用掌部在嬰兒背部肩胛骨中間向前叩擊5 次,然後察看異物有沒有被排出。
2
如果是一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施救者站在被救者身後,使其上身前傾。兩手臂從身後繞過伸到肚臍與劍突之間,施救者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連續、快速、有力地向後上方衝擊,重複上述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3
如果是成人自救,需要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裹住,快速向內向上衝擊肚臍與肋骨中間的位置,直到將異物排出為止。或迅速尋找一把帶靠背的椅子或者桌子,將腹部按壓在椅背、桌角或其他堅硬的物體上,快速準確向內向上衝擊,反覆衝擊幾次,直到異物排出。
急救法固然重要,但重在預防,防大於救。高危人群是兒童和老人。
原標題:《寶爸寶媽必學!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視頻詳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