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買手機或者看資訊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手機廠商打出的那些快充標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65W超級快充、18W PD快充、VOOC閃充等等,那麼你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手機快充的發展史。
電源適配器功率怎麼計算?
首先我們得明白充電頭的功率是如何計算的:公式雖然有很多,根據充電器上已知的電壓和電流,我們可以用到下面這個公式。功率W=電壓V x 電流A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這個充電頭的充電功率,支持的是10W或30W(Max指的是最大功率)。
初代充電技術:
在智能機還未興起的時候,5V-0.5A是手機的標配,算下來也就是2.5W;對當時的手機電池普遍只有500mAh—800mAh來說,2.5W的充電功率雖然已經夠用了,但充電的速度上就可想而知了(基本上是充一晚上電,第二天起床剛好充滿)
但隨著智能機的興起,手機電池也越做越大,而2.5W的充電已經不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了,因為實在是太慢了。通過行業的不斷發展,充電功率達到了5V-1A(iPhone4上用的就是這個功率),在理論上來說,提升了50%的效率,充電時間應該縮短一倍的,但遠遠沒趕上手機電池容量的增長速度,所以消費者感知並不是很強。
在目前的電池技術沒有的出現變革之前,數碼產品的電池註定會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容量上(3500mAh—8000mAh)。在電池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各大手機廠商想到了加大手機充電功率的「曲線救國」方案,以此來減少手機充電所需等待的時間。
統一標準:
USB-IF(USB標準化組織)在2012年推出了USB-PD1.0標準(基於當時的USB-A和USB-B接口),這也是首個在充電接口領域的統一化標準。
隨後在2014年,USB-IF發布了更具實際意義的Type-C 1.0接口標準和USB-PD 2.0標準;同年高通也發布了QC2.0快充標準(由於當時絕大數手機用的還是Micro-USB,並非為Type-C接口,所以高通的QC協議為首的第三方快充協議仍然是市場主流。(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只要手機搭載了高通的處理器就附贈支持高通的QC快充協議,無需廠商適配)。
然而各大手機廠商並不買帳,以OPPO、VIVO、華為和三星等為代表的廠商,選擇了自主研發快充的解決方案。其中OPPO將旗下的快充協議其命名為「VOOC閃充」(一加的DASH快充可視為VOOC的分支,OPPO是一加的大哥);VIVO將快充則分為了vivo雙引擎閃充、Super FlashCharge兩個版本;而華為快充則衍生出了FCP、SuperCharge、Magic Power三個版本;而三星的快充則被稱為AFC。
四者不同之處在於,三星旗下的絕大多數中高端機型可上下兼容AFC和高通QC協議,而OPPO、VIVO和華為的快充則僅為自家的產品服務,不能為其他品牌的手機所使用。
那麼面對各個廠商自研的快充技術,問題就來了,各種快充技術之間存在不兼容的問題,其中OPPO的VOOC和一加的DASH的快充更是需要特製的數據線(同一個充電頭,換一根數據線就無法使用快充協議)。
家裡的手機越多、品牌越雜,手機和電源適配器的(快充)匹配問題就顯得越是複雜,如果想用上快充,那麼就需要每一款手機都匹配的一個專屬的充電器或數據線,這在無形之中就造成了一種資源上的浪費和消費者在選擇配件時的複雜程度。
於是,在2016年的11月,谷歌就在最新的Android 7.0的規範中明確說明:如果想用上最新的系統?可以,但你必須使用USB-PD的充電協議!這件事情還在當時的手機圈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2017年年初,USB-IF公布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USB-PD3.0技術標準,這次的技術標準徹底解決了困擾消費者在不同電子設備之間的快充兼容性問題。同時,谷歌方面要求了配有Type-C口的安卓手機必須能夠支持USB-PD3.0的快充標準。
這個技術標準,簡單來說,無論你買的是OPPO、VIVO、小米、三星還是華為手機,只要是購買通過了USB-PD3.0技術標準的電源適配器(充電器),就都能對手機進行快速充電(但在充電速度肯定不如原廠的快)
統一的USB-PD3.0:
USB-PD3.0充電協議最大的特色就是設定了10W、18W、36W、60W、100W五個檔次的充電功率標準,最大功率向下取整;例如你的手機支持的是45W快充,那麼你在不使用原廠充電頭的時候,使用的是通過了USB-PD3.0技術標準的電源適配器,你就可以支持最高36W的快充功率;若是支持65W的快充則對應支持的是會最高60W的快充功率。(對了,蘋果另當別論)
為什麼有了快充協議,各大廠商仍選擇自主研發:
各大廠商仍未放棄各自的自研快充協議,例如華為的Super charge、OPPO的VOOC閃充、VIVO的Super FlashCharge、一加的DASH閃充、魅族mCharge等等,目前仍被作為產品宣傳的slogan,這對於廠商來說當然是好的,比較手機充電可不是小事,同時也能產品增加賣點。
介於文章篇幅的控制,各家廠商的快充協議,及具體的USB-PD協議標準就未作說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詢。
寫在最後: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不錯的話,記得點讚、分享、收藏、你的支持是小編前進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