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二戰時蘇德鏖戰,東線最殘酷血腥的戰鬥

2020-12-22 格格一族

1941年6月,德國的大軍用突襲的方式攻擊蘇聯。由此,德國「雄鷹」與蘇聯「這頭北極巨熊」開始展開正面的交鋒。為了滅掉蘇聯,德軍統帥集中了他所能調動的全部兵力,包括聽命於德國的僕從國的兵力,總計550萬精銳大軍。還有上萬門威力巨大的火炮、數千架德國新式戰機以及幾千輛性能優良的坦克等等。

德國軍隊如一股鋼鐵般的洪流直接奔向蘇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就此拉開了帷幕。

德軍採用他們在之前進攻西歐各國就屢試不爽的「閃擊」戰術,通過步兵、坦克、大炮、飛機的配合,陸空的密切配合,德軍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蘇軍防線短時間就崩潰了。7月16日,德軍拿下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稜斯克。

之後,德軍分兵南北。在東線北方,至9月9號,德軍已經徹底包圍蘇聯的政治象徵之城列寧格勒。在東線南方,9月中旬,德軍殲滅蘇軍上百萬人,66萬蘇軍淪為德軍的俘虜。9月21號,德軍最高統帥在位於東普魯士的「狼穴」(德軍最高統帥命人在東線戰場修築的戰時指揮所)裡和高級將領們開會。

在這次會上,德軍決定開啟攻打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戰爭行動。德軍最高統帥稱:「這將是德軍在東線最後一場大戰!」他將這次戰爭行動命名為「颱風」行動。說完,德最高統帥目用緊握的拳頭猛地垂打餐桌,餐桌上玻璃杯裡的香檳酒隨即搖動。德軍最高統帥自信滿滿地拿起酒杯和將領們乾杯!

10月2號,德軍各路大軍從西、西北和西南三個方向撲向莫斯科。為了「吃掉」蘇聯的「心臟」莫斯科,德軍動用了180萬精銳的裝甲部隊,前面用飛機、坦克和大炮開路,步兵跟在後面前進。在俄羅斯的大地上,德軍依然攻勢凌厲,勢不可擋!

12月4號,德軍已經推進到距離克裡姆林宮僅24公裡的一個叫紅波利亞納地方,德中央集團軍總指揮博克元帥站在紅波利亞納鎮一個鐘樓上,他用望遠鏡看到了克裡姆林宮上那閃閃發光的紅星。此時此刻,德軍的最高統帥和他的高級將領們相信:只要再做一次大的猛攻,蘇軍必然全線崩潰

但此時,蘇軍最高統帥已經從西伯利亞調來了幾十個師精銳兵力,這些西伯利亞來的大軍極善於冬季作戰。12月5號,蘇軍發動了全線反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的德軍全線崩潰,他們丟下武器全力逃命。

莫斯科戰役,德軍損失了100萬人,慘敗收場。逃跑的德軍在固守的命令下退到了位於伏爾加河畔的勒熱夫地區。由於德軍在這個突出部堅守下來,從而繼續對蘇聯的心臟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為了清除掉這個威脅,蘇聯的最高統帥派出他手下最傑出的軍事將領朱可夫去收復勒熱夫突出部。1942年1月8號,蘇軍集中全力猛攻勒熱夫突出部,德軍拼死守衛。德軍最高統帥也意識到了勒熱夫突出部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價值,他命令莫德爾守衛勒熱夫突出部。

莫德爾是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了德軍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他是防禦戰的大師和專家。莫爾德分散德軍的防禦兵力,建立了縱深梯次防禦陣地,併合理的部署德軍有限的火炮、坦克和飛機。他充分了解進攻蘇軍的情況,並各個擊破他們。在防禦勒熱夫地區的同時,莫德爾也多次派出部隊反擊蘇軍,不斷地擊退他們,消耗他們,直到徹底的消滅他們!

德軍與蘇軍展開了最殘酷血腥的戰鬥,每天都有大量的德軍或者蘇軍人員死亡、失蹤和受傷,雙方似乎不是在拼戰鬥力,還是在拼人數多少。

蘇聯畢竟人力資源豐富,一批批蘇軍倒下了,又會有一批批的蘇軍跟上,蘇軍不斷地發動對勒熱夫突出部的攻擊戰。由於莫爾德靈活多變的指揮藝術和防守藝術,蘇聯戰神朱可夫也甘拜下風,蘇軍損失慘重。這是二戰最傑出的名將之一朱可夫第一次指揮這麼失敗的戰鬥!朱可夫對於莫德爾的軍事才能打心底裡佩服至極。

到1943年3月勒熱夫戰役接近尾聲,蘇軍已經戰死了60多萬人,100多萬受傷,而德軍只戰死10幾萬人,德軍取得了勒熱夫戰役的巨大勝利。

此戰成了莫爾德的成名之戰,他被稱為德軍的防禦大師。勒熱夫戰役牽制了德軍在東線戰場的大量兵力,也間接地導致了德軍在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慘敗。由蘇聯名將朱可夫指揮的勒熱夫戰役居然讓蘇軍死傷200萬人,這消耗掉了蘇軍大量的有生兵力,德軍也損失嚴重。

因此,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也被當時的人稱為勒熱夫「絞肉機」。蘇德雙方為何都如此看重勒熱夫突出部,對於德軍來說,位於伏爾加河畔的勒熱夫突出部靠近蘇聯心臟地區,德軍可以利用這塊地區以最短的距離直接發動對蘇聯政治經濟交通中心莫斯科的進攻。

莫斯科戰役讓德軍元氣大傷,德軍最高統帥也希望利用勒熱夫突出部再次發動對蘇軍的反擊戰。而對於蘇軍來說,勒熱夫地區就像一把插入蘇聯身體內的「尖刀」,位于勒熱夫地區的德軍隨時威脅著蘇聯「心臟」莫斯科的安全。蘇軍知道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失敗後不會就此罷休,德軍必然捲土重來。蘇軍希望先給德軍以致命一擊,先清除掉勒熱夫地區的德軍,再將蘇聯戰場其他地區的德軍全部趕走。

蘇軍絕不希望看到德軍時刻威脅著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安全,因此,他不惜全力去發動收復勒熱夫的進攻戰役。人們都只記得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但不知道這個時期的勒熱夫戰役比史達林格勒戰役還要殘酷和血腥,這場戰役的人員傷亡損失遠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上。

德軍在勒熱夫戰役中的勝利讓德軍最高統帥可以再次發動對蘇聯首都的軍事行動,也殲滅了大量蘇軍兵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德軍在東線戰場的不利局面,但德軍卻因此在最重要的史達林格勒中失敗了!

相關焦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世界戰史上打得最漂亮的一場殲滅戰是哪一場?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
  • 6部戰鬥民族戰爭片,腎上腺炸裂!
    3. 本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期間,希特勒突然翻臉不認人,撕毀蘇德互不侵犯合約。 大舉進攻蘇聯。蘇聯毫無防備,被打得一路潰敗。
  • 五部蘇德戰爭片,雙方肉搏廝殺,再現二戰戰場慘烈無比震撼
    第一部《勒熱夫戰役》《勒熱夫戰役》講述了二戰期間最被忽視的戰役,號稱「勒熱夫絞肉機」的戰役,重要程度不亞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戰役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視,蘇聯紅軍損失異常慘重。電影選取了戰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見大,展示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整個勒熱夫突出部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同時,這場戰役蘇軍雖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打擊,對德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發生於1942年6月28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德軍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役,戰場重心又為何從中線重新轉移到南線?本來,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春季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做充分準備,為什麼戰鬥最終卻在史達林格勒發生了呢?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式打響庫爾斯克戰役,但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東線坦克大決戰,並沒達到德軍預期的效果。不僅仗打成了虎頭蛇尾,還讓曼施坦因把4個月前奪回的哈爾科夫又還給了蘇軍。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按照曼施坦因當初的想法,先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就會打贏這場戰役。事實真是這樣嗎?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 為何是戰略轉移最佳選擇? 彌補資源補給缺陷
    提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就必須提到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前者從42年6月打到43年2月2日,後者從42年1月打到43年3月,只要德軍打贏其中一個方向,東線戰場形勢就會發生改變,但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兩場皆輸,雖然勒熱夫之戰,莫德爾給朱可夫「火星行動」以重創,卻沒有改變從戰場主動退出的事實,從而也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這裡就出現一個疑問,德軍為什麼要這麼部署?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英美盟軍發揮了哪些作用?1個好漢3個幫
    一直以來,在談論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時,人們習慣於將蘇軍在此戰中的勝利,歸功於史達林不準撤退命令以及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計劃。實際上,這場戰鬥僅靠蘇軍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勝德軍的,英美盟軍為這場戰役的勝利也做了許多貢獻。我們一起來看看,除了蘇軍的英勇頑強戰鬥外,英美盟軍都做了些什麼?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為何反攻200公裡就停止追擊,有後顧之憂
    但是,第2第3兩支裝甲戰鬥群的進攻速度雖快,但也出現了損失嚴重和補給困難的難題,尤其是後續步兵沒有跟上來,帶來了戰線太長和被蘇軍容易反攻的困境。到8月份時,德軍統帥部發現南線蘇軍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已被攆到了基輔突出部,形成了一個很容易被德軍包圍的有利態勢。
  • 都是「突出部」戰役,一個讓朱可夫顏面掃地,一個讓他一雪前恥
    1943年2月,歷時兩個半月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了。蘇軍在各個方向上開始大舉反攻,德軍邊打邊退,並實施了反衝鋒,遲滯對手進攻。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相機出擊,迫使蘇軍退守到庫爾斯克,形成了一個正面寬約400公裡的突出部。
  • 傷亡350萬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堪稱史上最血腥而慘烈之戰?
    1942年6月正處蘇聯炎熱的夏季,戰無不勝的法西斯德軍開始集中100萬兵力攻擊蘇聯南方重鎮史達林格勒,蘇德雙方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極其殘酷血腥的戰爭。德軍裝甲部隊不斷的向史達林格勒地區推進,蘇軍為了保衛史達林格勒城的每一塊土地和每一棟房屋而鬥爭。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可謂是德軍中響噹噹的靈魂人物,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飽受爭議,坊間不僅給他戴了頂「甩鍋帝」的帽子,還對他的指揮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感到惋惜。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北方集團軍群3次增兵攻城,為何都半途而廢?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是德軍閃擊蘇聯的關鍵一場大戰,但讓蘇德雙方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仗最終打成了膠著狀態,不僅將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牢牢地牽制在列寧格勒挪不動步,還使北面的芬軍一直使不上勁。而為了儘早結束這場持久戰,德軍統帥部先後三次增兵,為什麼都沒能突破蘇軍的防禦呢?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蘇德坦克損失4比1,為何德軍不敢再發動進攻
    二戰蘇德戰爭,一些人認為德軍不該在1943年7月5日,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發動堡壘行動。由於這場戰役致使德軍在東線丟掉了戰場主動權。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在這場戰鬥中的坦克損失遠比蘇軍小得多,戰後統計顯示,蘇軍坦克損失高達6800輛,而德軍只損失了1500輛。那麼,蘇軍坦克損失這麼大,難道對後續戰場形勢沒有影響嗎?
  • 二戰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實施冬春兩季連續作戰,重點是分割圍殲
    但是,曼施坦因的防守區域非常不利,一方面,蘇軍已經在基輔和彼得羅夫斯克建立了兩個登陸場,德軍僅僅在兩個登陸場之間的突出部佔據著一個叫切爾卡瑟突出部的地段,兵力匱乏不說,還缺乏防禦縱深和依託。另一方面,蘇軍烏克蘭4個方面軍的主力外加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作支援,共有260多萬部隊,火炮近3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多輛形成了戰略打擊力量上的優勢。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1943年1月,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進入收尾階段,蘇軍統帥部和一些前線將領認為,此時正是蘇軍對南線德軍展開全線反攻的大好時機,一旦成功,就會較快的壓縮蘇德戰爭時間,為將德軍攆出蘇聯國境創造條件。按照蘇軍統帥部的部署,這次總攻分為三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西北方向,對德軍傑米揚斯克突出部進行反擊;一個方向是正西方向,對勒熱夫莫德爾第9集團軍進行重點反擊,這兩個方向都是牽製作戰,是為南線作戰打掩護的。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這一階段是斯摩稜斯克戰役最殘酷的階段,蘇軍雖然付出慘重代價,蘇軍第16、第19、第20三個集團軍幾乎全殲,但德軍同樣遭到重大損失,裝甲集群和摩託化步兵損失近一半,其它步兵團損失達到 20%,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不得不投入一半預備隊即24個師中投入了10個半師補充到前線。這個階段的戰鬥是導致德軍改變戰略,推遲向莫斯科進攻時間的關鍵因素之一。
  • 東線之傷二戰1944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德軍施特默爾曼上將之死
    1944年2月位於東線的切爾卡瑟地區天空下著暴雪,這場雪是1944年2月份東線最後一場雪,也是德軍在殘酷的東線戰場度過的最後一個冬天,此時的德軍第11軍部,正在漫天的大雪中燃燒著文件,捨棄所有重型裝備準備與蘇軍防線上的239.0高地進行最後衝鋒。
  • 精選一組二戰珍貴彩照;東線戰場精疲力竭的德國裝甲兵
    (波蘭戰役時德軍的支援火炮。)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總結波蘭戰役時說:「1939年的戰事結局,可以歸結為兩句話:在東方,一支陳舊得無法救藥的軍隊,為一支應用新技術的小坦克部隊加上佔優勢的空軍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動作遲緩的軍隊,卻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壓力。」
  • 二戰中殘酷的南斯拉夫戰場,抓到戰俘全部處決一個不留
    二戰歐戰戰場上較為殘酷的戰場有蘇德戰場和南斯拉夫戰場,但南斯拉夫戰場則更為殘酷。德國對於南斯拉夫遊擊隊的抵抗打擊尤為殘酷。 狄托領導的遊擊隊在德軍入侵後不久,就成立遊擊隊奮起抵抗侵略軍。
  • 二戰歐洲戰場的東線有多恐怖?——人間地獄
    二戰歐洲戰場的東線有多恐怖與慘烈?或許用「人間地獄」這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仇恨不斷發酵,並最終將東線戰場發展成人間煉獄。以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例,我們便可從中窺探但二戰東線究竟有多恐怖,亦或者說有多慘烈。不管蘇德雙方投入多少的兵力,在東線上這些兵力總能被吃光,而這個戰場就好像一個無底洞,無論用多少士兵的生命都無法將它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