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過李白寫的詩?太out了!你見過李白寫的字嘛
提到李白,大家腦海裡立馬浮現出的大概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或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情厚誼。
李白的詩歌在我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上,達到浪漫主義藝術的頂峰,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對唐代以及後代都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唐代的韓愈就已經給他以很高的評價:「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可以說李白的詩歌千古流傳,可你見過李白寫的字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領略一下李白唯一存世的一首書法真跡《上陽臺貼》。
這幅字,其實是李白寫給一個老朋友的。這個朋友,不是追著李白跑得迷弟杜甫,也不是李白愛得要死的孟浩然,他是個老道士,大李白62歲,叫司馬承禎。
據考證,《上陽臺貼》為公元744年天寶年間,李白於他的頭號粉絲杜甫以及邊塞詩人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時所作。當時李白本來是去尋訪茅山道士司馬 的,結果到了陽臺觀才得知,司馬承禎已經仙逝,悲從中來的李白,面對著司馬承禎畫的一副高十六尺,長九十五尺的山水壁畫,留下了千古名篇《上陽臺貼》。
全文只有二十五歌字,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大意是讚嘆一個人畫技了得,能夠描繪出壯麗多姿的自然景色。
宋朝的皇帝趙佶是個書法高手,他的瘦金體非常有個性,當他得到《上陽臺帖》後大喜,親筆題字留念。後來清朝的皇帝乾隆不甘落後,也在帖上題字。帖上自然少不了歷代有緣的文人雅士題字,反正收藏過這個帖的人都想在上面來幾筆或者扣幾個章。這樣算下來,光是貼上蓋的章就讓後世人驚呼:這是要把李白二十五字包圍了,狂轟亂炸啊!
李白的這幅真跡,有大氣,有恣意,有放下一切的從容,獨獨沒有悲傷。
這二十五字龍騰虎躍,灑脫浪漫,讓書法大家們都驚嘆。真應了那句話:不會飲酒的詩人不是一個好書法家。這幅帖的題跋,有宋徽宗,有元代的收藏家張宴、書法家歐陽玄,他們和後世的一些人,對這幅作品的評價都是筆力飄逸、矯健,有無邊的志向,有廣闊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