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一世斷送江山,被流放一年逝世
文/有內涵的星 圖/網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那時能和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等幾個大的國家不相上下的奧匈帝國,居然在很少的時間裡崩塌,分裂成一個多民族國家。奧匈帝國的主要部分就是奧地利,其面積僅佔帝國面積的12個最高時期,這可以說是真正的悲劇。
事實上,奧匈帝國的崩潰與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弗朗茲約瑟夫一世密切相關,卡爾是皇室的親戚。他是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一世的侄孫,卡爾·路德維希公爵的孫子,奧託·弗朗茲和撒克遜公主約塞法的兒子。他出生在皮森堡-蓋茨多夫,並於1914年登上王位。卡爾,他沒有皇帝的命。他憑著難以想像的運氣登上了王位。
儘管弗蘭茨統治帝國有68年這麼長的時間,但是他在自家的生活方面並不幸福,他的大多數近親都遭遇了不幸。他的妻子伊莉莎白(茜茜公主)被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隨機暗殺;魯道夫王儲和他的情人為了愛情都自殺而死;他的兄弟馬西米連諾一世(墨西哥皇帝)本來是對他抱有很大希望的結果革命者把他給處決了;斐迪南大公也就是在魯道夫之後的皇儲的侄子,最後也是死在了塞拉耶佛街頭。因此在斐迪南死後,弗蘭茲不得不選擇他的侄子卡爾作為他的王儲。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卡爾成為王儲後不多時間就正式爆發了。作為三大盟國之一,奧匈帝國和德國還不義大利齊心作戰。最初在德國人的幫助下,並沒有取得什麼戰績。然而,當德國陷入兩線戰爭,義大利處於「反水」狀態時,奧匈帝國以其薄弱的實力和嚴重的內部矛盾開始感到更加困難。在當時,把國家拖入戰爭的老皇帝弗朗茨逝世了,因此奧匈帝國的形勢更加不妙。
因此,1916年11月21日,卡爾一世成為皇帝後,他就開始擔心這一情況很是著急,就派特使前往協約國,希望通過支持法國對阿爾薩斯還有洛林的主權主張(普魯士後割讓給德國)等處於妥協的態度,用「體面」的姿態退出不再作戰。英國和法國對奧匈帝國的請求是歡迎的,可當時義大利提出了一個過分的要求:就是要得到奧匈帝國的一部分領土,如不同意就拒絕這個求和的聲明。
對義大利這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卡爾一世考慮了很長一段時間,考慮到這樣就破壞了帝國的尊嚴,還有奧匈帝國和條約國家之間秘密談判的內容被洩露了。他受到德國國王威廉二世的譴責,逼他不得已拒絕了義大利這個無理的要求,和協約國集團間的談判也就這樣結束了。就是這一次猶豫不決的決定毀掉了奧匈帝國的未來。
1918年10月14日,同盟國很明顯被擊敗的時候,卡爾一世被迫接受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十四點協議」:同意把帝國重組成由民族自治政府聯盟組成的聯邦國家。後來,當被奧地利壓迫了幾個世紀的人民看到獨立國家的可能性時,他們將不再願意接受舊王朝的統治。很快,民族自治政府一個接一個地宣布獨立,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立即導致了奧匈帝國的崩塌。
在拯救帝國的努力失敗後,卡爾一世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搖搖欲墜的王位。但是在革命浪潮的衝擊下,這個願望最後也就失敗了。同年10月21日,在革命活動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帝國議會通過了建立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的決議,並且在11月3日和協約國集團正式達成了停火協議。八天後,卡爾一世退位,而且被流放到瑞士避難。
當然,新奧地利共和國的局勢是不穩定的,但是對盟國的嚴厲懲罰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滿,他們還呼籲卡爾一世重返王位。有鑑於此,卡爾一世主動與倖存者秘密聯繫,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幫助恢復他的王位。當時,匈牙利攝政王霍爾蒂·米克洛什曾經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保皇派,並得到了皇室的提拔。因此,卡爾一世決定在匈牙利開始恢復,然後返回維也納。
就在霍爾蒂穩穩地坐在王位上的時候,它絕對不願意放棄王位。他不僅不支持卡爾一世的恢復,相反,他還揭穿了卡爾一世恢復英法等其他國家的野心,這導致他被流放到葡萄牙海外殖民地馬德拉,並受到嚴密監視。從那時起,卡爾在島上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一年內,他死於肺炎。那是1922年,當時他只有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