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其實,這句話和佛家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相仿,都是告誡人們要注重因果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禍根的惡報,種下福根得福報。
佛告誡我們:做人,要懂得多積累「陰德」。「陰德」就是指暗中做了好事而不讓人知道,有陰德的人,上天自然會知道並且會報酬他,而且福報更大。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我們儘量少做以下三件事,就可以多積累「陰德」。
第一,少殺生;
不殺生,是佛教「十戒」之一,內容包括:禁止殺人,也不能傷害畜生、蟲蟻等。不但戒直接殺害,而且也戒殺因和殺緣,如賣獵槍的人則是間接助殺者。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近代著名的佛家大師,他每次坐木藤椅時,總要搖搖才下座,學生豐子愷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叔同答道:「這個木藤椅可能會有小蟲,這樣搖搖後這些小生命就跑開了,坐下去後不至於殺生」。由此可見,真正有慈悲之心的人,對世間萬物都心懷仁愛,不忍殺生,最終積累的陰德也更多。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經告誡人們儘量不要殺生,因為被殺生的動物,在要死的時候,都是很憤怒,一憤怒血都變色,當時把血液抽出來化驗,血裡頭就有毒,很毒。人要是吃多了這種動物(比如說豬、雞、鴨、牛),不僅是造孽,自身體內也會積累很多毒素。
南師還打比方說:「你看那殺豬的,殺多了,他自己就變成了豬相,那個相就出來了」,可見惡有惡報,一切都是因果報應。殺生多了,就是積累孽緣,早晚會有惡報;儘量少殺生,少吃點大魚大肉,也就是積累陰德,為自己和家人積累福報。
第二,少邪淫;
不邪淫,也說佛教十戒之一。何為「邪淫」?就是指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主要包括非人、非處、非境、非時、非法、非量的交合。佛家認為:遠離邪淫,有這些好處: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世所稱嘆。四、安莫能侵。
值得警惕的是,邪淫有很多害處:第一,邪淫容易敗家,正如古人所說「家敗之道有四……婦女淫亂者敗」。第二,邪淫容易亡身,縱慾過度,就會耗損元氣,耗竭精氣,然後百病叢生,夭折陽壽。為什麼歷史上的很多皇帝都壽命很短,最主要原因就是縱慾過度,淫邪心過旺。第三,邪淫毒害身心,使得自身氣質陰暗、奸詐,整天渾渾噩噩。
其實,邪淫的最大壞處就是折損福報,它不僅會報應在我們自己身上,還會殃及子孫後代,傷天害理,敗壞道德,令祖宗蒙羞。比如說,父母其中一方如果發生了婚外情,首先破壞了家庭的穩定,然後影響了事業及財運,最後傷害了無辜的孩子,還敗壞了自己名聲。反之,少一點邪淫,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多積累一點陰德,也就是為自己和家人多積累福報。
第三,少與人結怨;
古語有云:「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如果我們少積蓄錢財,就不擔心遭人搶劫,所以睡也安穩;不與人接下怨恨,沒有冤家對頭,處處就可以得到方便。
佛家講究戒「貪、嗔、痴」,其中的「嗔憤」就是指與人發怒、結怨,這是很容易毒害身心,傷害人際關係,也不利於積累福報的。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在為人處事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儒家所說的仁愛就好比是佛家所說的戒掉嗔恨,以慈悲為懷。
《了凡四訓》是一本勸人行善的書籍,書中總結了10種積累陰德的方法,其中兩條是與人為善、成人之美,都是告誡大家要和善為人,少與人結怨,多結善緣,才能多結善果,多點福報。
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祖父孫鍾,只是一個種地的瓜農,但是他友善待人,若是路人口渴了,他都慷慨贈送西瓜,因此孝友之名,肆聞鄉裡。孫鍾種瓜,行善積德,惠及子孫,後子孫後代果然稱帝建國。所以說,少點嗔怒心,少與人結怨,維繫好和諧和睦的人際關係,就是給自己和子孫積累陰德,積累福報。
結語:
司馬光家訓也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由此可見,多積累陰德,就是多積累福報,也能造福子孫後代。
《文昌帝君陰騭文》中也說「一個人廣泛的行善積德,多積累陰德,符合上天的心意,上天必定賜福於他!」比如說,我們儘量少做以上三件事——少殺生、少邪淫、少與人結怨,就是多積累「陰德」。您覺得呢?祝願各位善友增福增壽,六時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