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鳳榮
編輯|滕餘國
「讀了《西遊記》,感覺孫悟空如何?」在讀書交流課上,我將交流的核心題聚焦在「孫悟空」身上。
「不怎麼樣,還不如我呢。」在一片沸沸揚揚的話音背景中,我清晰地捕捉到了子欣的聲音。
「哦?他哪些方面不如你?」我沒在意子欣的隨意和調侃。
「他不會用筷子,還不認識字。」看我沒有生氣,子欣大膽地說。
「看來即便能上天入地,如果不學知識,不識字,也會被人看不起哦!」我調侃道。
「他還是個沒有頭腦的人。」受到鼓舞的子欣不依不饒
「不對!」
「他有思想又有個性!」
……
子欣的話招來了一片反對聲。
「耐心傾聽是一種修養,讓子欣把話說完!」我示意子欣繼續說「孫悟空每次和妖精打架,打不過就去請菩薩幫忙。沒意思。」子欣說。「哦,多了不起的發現啊!」我發自內心地誇讚說,「這的確是本書在故事情節上的特點之一,敢挑世界名著的刺兒,子欣同學勇氣可嘉!」
「再厲害的人,也會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向菩薩求助,不是沒頭腦,也不是知難而退,恰恰說明他是個善於藉助外力的人。」孫春堯不服氣地說。
這就叫——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人善用!」
「善於交際,善於利用人脈。」
……
同學們接著我的話,七嘴八舌地說著。
我倒覺得孫悟空很笨!杜佃宇又拋出了「驚人之語」。
「說說看。」我很欣賞他的思考和大膽
「三打白骨精時,他為什麼不和唐僧解釋一下?非要讓師父一再誤會,然後被趕走。」杜佃宇說。
「是啊,就是一兩句話的事兒。可作者就是不肯讓他說,非要製造些困難出來,讓我們看得心急火燎,恨不能替他們說幾句話。」劉梅朵說。
「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恰恰是小說的高明之處——情節太順利,就沒有吸引力了。製造些波折,才有看頭。」我點撥道。
看來大家對孫悟空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假如你是孫悟空,你會做些什麼?」我的話音剛落大家紛紛舉手,爭搶著要說。
「趕快寫下來吧,看看新時代的齊天大聖會有怎樣的作為,比比誰的想法和做法最有看點!」
「好!」同學們早就滿肚子的話不住了,那就各唱各的曲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