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明清皮島之戰,傷亡比40000:260,這數字靠譜嗎?

2020-12-22 小院之觀

1637年的明清皮島之戰,傷亡人數是個謎。

明朝守軍的傷亡疑議不大,守島官兵約萬人陣亡,全島軍民死傷在四萬左右,這點在明、清、朝三方史料中記載大致一致。

謎一般的是清軍的傷亡。

《清實錄》中記載徵皮島陣亡40人,骸骨不能辨識,合葬於通遠堡。

朝鮮史料記載清兵「死者甚多,大將一人亦中丸而死」,但對己方傷亡卻毫無記載。

《盛京滿文原檔》裡記錄:滿洲八旗共陣亡149人,蒙古八旗陣亡12人,漢軍陣亡99人,加起來是260人。

要搞清來龍去脈,還要從皮島之戰說起。

皮島是朝鮮鐵山半島以南西朝鮮灣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9.2平方公裡。位於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位置重要,島上有山,易守難攻,是個理想的屯兵場所。

1622年明將毛文龍在皮島開鎮後,便與遼東沿海諸島及旅順明軍互為犄角,虎視遼東沿海諸城,威脅後金腹地。

這一行動實際上是在後金政權背後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使其面臨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島上明軍利用有利的地勢,不斷深入後金境內,在敵肘腋之間批亢搗虛,乘隙突襲,牽制後金的西進行動。

毛文龍在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被袁崇煥所殺,這裡面的是非曲直不是本文重點,暫且略過不表。

雖然毛文龍被殺,此後島上總兵迭易,但皮島還在明軍手中,它在遼東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沒有改變。即使小小皮島需要耗費明朝每年餉銀五十七萬八千餘兩,明朝不惜東挪西湊也要給它湊出來,因為皮島仍然有其作用。

有皮島在,後金就如芒刺在背,不得不防備來自背後的打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並不是沒有想辦法,移民、招降、進攻,能用的招數都用了,皮島內部雖然也不太平,但還是牢牢掌握在明朝手中。

也正是由於皮島的存在牽制了後金,側翼未靖的情況下他們不敢大舉西進。

皇太極擊敗了林丹汗,消除了西面蒙古的威脅,1636年,他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即皇帝位。

當年12月,皇太極親統大軍進攻朝鮮,勢如破竹,兩個月後朝鮮就宣告投降。朝鮮一降,對皮島用兵勢在必行。

二月初二,皇太極派貝子碩託為主將,帶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降將攜帶12門紅衣大炮,又徵發剛投降的朝鮮派遣戰船五十艘,前往攻取皮島。

關於碩託進攻皮島的過程,清朝各種史料裡都缺乏記載,但顯而易見並不順利,因為到了三月八日,皇太極又命令阿濟格率兵千人前往助攻。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進展順利,碩託早就拿下皮島,不用再勞煩阿濟格。

阿濟格入朝後,取代了碩託成為指揮官。

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是,清軍三順王下屬全部漢軍,大約有三萬五千人,八旗兵每牛錄抽調甲士四人,再加上阿濟格等的護軍,人數在2000人左右,還有朝鮮兵5000人,共計42000人左右。

皮島上的明軍,這時候人數在17000人左右,計有:皮島總兵沈世魁的12000人,來增援的明軍5000餘人。

攻取皮島的過程也頗為蹊蹺,清朝史料裡只記錄了碩託、阿濟格先後來攻皮島,到了四月初五召開軍事會議,定下分兵兩路奇襲的方案,用漢軍和朝軍佯攻,以八旗兵乘坐小船悄然渡海,發動奇襲。

四月八日晚,清軍按照方案執行,集結戰船在正面聲勢浩大地發炮佯攻,另一路則以滿洲驍將鰲拜、準塔領兵,順利登島。前鋒上島後守住陣地舉火為號,越來越多清軍從缺口湧入。

明軍依靠的是大炮和工事,近戰難以取勝,清軍兵力又佔優勢,明軍更加無法抵擋,皮島遂被攻克,守將沈世魁等諸將被擒後不屈被殺。

四月八日到九日的戰鬥沒什麼大問題,但記載裡有個很大的疏漏。

二月初二碩託就來攻皮島,三月八日阿濟格又來增援。二月初二到三月初八這一個多月裡,只記載有「守將沈總兵堅守,不能克」

三月初八到四月初八這段時間,更是毫無記載,無論清朝還是朝鮮史料都是隻字不提,仿佛清軍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無所事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休養。

這無疑不符合常理,數萬人的大軍在近兩個月時間無所作為,吃喝用度可省不了,當時的皇太極沒這麼多糧餉可以浪費。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清朝諱言己方攻島時的損失,因此忽略不記。

但在一些其他資料裡,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金玉和,是漢軍正黃旗將領,在順治元年(1644年)的懷慶之戰中與大順軍交戰陣亡。

金玉和曾從徵皮島,在《八旗通志·大臣傳》裡,記載金玉和「二年從上徵朝鮮,旋隨武英郡王阿濟格攻明皮島,以前進之水師失利,玉和不趨援論死。上以其有率眾投誠功,免死革世職。」

還有二等男爵金礪,他記載中的罪責是「停泊觀望,致前隊失利」。

「前進之水師失利」,「前隊失利」這些敗績,不見別處記載,可以說明問題。

清朝檔案裡記載的260人陣亡都註明了原因,都是在四月初八總攻中而死,沒有死在之前的。

顯然,檔案是經過篡改和美化的。

戰爭中,雙方總是會誇大對方傷亡,淡化已方損失,在《清實錄》裡正是如此,對清軍的傷亡人數一向諱莫如深,能不記就不記,記了也是大大縮水的數字,在清朝前期尤其如此。

即使夜襲皮島時的260人傷亡,也是不可靠的。

朝鮮資料中記載,皮島守軍「終日血戰,力盡。諸將皆不屈而死。」

事實上抵抗到13日才告平息,最後的守軍聚集在山頂,決死抵抗,到十三日才「盡為敗沒。」

但這也只能推斷出從二月初二到四月八日,清軍傷亡必定遠超260人,至於具體數字,如果沒有新的證據出現,恐怕是難以考證了。

不論如何,清軍還是攻下了皮島,島上四五萬軍民傷亡殆盡。

關於皮島,可以再多說兩句。

不管怎麼評價毛文龍和皮島的地位,事實上也要看到,後金先後徵服漠南蒙古和朝鮮,攻下旅順後,即使毛文龍復生皮島也難以守住了。

那如果毛文龍不死,是否就能阻止皇太極平蒙古、朝鮮呢?

我的看法是也不能。

皮島兵力最多時,也只有3萬不到,且明軍長於水戰、守城而弱於野戰。

皮島確實對後金有牽製作用,使其有所顧忌,但要說有決定性作用,恐怕也言過其實。

東江鎮之兵打打遊擊戰,搞搞敵後偷襲可以,要當面鑼對面鼓與後金硬剛,顯然是打不過的。除非崇禎下決心把皮島建成反攻的基地,不斷調兵過來,但不論是財力或是兵力上,這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皮島重要,皇太極為何不先徵皮島?

可以做個對比,皇太極親自率兵十萬攻取朝鮮,其中滿八旗兵近半。攻打皮島開始只派了個貝子碩託,後來才加派武英郡王阿濟格,參戰的滿八旗兵力最多也只有3000多人。

雖然守島官兵英勇抵抗,但終究無力改變皮島已孤立無援,必將失守的事實。

反過來說,在當時只有做好統戰工作,將皮島與寧錦防線、朝鮮之間連為一體,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有效遏制後金。對明朝來說,這正是無法做到的。

就清朝而言,即使戰力佔優,卻並不是決勝的決定性因素,團結才是,這恰恰是明朝所欠缺的。

皮島失守已是早晚的事,它的影響並不是非常的大。它可以視為一個標誌性事件,代表明朝在遼東沿海防線的不復存在。接下來,皇太極可以更放心大膽地向遼西用兵了。

皮島之戰已近明末,明朝的形勢更加惡化了。

關於明朝的歷史,在這裡推薦一套明史泰鬥吳晗先生的作品,《大明王朝三百年》+《明朝錦衣衛東西廠》,關於皮島,裡面也說得很清楚。

吳晗專攻明史數十年,作品都是權威經典之作,以史料詳實,分析縝密而著稱。

吳晗這部著作在被塵封近70年後,才在2012年首次單獨出版,對明朝愛好者來說,這不啻是個福音,從此好評如潮,一版再版。

這套書比《萬曆十五年》更全面,比《明朝那些事兒》更真實,要探究明朝真相,吳晗經典讀本不可錯過。

大明王朝三百年+明朝錦衣衛和東西廠。新書上架79元包郵,有興趣的朋友點下方橫條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直到1939年的一場戰爭,徹底讓日本打消了北上的念頭,全力南下,這就是蘇日爆發的「諾門坎之戰」。諾門坎之戰在二戰史中地位很重,有人甚至將其列為二戰的轉折點之一。因為在此戰之後,日本人徹底放棄了北上的計劃,百萬關東軍按兵不動,讓蘇聯得以將軍隊調往西方抵抗德國入侵,扭轉了歐洲戰場的戰局。
  • 萬曆朝鮮戰爭:碧蹄館之戰的真實傷亡情況
    據筆者多年來的整理和統計,明、日雙方在此戰中出動的兵力以及傷亡人數,在明、日、朝三國史料中,存在眾多說法。 對於碧蹄館之戰,日本史料不外乎鼓吹這是一場輝煌大捷,因此其記載的明軍兵力非常誇張。其中,最為誇張的是《安西軍策》和《柳河明證圖會》,說明軍出動了108 萬人。略遜於此的,是《太閤記》《久國雜話》《小野和泉守覺書》《續續本邦史記》,提到明軍出動了百萬騎。
  • 長平之戰,趙軍戰鬥傷亡不大,而勝利方秦軍為何損失近半?
    趙國降卒最多僅十萬,傷亡多半才棄械歸降後世了解戰國後期歷史,最常參考司馬遷所著《史記》,然而司馬遷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編纂《史記》,距離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已有156年,滄海變遷很多細節已模糊不清,造成《史記》世家與列傳內容相互矛盾
  • 邱吉爾原以為安齊奧之戰是奪冠之戰,但卻變成了傷亡慘重的敗仗
    如果盧卡斯向內陸推進,奪下阿普裡利亞、坎普利奧內和奇斯泰納幾座城市,就既能切斷鐵路幹線又能切斷7號路,這條路向南延伸至古斯塔夫防線。然而他卻在等坦克和重型炮,72小時內他就錯失了良機,而且這種機會在四個艱苦的月份裡都沒有再現。1月23日,只有幾名德軍,但次日晚上已有40000多人。
  • 長平之戰,秦國同樣傷亡慘重,為何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嗎?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最終消滅了45萬左右的趙國士卒,也即趙軍在這場戰役中可謂全軍覆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秦軍來說,也付出了25萬左右的傷亡代價。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秦國同樣傷亡慘重,為何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嗎?一首先,眾所周知,在古代戰爭中,「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比較常見的情況。
  • 長平之戰中,秦軍傷亡也非常大,為什麼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
    大家都知道,長平之戰,秦國取得了勝利,坑殺趙國精銳45萬;事實上,秦國也傷亡慘重,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數字記錄,一般認為傷亡在30萬左右。長平之戰前後對峙了3年左右,加上前期趙軍防守嚴密,白起一貫的作戰特點——殲敵陣地戰,這個數字是可信的。
  • 1938年明鋪之戰:八路軍伏擊戰術的極致,全殲日軍,少佐切腹
    從心理上看,這樣的分析是靠譜的,但有個問題是,七一七團這次只出動了六個連700多名官兵,再要聯繫已撤離的兩個團已經來不及了,日軍的人數估計在300-400之間。 雖然有地形之利,人數佔優,但要知道抗戰初期的日軍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武器又比八路軍先進,這必定會是一場苦戰。
  • 傷亡和陣亡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很多戰役結束都是只報傷亡而不是陣亡人數?
    再具體點,戰後半個月,確定傷員中能活下多少人,應該是我們有生之年,都是一個玄學問題,所以這種時候,報傷亡人員比死亡人員就靠譜的多了。    這就是必須儘快籠統上報「傷亡數字」的第一個原因,在大兵團作戰中,戰場情況混亂而紛雜,各部無法第一時間匯總非常詳細的戰損情況,但是又必須讓上級掌握部隊的戰鬥力損耗情況,所以先行匯報的都是總的「傷亡」數字。其實更嚴格的統計報告,應該包括犧牲、輕傷、重傷、失蹤等各種內容,只是時間還不允許,部隊有可能立即投入新的戰鬥呢。
  • 詹姆斯的分會超過40000分嗎?
    詹姆斯的分會超過40000分嗎?
  • 抗美援朝真實的傷亡數字,解放軍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在支援朝鮮的兩年多時間中,我國投入大量人力,在軍隊人數遙遙領先,援軍的及時支援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戰場上,這並不是我們應該驕傲的點。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都還處在重建階段,武器方面一直都比較簡陋,落後米國一大截,戰場上我軍人數龐大裝備平均下來到每個人手中少之又少,與美軍充足的裝備相比,相差甚遠。
  • 如何選擇靠譜的數字貨幣交易所?記住這幾家就夠了
    1.如何判斷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是否靠譜?2. 目前有哪些靠譜的交易所可以選擇?一、如何判斷一家交易所是否靠譜?(1)安全性選擇交易所的首要標準當然是保證我們資金的安全。(3)交易品種的多少雖然目前數字貨幣的品種很多(但大部分是垃圾幣),但不是每家交易所上幣的數量是一樣的,有些少而精,有些大而全,這和平臺的策略有關。
  • 阜陽1637名駕駛人被曝光!有你認識的嗎?
    阜陽市2019年12月份1637名駕駛人被列入交通失信人員名單一般交通失信行為1636人:無證駕駛1004人,再次飲酒駕駛機動車30人故意遮擋機動車號牌2人↓駕駛人未取得校車駕駛資格駕駛校車1人↓這些駕駛人,有你認識的嗎?
  • 一場戰役傷亡日軍25萬人,數字驚人
    一場戰役傷亡日軍25萬人,數字驚人臺臺君接著上期繼續講抗日戰爭,那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什麼?討論一下國民黨的領袖蔣介石以及當時的武漢保衛戰。其實叫武漢保衛戰有些牽強了,為什麼呢?因為等日本人打到武漢的時候,武漢已經是一座空城了。那武漢會戰本身有意義嗎?有,並且意義重大,雖然武漢最後還是被日本人佔領了,但從武漢會戰開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的打法變了。
  • 日軍將諾門罕戰役中的損失進行縮水,所以日軍傷亡看上去少於蘇軍
    其實原因並非如此,是日本將戰報進行了縮水處理,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數字。 根據普遍認可的資料,蘇軍在戰役中犧牲9703人,戰傷和戰病傷15952人,合計25655人,我們姑且認為它是基本準確的。而日本方面公布的數字是多少呢?戰死和失蹤8715人,戰傷和戰病傷10997人,合計19000餘人,從表面看起來蘇軍傷亡好像略高於日軍,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運動戰階段我軍傷亡分類詳記
    現在我國正式出版的戰史裡,抗美援朝各大戰役志願軍傷亡都只有一個總計數字,比如軍科院的三卷本《抗美援朝戰爭史》,裡面從第一到第四次戰役都只有傷亡總數總計,第五次戰役更是只有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傷亡總計數字,所以我用衛勤的資料做了一個運動戰各次戰役傷亡分類統計志願軍傷亡分計如下:
  • 理性分析,詹姆斯若40歲退役 能實現40000分神跡嗎?
    對於詹姆斯我們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誰讓他是現役第一人,又是帶著「天選之子」的頭銜。詹姆斯17年生涯打破了無數紀錄,他是名副其實的「紀錄收割機」。他現在是35歲,他還在巔峰末端,根據他2020賽季表現來看,他完全有望2022賽季合同結束後,再打個幾年。反正詹姆斯打到40歲退役,是大多數人預期的年紀,這也跟喬丹最後退役年紀一樣。
  • 看30年前蘇聯公布的二戰傷亡數字觸目驚心,希望世界永遠NO WAR!
    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超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損失,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我國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戰爭中亦損失巨大,據官方權威數據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共約3500萬,其中死亡約1800萬,當時中國人口有4.8億,傷亡約佔比例為7.3%,死亡比例為3.75%。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 《戰錘 40000》:在冷酷黑暗的遙遠未來,唯有戰爭
    戰錘 40000作為一款在遊戲圈知名度極高的IP,其地位一點也不低於萬物之源DND,龐大的世界觀與各種奇異的設定是維持它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那麼有沒有一款非常適合新手了解並且方便遊玩的戰錘 40000IP遊戲呢?它就是《雷霆遠徵》。
  • 這個船新的「戰錘40000」 你可能真沒見過
    而這,就是《戰錘40000》的世界。 這裡的戰爭沒有奇蹟,也難覓希望,其它科幻故事的戰爭仿佛哪吒鬧海,而這裡往往全靠人海。 較高的入門成本,再加上官方中文規則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戰錘40000》在國內的推廣之路其實不太順利,但這款遊戲獨特的風格與氣質,也讓有幸接觸到的許多玩家都對它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