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
國家網絡安全學院正式開學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
1300多名本碩博學生
成為首批入學學子
作為國家網安基地龍頭項目
網絡安全學院於
2018年8月正式開工
按照「部分獨立、部分共享」的辦學思路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
先後與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籤訂入駐協議
在這裡打造世界一流的網絡安全學院
開學在即,學院建設得如何?
8月18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滿滿「黑科技」
讓人無不感覺
這是一座「智慧校園」
擁有頂尖網絡安全攻防實驗室
據悉,新珈樓、明德樓
分別是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獨立使用的教學樓
新珈樓大廳。記者蔡欣星 攝
明德樓大廳。記者蔡欣星 攝
作為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環,兩所高校都建有頂尖的網絡安全攻防實驗室。
網安基地建設辦公室負責人陳鬥鬥主任介紹,兩座實驗室均按照校方需求,對標國際一流大學進行建設,能夠為師生提供專業的實訓平臺。
記者在教學樓內看到,兩所高校的實驗室設備正陸續進場。
「兩所高校的教學樓,還都設置了多處公共休息交流空間和隨處可見的學生討論室。」
明德樓學術報告廳。記者蔡欣星 攝
網絡安全學院運營經理告訴記者,拐角處的沙發,教室與教室之間的討論室,實現了處處可學習,隨時可研討。
明德樓公共休息處。記者蔡欣星 攝
不過,當記者走進兩所不同的教學樓,仍能感受到兩所高校不同的設計風格。
新珈樓一樓的中庭,採用青石板和柵欄作為裝飾,與主校區保持風格一致;而明德樓的一樓中庭,則全部採用玻璃幕牆,更透光。
新珈樓中庭。記者蔡欣星 攝
明德樓一樓中庭。記者蔡欣星 攝
網絡安全學院運營負責人介紹:
整個學院以圖書館為中軸線布局。
這座外觀形似書本的建築,將成為兩所學校的共享圖書館,座位數超3000個,最大藏書量超30萬冊,實現藏、借、閱、學、研、閒六位一體,此外自主學習中心24小時開放。
「在這裡,實體書不再是唯一『主角』,還提供國內外網絡安全教育圖書電子資料,並保持實時更新,以供及時查閱。」
圖書館外觀。郭川 攝
生活配套一應俱全
▎學生公寓:一梯兩戶
學院內,三棟借鑑福建土樓設計,成圓形外觀的建築,引人注目,這裡是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外就是籃球場。記者蔡欣星 攝
每棟公寓共七層,一層為超市、便利店、水果店、快遞點等生活服務區,二至七層為學生住宿區。
「公寓內部按照一梯兩戶設計,每戶三個雙人間、三個單人間,再加公共衛生間及休息室。」
學生公寓雙人間。記者蔡欣星 攝
學生公寓單人間。記者蔡欣星 攝
記者跟隨網絡安全學院運營經理進入2號樓女生公寓內,看到公寓房間內原木色的桌椅、床鋪、衣櫃等都已準備完畢,且配備中央空調。
「智慧門鎖有指紋、密碼、刷臉、刷手、鑰匙五種開門方式,玻璃也是雙層設計,保證隔音效果。」
盥洗室內,乾濕分區;公共休息區內,預留了冰箱、洗衣機等擺放空間。
▎複式體育館:一樓恆溫泳池,二樓多樣籃球館
距離學生公寓不遠處,室外操場和室內體育館肉眼可見。
室內體育館外觀。郭川 攝
體育館內,一樓有恆溫遊泳池,設8條標準泳道;二樓則建設有標準籃球場和多塊小球場。
▎食堂:除了用餐區,還有健身區
此外,學院內的1號食堂,除一樓、二樓為用餐區,三樓設置為運動健身區。
學生食堂。記者蔡欣星 攝
建築屋頂也被充分利用。學院內,公寓樓頂安裝有太陽能板,其他建築樓頂,則被設計為屋頂花園。此外,公共綠化場地,兼具海綿城市功能。
在網絡安全學院,除了兩所高校獨立管理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等,均為兩校共享。
為迎接學子入學,學院將開通定製公交,與地鐵2號線、6號線無縫銜接。學院南側,新建的郊野公園與徑河公園相連,為師生提供休閒空間。
網安基地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網安基地進一步建設,培訓中心與共享中心也將在培養網安人才上不斷發力。
由網絡安全學院承擔學歷教育,培養從事網絡安全領域相關工作的高學歷人才,預計到2025年,在校本碩博學生將達3500人左右。
培訓中心則著力於在職人員的培訓,與網絡安全學院形成錯位發展,培養網絡安全一線的運維人才,對相關高精尖技術進行應用,滿足社會、用戶的需求。
共享中心則提供商業街區、娛樂設施與寫字樓,既能滿足網安人才的娛樂需求,也能承擔起網絡安全科技成果轉化的任務。
長江日報出品 記者:蔡欣星 通訊員:徐哲 長圖:主創丨陳智 陳昌 胡欣 記者丨蔡欣星 通訊員丨徐哲 編輯:李杏 曹欣怡 校對:童永忠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夏俊俊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