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繪畫中,從古希臘圓形浮雕衍生出的圓形畫版式於十五世紀文藝復興盛期的佛羅倫斯城開始盛行。和祭壇畫不同的是,圓形畫大都是僱主因結婚生子等喜事委約畫家創作後掛在家中的私藏。受恩師菲利波·裡皮修士影響,波提切利不僅是最早繪製圓形畫的藝術家之一,還將此嶄新的繪畫版式發揚光大。金光閃閃的《聖母頌歌》是便是後者所有圓形畫作品中最早完成的其中一幅。作為當時畫家最著名的聖母畫像,畫作選取了時下最流行的聖母子題材,在窗外晴朗祥和的鄉間風景襯託下,聖母瑪麗亞懷抱襁褓之中的耶穌端坐於圓形大理石窗前。繪於畫框邊緣的兩位天使正捧著金冠為她加冕。聖嬰左手中捏著的石榴意指他將為拯救人類撒下鮮血,而右手則指引著聖母在另兩位天使手捧的書上寫下聖歌《我的靈魂頌揚上主》的缺失部分。畫家為聖母子與天使們裝扮上了符合當時佛羅倫斯貴族時尚潮流的髮型和服飾。畫中包括聖母頭頂的金光、為她加冕的金冠、所有畫中人物髮絲中勾勒的高光和衣袖的金色鑲邊等大量金色的使用;以及用青金石磨製顏料繪製的聖母藍袍都讓此作「造價不菲」。波提切利筆下具有理想化女性美的聖母不僅是其最具辨識度的藝術符號,還成為十九世紀拉斐爾前派復興其名望的主要元素。 波提切利所創作的數量可觀的圓形畫對此版式在十五至十六世紀佛羅倫斯城的廣泛流行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樣受美第奇家族恩惠的米開朗基羅所存世的唯一一幅布面油畫《聖家族》便是圓形畫,而拉斐爾名作《椅中聖母》則是在借鑑波提切利構圖的基礎上更顯其和諧端莊聖母的特徵。儘管在十六世紀之後圓形畫逐漸失寵,但活躍於各時期的歐洲繪畫大師們如卡拉瓦喬、倫勃朗、普桑、透納、安格爾、莫奈等仍各自繪有嘗試此版式的名作。創作主題也不再拘泥於祝福的聖母子題材,而是在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各取所長。
友情提示:「藝術頭條」App #遇見拉斐爾#系列課程已更新完全部20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在👇海報中掃碼購買,若已經購買的朋友們切記收看。
另:#遇見拉斐爾#課程已正式登陸「喜馬拉雅」,已加入「喜馬拉雅」會員的朋友們可搜索「王加:遇見拉斐爾」或掃👇二維碼便可免費收聽。
歡迎大家在「藝加之言」留言分享觀感
感謝關注「藝加之言」,歡迎大家發送語音和文字信息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