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神出局成轉折
獨行俠這一場比賽的轉折點就發生在第三節波爾津吉斯被罰下之後。在波爾津吉斯在場的時候,獨行俠領先5分,而且快船外線三把鐵閘——萊昂納德3犯、喬治3犯、貝弗利4犯。從對手的犯規情況和比賽時間上看,對於獨行俠非常有利。因此,最終輸掉8分後,裁判對波爾津吉斯的兩次判罰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首先,裁判因素是不可控因素,輸球責怪裁判不是正確的做法。賽後,波爾津吉斯也對裁判的判罰表示認可,這實際上也算是一種討喜的態度,但沒有給裁判施加更多壓力,下一場獨行俠或許會遭遇更多奇怪的判罰。
鄧肯笑一下都能吃技犯
其次,第二次技術犯規的吹罰是引起爭端的主要問題。裁判認為,波爾津吉斯的加入讓衝突有升級的趨勢。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完全站不住腳。一方面,波爾津吉斯的加入只不過有可能引發衝突升級,但事實上這次衝突並不嚴重,至少沒有嚴重到需要給一個技術犯規;另一方面,小莫裡斯對於東契奇的犯規顯然有超出籃球之外的犯規,多餘的附加動作完全夠得上違體。但是,裁判沒有吹罰小莫裡斯的多餘動作,這一點就是裁判控場的問題。因此,波爾津吉斯被罰下算是為裁判控場不利背鍋。
當然,對於裁判的判罰最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先接納,把球罰進,而非讓事態往嚴重的方向推進,尤其是作為球隊的核心,更要保持冷靜。
對於裁判而言,季後賽的比賽原本就更激烈,適當的警告或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將比賽交給球星也讓會讓比賽更具看點。早早將一方的明星球員罰下對於收視率也沒有好處。關於這一點,我認為CBA的裁判顯然要比這位裁判做得更好。吹罰違體毫不客氣,但不會輕易罰下能左右戰局的關鍵人物。
波爾津吉斯
為什麼說波爾津吉斯的下場是轉折點呢?因為,快船再一次暴露他們內線的弱點。快船的內線並沒有真正有能力幹髒活累活的球員。快船的常規陣容中,哈雷爾、小莫裡斯、格林身高不足,無法承擔護筐的重任。而身高達標的祖巴茨本身也是攻強守弱,能力上也達不到要求。
諾阿與波爾津吉斯
至於身高、能力都符合要求的諾阿,由於年事已高,加之在訓練中表現一般。以道格·裡弗斯的尿性,他沒有魄力在比賽中派上諾阿。尤其是第一場比賽球隊已經取勝的情況下,他更不太可能改變陣容。
東契奇與波爾津吉斯
獨行俠能夠與快船叫板從本質上說有兩大因素:
一是從陣容上看獨行俠不吃虧,尤其是東契奇和波爾津吉斯兩個點。二是從陣容的深度上看,獨行俠有眾多鋒衛,雖然實力上看難與喬治、萊昂納德相比,但車輪戰自有車輪戰的好處。
從首場比賽來看,東契奇砍下42分,但這並不是球隊能與快船僵持到最後的關鍵。東契奇的42分中,有14分來自罰球,剩餘的28分中,只有6分來自三分線外,剩餘22分全部都是兩分球。全場15次罰球,已經說明東契奇對獨行俠防線的衝擊有多強。獨行俠造成罰球第二多的球員就是波爾津吉斯,他只出戰20分鐘,但博得8次罰球,命中7次。獨行俠造成罰球第三多的球員就是大高個博班,出戰13分鐘博得1次罰球。
獨行俠全場一共博得24次罰球,東契奇、波爾津吉斯、博班三人包辦了24次罰球。
G2,獨行俠仍然有機會戰勝快船。不過,他們必須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1.進攻端多多衝擊快船內線,打破快船內線,才能為外線進攻提供更多幫助;
2.控制節奏、減少失誤。東契奇G1送出9次助攻,但有多達11次失誤。既然要先攻擊快船的內線,那就要控制節奏,多打陣地。而控制節奏也有利於減少失誤。
3.啟用博班。博班作為大殺器幾乎無人可擋。他的優勢和劣勢同樣明顯,高度足夠,但速度偏慢。因此,獨行俠控制節奏的打法也同樣有利於博班的登場。當然,獨行俠必須注意博班的體能,合理分配他的上場時間將是最大化博班作用的關鍵所在。
4.東契奇和波爾津吉斯的聯繫。波爾津吉斯內線單打的效率不高,他不夠硬,面對祖巴茨也沒有體重和身高上的優勢。因此,波爾津吉斯應當發揮自己策應和投射的能力,他與東契奇之間能夠形成合力,對於快船的衝擊將是致命打擊。
5.防守端切斷球星與平民的聯繫。快船的優勢就是喬治和萊昂納德,喬治的組織能力較強,萊昂納德攻防一體。所以,獨行俠的防守策略應該是讓萊昂納德儘可能多的陷入單打,切斷他與其他球員的聯繫。對於喬治的防守策略一樣,也應當儘可能讓他們陷入單打。
發文之時G2已經開戰,讓我們拭目以待獨行俠究竟能否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