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碾小雞,美國能否化解食品供應危機?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幾周前,吉姆和凱蒂開始每天傾倒2萬加侖的牛奶,而不再把牛奶送到加工商那裡處理成乳製品銷售。

這對夫婦在威斯康星州經營著達靈頓嶺農場。他們以前從來沒有傾倒過牛奶,這種做法是「完全毀滅性的,」凱蒂說。

最近,由於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導致學校、餐館和其他食品服務供應商的需求急劇下降,全國各地的奶牛場都開始出現牛奶過剩的局面。據美國主要乳品合作社「美國奶農」(Dairy Farmers of America)估計,由於這場危機,每天可能有270萬至370萬加侖的美國牛奶被傾倒。

賓夕法尼亞州的一位奶農正在注視著5,500加侖的牛奶滾滾而下。

吉姆和凱蒂家的場景只是美國各地農民的縮影:在威斯康辛州,奶農們把成千上萬加侖的牛奶倒入糞池;在佛羅裡達州,蔬菜種植者將數百萬磅的蔬菜重新填回土地;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位於密西西比的桑德森農場被迫處死了成千上萬隻已經開始破殼而出的小雞,而不是繼續飼養成肉雞。據估計,上周生產的所有牛奶中有7%被丟棄,平均每天370萬加侖。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

牛奶被倒掉、小雛雞被碾死的畫面,與各地長達數英裡排隊領取救濟糧的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萬戶家庭最近向聖安東尼奧食品銀行尋求幫助。上周在加州,新增了近10萬個家庭申請食品券福利。一些評論人士指出,這與20世紀30年代《憤怒的葡萄》時代的不平等和殘忍構成了呼應。

只不過,真實情況要更複雜。在《憤怒的葡萄》中,為了維持高價格,大農場主和大公司將土豆傾倒河中,將橘子澆上汽油燒掉,將豬屠宰掉撒上石灰掩埋掉,飢餓的農民們帶著網兜準備來撈土豆時,發現警察們荷槍實彈擋在前面。而在由Covid-19導致的這場新型食品危機中,農民的動機並非赤裸裸的貪婪與殘酷,而是因為在供應與需求無法匹配的情況下,他們無法將食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上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流行危機可能很快給食品供應鏈帶來壓力,這是一個涉及農民、農業投入、加工廠、航運、零售商等的複雜互動網絡。」該組織預計,4月到5月,部分國家,尤其是太平洋島國的糧食供應將出現中斷。

眾多諮詢公司和農業專家表示,目前美國基本的糧食和肉類供應仍有保障,但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未來幾個月美國的食品系統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這個系統是否具有足夠的彈性得以恢復?這仍是個未知數。

《憤怒的葡萄》講述美國夢的終結

| 美國暫時不缺糧

美國的大部分日常食品和許多主食,包括雞肉、牛肉、穀物、大豆和乳製品,都處於或接近其最高儲存水平。部分原因是美中貿易戰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一度停滯。

美國冷藏設施的雞肉供應最近創下了1月份的最高紀錄,豬肉供應在12月份也創下了類似的紀錄。穀物和大豆等油料種子的庫存已經增加。根據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數據,今年牛奶產量將增加1.8%,雞蛋產量預計將增加1.7%。

在全美提供冷鏈物流服務的Americold公司總裁弗雷德·伯勒(Fred Boehler)說,美國的超市雜貨店、食品服務配送中心、地區配送中心和生產設施傳統上每個都能存放30天左右的產品。這樣加起來總共有四個月的餘量。

因此美國有足夠的主食和肉類庫存度過疫情可能最險惡的數月。到目前為止,美國最嚴重的問題是部分地區的部分商品暫時供應不足,但諮詢公司Fitch Solutions表示,「從生產到貿易的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存在風險」,接下來的幾周將是保持美國人的糧食供應的關鍵,因為這場大流行病已經造成了動蕩,並可能導致更多的動蕩。

| 但為什麼超市貨架空了?

最近的一個晚上,在曼哈頓的一家全食超市(Whole Foods),顧客們在花18美元買一盆繡球花,花5美元買一袋土,與周圍的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雞肉區庫存充足,有大量的奶酪和現成的熟食。

然而,沒有牛肉餡。

最常見的食物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應該是最近幾周來人們去超市時最直觀的感受。這幾天在達拉斯北部的Kroger店裡,沒有玉米和香蕉。在愛荷華市東部的Hy-Vee商店裡,沒有土豆。在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很難找到普通家庭裝麵粉和酵母了。

此時的缺貨並不是供應不足,而是供需不匹配的結果。

正常的時候,農場生產的一半以上的食品都會裝在大包裝裡賣給學校、餐館、酒店、主題公園和其他接待場所。但由於這些地方基本上都關了,沒有基礎設施可以簡單地將食品轉到雜貨店和食品銀行,特別是蔬菜、肉類和奶製品等保質期較短的食品。這兩條渠道——商業和消費食品供應鏈——仍然涇渭分明。

美國消費者品牌協會(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主席兼首席執行長弗裡曼(Geoff Freeman)說,大包裝供應給商業渠道的食品營養標籤通常也不符合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消費者銷售指導方針。如果一家向大型快餐店出售漢堡麵包的公司此時打算轉向零售,得面對增加人手更換包裝、申請新的食品標籤、籤訂新分銷合同的重重考驗。

說回牛奶。奶牛場可以採取措施減少每頭奶牛的產奶量或減少他們的牲畜數量,但這將意味著牛奶整體供應量的減少,這可能會導致未來牛奶短缺。此外,在危機的初期階段,需求波動很大,乳品生產商很難預測未來的情況。

美國奶農理事主席丹尼斯·羅登博(Dennis Rodenbaugh)說,傾倒牛奶是奶牛場的最後手段。但是,「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選擇,至少在短期內如此,」他解釋說。如果牛奶找不到終端市場,將生奶加工成奶酪、黃油或冰淇淋可以暫時延長保質期,但乳品加工商同樣要面臨零售渠道的問題。

波登(Borden)是美國最大的牛奶加工廠之一,對它來說,需求的急劇變化令公司應接不暇。

該公司執行長託尼·薩薩姆(Tony Sarsam)表示:「我們大約三分之一的產品供應給了學校或餐館。但到了3月中旬,我們幾乎在瞬間同時失去了這兩個主要客戶,」他說。

波登公司已經將其許多生產線改為向超市提供服務,還向食品銀行、流浪者收容所和其他慈善機構捐贈了70多萬份牛奶。但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容量限制,而且冷鏈配送的成本比原先複雜很多,一旦卡車司機生病,也很難招到新人。

美國各縣域的食品運輸情況

蔬菜也是同樣的道理。南佛羅裡達是美國的主要蔬菜產地,冬季和早春時節尤其如此。今年佛州氣候宜人,迎來了一個豐收季,而這反而為種植戶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去年的這個時候,保羅·艾倫(Paul Allen)在佛羅裡達州帕霍基的RC哈頓農場種植的青豆和捲心菜有一半都將用於批發渠道,供應給餐館。現在他要把500萬到600萬磅的蔬菜回填到地裡。

「零售渠道無法消化這麼多蔬菜,而且採摘和包裝這些農產品的成本太高了,我們承受不了。」他說。

我們種的其他作物都壓根沒有採摘,

只能把它們重新填回地裡。

除此之外,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工業工程學教授凱倫·斯邁羅威茨(Karen Smilowitz)說,微小的行為變化正在產生巨大的影響,整個行業難以跟上。

超市和雜貨店通常的商業模式是提供種類繁多的商品(雜貨店通常有4萬種商品),但現在大多數消費者只關注一小部分產品,因此供應鏈不堪重負——而且由於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流行病大爆發,消費者的關注點很可能超出預期,比方說麵粉和酵母突然全國脫銷,這是因為人們想要減少去超市的次數,現在又有足夠的時間在家玩麵粉,於是紛紛改成在家自製麵包了,而超市對於這類產品,又沒有足夠多的冗餘。同樣,土豆、雞胸肉、牛肉餡這類易儲存好加工、供應鏈又很長的食品也是超市裡最容易出現斷貨的品類。據商品市場研究公司Urner Barry的數據,自3月初以來,無骨雞胸肉的每磅價格上漲了30%。

| 勞動力將是硬傷

普渡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傑森·拉斯克(Jayson Lusk)說,由於農業是季節性的,現在我們吃到的穀物和肉類是在幾個月前生產的,斷貨風險不大。但真正的弱點在於人類——我們會被傳染、會生病,而這會影響到對食品的加工、物流等各環節。「我們有很多豬、雞和牛。但都必須經過加工廠和包裝工廠,這些工廠的規模都極大大,如果一個工廠因為工人生病而關閉,帶來的影響就不會小。」

影響已經顯現。上周,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位於南達科塔州蘇福爾斯的工廠爆發了80例冠狀病毒病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商,該公司周日表示,將無限期關閉這家佔美國產量約4%至5%的豬肉工廠。它警告說,工廠的停產會將美國的肉類供應推到危險的邊緣。

根據對美國和加拿大工廠工人、工會領袖和行業分析人士的十幾項採訪,肉類加工廠普遍缺乏防護設備,去雞骨、切牛肉和切火腿片這類工作又難以保持安全距離,一些人因此放棄了這份低薪而高危的工作。而那些增加保護措施,比如加強清潔或隔開工人的公司,表示此舉會進一步拖累肉類生產。

這暫時不會影響到我們在超市裡購買肉類。美國冷庫中的冷凍肉仍然很充足,而且據荷蘭合作銀行動物蛋白分析師克裡斯汀·麥克拉肯(Christine McCracken)介紹,北美肉類需求在過去一個月中下降了約30%,因為牛排和雞翅等餐館常見肉類的銷售量下降,這抵銷了牛肉餡零售需求的激增。

但這可能會衝擊美國養殖業的長遠發展。工人大量缺勤、肉類加工廠被關閉,導致養殖戶可能難以找到合規的屠宰場,而這又反對來令牲畜價格下跌。自3月25日以來,美國瘦肉型生豬期貨已經暴跌35%,活牛價格下跌15%,美國農場經濟因此承受重壓。

| 「你沒法在Zoom上修剪樹枝」

有些農業生產幾乎不受疫情影響。例如,許多生產小麥和大米這類主要農作物的美國農民使用的是機械化工具,已經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只要後續包裝和物流能跟上,民眾不用太擔心吃不上大米這類問題。

問題是,非營利組織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的高級研究員威爾·馬丁(Will Martin)說,更高價值和更專業化的作物需要更多、更高技能的勞動力,因此面臨著更多的障礙。

問題已經擺在眼前:4-5月是關鍵的播種和收穫季節。他們需要熟練的工人在地裡幹活,需要可靠的供應鏈來運送貨物。他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比如桃子、藍莓和草莓,晚採摘一天就已經毫無價值。即使是像燈籠椒這樣比較溫和的作物,收穫期也只有兩到五天。

一個例子來自蘋果園,它需要大量工作人員來種植和修剪樹木。修剪有助於消除病枝,使葉子更多地接觸陽光。但許多蘋果種植戶依賴國外的季節工來完成這些工作,如果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種植者可能不得不放棄種樹和修枝。行業組織USApple Association的高級副總裁庫爾勒(Diane Kurrle)說,「你沒法在Zoom上修剪樹枝」,這可能會導致本季度晚些時候和未來幾年美國蘋果減產。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8財年政府發放了24.3萬張H-2A籤證。由於籤證的平均停留時間約為5個月,該機構估計這些籤證相當於10.8萬個全年職位。但是,針對疫情而採取的籤證處理政策的變化,可能會使可在臨時外國農業工人的數量減少多達6萬人。

雖然美國失業人口暴漲,但農場不太可能通過這批人補足農業崗位的空缺。

美國生鮮農產品協會(United Fresh Produce Association)主席兼執行長湯姆·斯坦澤爾(Tom Stenzel)說:「我敢打賭,農場現在看到誰都會錄用,沒有經驗的人理論上也確實可以從事農業工作。但他們的效率不會很高,可能會拖慢農場的運作。這是技術活,摘桃子跟摘草莓要用到的知識和手藝就很不一樣,這是一份專業的工作。」

而且他也不認為美國人能吃得了這份苦。

「工作太辛苦了,整天貓著腰收割莊稼,」斯坦澤爾說。「很難讓美國人做這種工作。」

| 進口渠道漸漸關閉

國內如果生產不足,正常的思路是進口。事實上,美國很多品種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也一直依靠著進口。

FDA去年表示,美國近20%的食品依賴外國供應商,其中每年消費的新鮮蔬菜中有32%為進口,新鮮水果中進口量達55%,海產品進口量為80%。但疫情已經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部分國家開始保護自己的糧食供應,更進一步加重了混亂局面。比如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在3月初暫時禁止蕎麥、黑麥麵粉、白糖、胡蘿蔔和土豆的出口。上周,越南和印度暫停了大米的出口。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食品供應都是通過輪船運輸的,但據彭博社(Bloomberg)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造成食品運輸癱瘓數周的港口滯留情況目前並沒有好轉。」這當中包括為世界許多地區供應大米的菲律賓港口,以及咖啡的主要產地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港口。根據商品研究公司Mintec 3月13日的一份報告,中國港口的運輸延誤可能會導致美國蘋果汁短缺——美國人喝的蘋果汁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唯一一個港口仍正常運行的地方是否認疫情爆發的巴西。

總部位於挪威的航運業集團Wilhelmsen表示,全球有30多個港口要麼限制船隻入境,要麼禁止船員變動,其中包括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希臘、葡萄牙、智利和阿根廷。

國際航運協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秘書長蓋伊·普拉頓(Guy Platten)表示,各國對港口準入的規定各不相同,有時甚至是在一國之內,這使得船東很難規劃航線。他補充說,這可能會擾亂食品供應鏈,尤其是對時間敏感的新鮮農產品。

| 未來會怎樣?

農民沒有多少靈活性。他們有嚴格的種植和收穫計劃,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產量。但問題是,在這個播種季節,許多美國農民非常茫然。

Imperfect Foods的供應和銷售副總裁埃德·奧馬利(Ed O'Malley)說,種植者「現在一定在想,『我得種多少畝的萵苣或綠豆?』」

他解釋說,在大流行之前,食品服務的需求「非常可預測」。但現在隨著餐館關門,超市部分品類的購買量激增,農民更難知道他們能賣多少,賣給誰。奧馬利說:「對於一個種植戶來說,在只需要1200英畝的時候種了2000英畝,這可能意味著燒錢進去。」

無法進行規劃可能會加劇美國的食品浪費問題,也會令貧困人口更難獲取價廉物美的食物。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幾個月食品系統的壓力可能只會變得更加嚴重。目前,人們並不擔心美國將無法生產足夠的食品來養活其人口,但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彌補農業損失,產量下降會導致短缺,農民破產則會加劇短缺。

全國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的副主席邁克·斯特蘭茲(Mike Stranz)說:

這些影響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供應減少也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對於突然新增的失業人口來說,

這將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CFS)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全球糧食供應不穩定的加劇將對最貧困的人口產生最大的影響。就連私營企業和組織也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應對迫在眉睫的糧食災難。「各國政府、企業、民間社會和國際機構需要採取緊急的、協調的行動,以防止Covid-19大流行演變成全球糧食和人道主義危機,」一封來自科學家、政治家、以及雀巢和聯合利華等公司領導人的公開信說。

相關焦點

  • 倒牛奶事件,資本家是背鍋了!
    不知道現在的中學課本裡還有沒有這段,說的是西方國家在經濟大危機期間,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貧苦百姓喝。當時的理解是罪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裡的資本家為了保持牛奶價格不跌而強行倒掉牛奶。當時的這種批判,其實是讓資本背了鍋。
  • 美國又雙叒叕倒牛奶了!為什麼經濟一下滑就要倒牛奶?
    中學課本上的「倒牛奶事件」在美國重現,為什麼經濟一出問題,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新華社利雅得1月5日電(國際觀察)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新華社記者塗一帆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5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歐拉宣言》。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選擇在此時與卡達「和好」,既是有意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以應對「伊朗威脅」,又是在向即將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示好。不過,鑑於雙方之間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能否實現緊密合作仍存變數。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選擇在此時與卡達「和好」,既是有意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以應對「伊朗威脅」,又是在向即將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示好。不過,鑑於雙方之間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能否實現緊密合作仍存變數。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開羅12月7日電記者李芮王昊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傳「破冰」信號:科威特透露各方有望籤署最終協議,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方面公開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灣斷交危機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助推。
  • 哪個國家可以化解波斯灣危機,伊朗總統給出答案,連美國都認同
    美伊關係越來越緊張,一直都是中東的熱點話題,有網友問:誰能化解波斯灣危機?對此,伊朗總統給出答案,連美國都認同。此前,有網友問:哪個國家可以出面化解波斯灣危機?伊朗總統已經給出答案,全球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大家得知這一回答後,十分納悶,為什麼不是俄羅斯?為什麼俄羅斯不能化解美伊矛盾?法國曾經碰過壁就在去年,伊朗外長扎裡夫訪問了法國城市比亞裡茨,並與法國總統會面。其實,伊朗出訪法國的這一行為非常罕見。
  • 西王集團百億危機化解始末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3月31日,中國「玉米大王」——西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王集團」)——在申請司法和解40天後,終於有驚無險的化解了百億債務危機。這是目前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的和解方案,也是國內首例依託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違約債券風險的案例。
  • 美國多個品牌快餐店停售漢堡,多家超市限量供應肉類食品
    漢堡是美國人最常見和最喜愛的食品。近期,美國大型漢堡連鎖餐廳開始暫停供應漢堡。麥當勞也宣布可能會暫停部分美國餐廳的營業,或者停止供應最受歡迎的巨無霸及麥香雞。疫情給美國肉類供應帶來的衝擊前所未有。延伸閱讀:繼囤衛生紙後,美國人又開搶肉類食品!多家超市宣布限量供應紐約每日新聞網5日報導稱,肉類食品似乎正在步衛生紙的後塵,成為美國人近來恐慌性搶購的貨品之一。包括沃爾瑪、好市多等多家超市已經宣布,對消費者購買豬肉、牛肉以及禽類等肉類產品實施限購。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
  • 全球每逢大危機,憑什麼只有中國能力挽狂瀾?(深度)
    1:歐美這次為什麼一定扛不過去 先從一個經典現象「倒牛奶」開始說起。 前段時間美國又開始倒牛奶了,由於疫情的影響,經濟蕭條,客戶消失,很多牛奶無處安放,被倒進了下水道。 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次疫情引發全球危機之下,資本家「倒牛奶」這一幕再次發生了:
  • 時隔90年又見「倒牛奶」!1.1億套房荒廢,空置率23%,2類人難了
    在我們的記憶裡,每次說到「倒牛奶」,就想起上世紀1929年發生在美國的大蕭條時期,牛奶產能過剩,需要大幅萎縮,農場主們們寧可不降價,也要把牛奶倒到河裡,藉以消化庫存。時隔90年,在短期事件的衝擊下,我們又見到了「倒牛奶」的現象。
  • 奶農倒奶菜農碾菜、窮人垃圾堆覓食……歷史課本裡的美國「大蕭條...
    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一方面,農民每天倒掉上百萬加侖牛奶,無數未孵化的雞蛋被食品廠搗毀,更多食品腐爛在倉庫;另一方面,成千上萬失業大軍為領取免費食品在救助站外排起長龍……曾經只存在於初中歷史課本上的著名場面,卻在美國大蕭條後的近百年以這樣的方式重現。
  • 這回,蔡英文親自上場化解危機
    導讀:據中評社報導,近日,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回答藍營「民意代表」質詢時,稱臺灣肉品大廠信功實業也支持進口美國「萊豬」。 日前,蔣萬安在追問關於開放美國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問題時,蘇貞昌稱,國民黨中常委楊博仁的信功肉品公司也支持這個政策。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開羅12月7日電(國際觀察)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記者李芮 王昊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傳「破冰」信號:科威特透露各方有望籤署最終協議,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方面公開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灣斷交危機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助推。
  • 全球最大豬肉加工商因疫情關閉美國工廠 警告全美豬肉供應短缺
    供應鏈異常脆弱除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之外,美國食品供應鏈其他環節的工人也開始染病。恐慌性物資搶購導致超市貨架空置後,全球供應鏈仍需要維持運轉,以保持食品雜貨店的庫存。而工人被感染和關閉的工廠已經令供應鏈完整變得愈加困難。肉類供應危機史密斯菲爾德CEO沙利文12日在一份聲明中稱,該工廠的關閉將對美國豬肉食品供應鏈產生嚴重、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 《巴黎危機》9.20上映 艾爾巴與少狼主化解危機
    《巴黎危機》9.20上映 艾爾巴與少狼主化解危機 共6張 1905電影網訊 《巴黎危機
  • 山東西王集團百億債務危機化解內幕
    2019年10月24日,山東大型民企西王集團發生債券違約,引發百億債務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當地經濟和金融環境、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處置,濱州、鄒平兩級市委市政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至今年3月成功化解西王集團債務風險,開啟了企業「浴火重生」新徵程,在全國蹚出一條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的成功之路。
  • 美國多個品牌快餐店停售漢堡,食品供應鏈中斷成電商新商機?
    漢堡是美國人最常見和最喜愛的食品。近期,美國大型漢堡連鎖餐廳開始暫停供應漢堡。漢堡是美國人最常見和最喜愛的食品。近期,美國大型漢堡連鎖餐廳開始暫停供應漢堡。據優時派了解,麥當勞也宣布可能會暫停部分美國餐廳的營業,或者停止供應最受歡迎的巨無霸及麥香雞。疫情給美國肉類供應帶來的衝擊前所未有。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的肆虐,很多產業領域都受到了波及,美國的食品供應鏈已經遭到了結構性的打擊,衝擊已經慢慢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被消費者切身感受到了。
  • 葉門食品供應或因疫情陷入「災難」
    聯合國18日警告,新冠疫情可能令飽受戰爭蹂躪的葉門在食品保障方面陷入「災難性」境地。葉門政府呼籲全球緊急援助,幫助應對疫情。   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阿卜杜勒-薩拉姆·烏爾德·艾哈邁德告訴路透社,葉門衛生體系已經不堪重負,如果疫情繼續擴大,將影響食品供應。「如果導致最壞情況的所有因素都出現,那麼情況可能會是災難性的……聯合國正努力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他說,作為葉門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的僑民匯款預計也會大幅減少。2019年,葉門收到38億美元僑匯。
  • 早幼教機構停業近半年,老師到家服務能否化解危機?
    早幼教機構停業近半年,老師到家服務能否化解危機? 2020-06-20 16:04 早幼教機構停業近半年,老師到家服務能否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